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7-14 17:06:21| 人氣3,3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修行不能慢慢來!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說:「人生兩件寶,修行消業不可少。」

 

「生命就是如此,這裡生,那裡死;這裡死,那 裡生,沒甚麼好執著。」

 

我到精舍請示已有三、四年了,這期間開示出非常多的業力,在一件一件償還之後,原本諸事不順、找不到工作、家庭常起爭執的狀況都大幅改善了。深深感恩佛菩薩的慈悲幫助,精舍推廣的「因果債,功德還」真的非常有效,這些年來看到自己和家人透過誦經償還業障,各種問題漸漸解決,命運漸漸改變,讓我真信「有佛法就有辦法」,誦經真的能解決問題,修行真的能改變命運,感恩佛菩薩!

 

最近請示累世業力總清,經文數真的很龐大,看得自己膽顫心驚,看到自己過去世的業力這麼龐大,弟子深感懺悔,一世犯錯,世世的無明習性皆會犯錯,因此造下諸多因果業力。

 

阿伯說:「如不努力修行銷業,就必須回地獄受刑罰。」常感恩佛菩薩的開示,讓我在活著的時候能夠誦經消業,償還累世因果債。人生在世所得到的最後都是一場空,人生酬業,還是要好好努力修行消業,這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任務。感恩佛菩薩讓弟子有「因果債,功德還」的機會。

 

(分享完畢)

 

一般人聽到修行,大多覺得不是現在,要等到未來空閒時才修行。比如,事業有成之後、退休以後、兒女長大獨立之後……等,有人會說:「要等退休才修行吧!那時候時間很多,現在沒時間。」又或者有人說:「等我兒女長大了再修行吧!現在要照顧小孩,沒有時間心力。」年輕人說:「我還有許多有趣的事情沒有去玩、去體驗,等我玩過癮,老一點再來修行。」

 

世間人總有各種理由來推卻修行這一件事,都認為自己的理由很正當、很充分,總要等到自認有那樣的閒情逸致時才來修行,但我們是否有福報可以等到那時候呢?又或等到那時,我們還有修行的氣力嗎?

 

另一種修行人,覺得有在修了,什麼都不急,有時間多做一點,忙碌時就把修行暫且放到一邊去,沒有把每天的修行當作一回事。看似在修行,卻不是很積極,做一休三,以為只要有在做就可以,是屬於無精進心的修行。

 

上述有緣人同時也是提醒我們,修行要即時,不把握時間修行,便會空過許多生命時光。「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世度此生。」老來才要學道,首先要有強健的身體,有人在年老時,想要好好修行,卻可能因身體機能衰退而無法唸經;甚至嚴重病症,連要自己唸佛號都有困難。而年輕人自認時日尚多,修行不急於一時半刻,殊不知生死無常,「孤墳多是少年人」,尤其在現今世界各地動盪不安,流行疾病肆虐,誰能保證明天又明天的太陽,會不會都能見得到?

 

以下引用自高僧大德開示:

 

洞山問僧:「世間什麼物最苦!」僧云:「地獄最苦!」山云:「不然,向此衣線下不明大事始是苦!」能明大事,即無地獄因;故地獄未為苦,而不了自心最為苦也。想明大事,就要努力精進,不要悠悠忽忽,兀兀度時。白天應緣,遇事要作得主;白天能作主,夢中才作得主;夢中作得主,以至病中作得主,則臨命終時才作得主。

 

這幾樣作得主,是由平常能強作主宰而來的。能強作主宰,就易悟道了生死。不悟道,生死不能了;悟道不難,總要生死心切,具長遠堅固向道之心,至死不退。今生能不退,雖未悟,來生再努力,何有不悟之理?

 

《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位位都是經過久遠劫來,長期修習才成功的。我們生死心不切,不發長遠心,病來知念生死,病好道念就退了。所以《楞嚴經》說:「凡夫修行,如隔日瘧」,病時有道,病退無道,無明起時如瘧,退則好人,故要努力精進,生懺悔心,堅固心,不要今日三、明日四,修行要一門深入,以一門為正,諸門為助。(引用完畢)

 

修行,一定要提起堅固的長遠心、精進心、不懈心,要覺悟生死事大,一旦生活過得太安逸,便很容易忘記當初的願心。如上述高僧大德的開示中,提醒我們凡夫的弱點:「病時有道,病退無道,無明起時如瘧,退則好人,故要努力精進,生懺悔心,堅固心,不要今日三、明日四。」

 

正如,印光法師在閉關的地方,貼了一個大大的「死」字。淨空法師:「印光大師勸誡我們,要常常把『死』字貼在額頭上,這句話的真正用意─第一個是提高自己的警覺,第二個是叫我們放下萬緣。所謂『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是勸勉我們放下。」

 

南懷瑾先生:「生命無常,隨時會死,修行第一要念死,用功之所以不上路,是因為自己不怕死,我是生來就怕死,所以一輩子不敢離開這個。現在人家說『老師啊,你還健康得很,比我們還健康。』我說『小心,我九十歲的人了,活一天算兩天半哎,今天跟你倆還吹牛講話,明天也許看不見了』。生命在頃刻間沒有了,要注意!

 

念死,世人都不願意念死。事實上,頭陀行都在寒林之中,即公墓荒冢之上,這是正統的佛法。民國初年的淨土宗大德,印光老和尚,在他的屋子中,並沒有供著佛像,他只供了一個大字,就是『死』。這是學佛者要首先面對的問題,也就是念死的方法,日日夜夜,念念不忘這個死。」(引用完畢)

 

想解脫這個累世生死關,要時時記取生死大事,如此才能提升警覺心,降低修行的懈怠心,並升起勇猛精進力。修行想要大徹大悟,或許不是「快快來」的成效,但是修行絕對、絕對不能「慢慢來」!

 

 

20230501 (5).jpg

20230501 (19).jpg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台長: hungrybb_hk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