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3-14 21:25:00| 人氣4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書筆記:德國的工業關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以下的筆記來自對這三篇文章的閱讀:
1.every which way but loose: German industrial relations since 1980( by Stephen J. Silvia)
2.German capitalism: does it exist? Can it survive? In Modern capitalism or modern capitalisms( by Wolfgang streeck)
3.Robust Corporatism, still? Industrial relations in Germany(J. Visser and J. Ruysseveldt)

第一篇文章:本文讚賞德國式的生產模式:低通貨膨脹、社會和諧、高生產力、勞資間維持social partnership而非單純雇用關係,並能透過集體協商達成共識。但作者指出八零年代以來德國式生產模式已經遭遇某些困難,但是作者仍然樂觀地相信德國模式能應付挑戰。

德國所面臨的挑戰是:經濟環境持續惡化(外資減少、馬克弱勢、失業上升、生產力下降)、兩德統一問題。但是德國模式仍將持續,因為勞方、資方與政府仍然對此種模式有共識。

第二篇文章。在工業關係研究著名的德國學者Streeck對德國模式不感樂觀。他這麼定義德國模式:1.市場受歸約,目的是社會的而非純經濟考量的;2. 公司被視為社會機構(social institutions)而非純為私人牟利工具、或僅為股東財產,因此企業有社會責任;3. 集體主義特徵,統合主義。4. 收入低度不平等。

在德國模式中,生產高質感貨物,重視工人技術、職業訓練,福利佳。(三高:高品質、高技術、高工資)然在現代德國模式已經受到自由主義的anglo-saxon model挑戰。因為:追求質感的世界市場不夠大,產品創新速度不夠快,無相符合的高素質勞力。德國能應付挑戰嗎?不能,因為九零年代以來德國經歷嚴重的蕭條,政府以提高人力素質而非縮減工資方式因應,成效有限。再加上統一問題,財政赤字遽增。全球化資本主義挑戰之下,資本不斷流出。

第三篇文章。學者Katzenstein(貓石?哈!)定義德國為統合主義國家,以集體協商決定勞資政策。八零年代以來的改變:虛弱的勞動市場,加上政黨輪替,保守黨(基督教社民、自由黨)執政,削弱工會力量,通過就業促進法,廢止勞工的失業津貼及一些福利。企圖增加勞動市場彈性化。但是基本上法令還是保障勞工:1. 薪資協商制度使實際薪資從產業別最低的協商標準提高到40%;2. 勞方爭取縮短工時;3. 高標準的解雇保護措施,使雇主無法隨意解雇勞工,反向地以再教育、提高人力素質的方式,以此應付經濟危機。大致上說,在八零年代,德國模式仍能成功應付。

但在九零年代,經濟成長+社會正義+政治穩定的德國模式受到質疑。因:1. 薪資很高;2. 經濟衰退,雇主抱怨集體協商制度過於僵化;3. 產業結構轉變的挑戰,德國是製造業龍頭,但是在高科技產業上落後。另外,德東問題仍未解決。

綜看三篇文章,都對德國模式面臨的挑戰感到憂心。或者認為德國能應付過去,或者認為德國終究得向美國靠攏,放棄社會正義只追求經濟成長。德國現在的確面臨危機,依我之見有以下三點:

一,德國在高科技產業上的缺席,注定了必須成為經濟上依賴他國的命運。在德國的電腦商場逛,可以發現德國沒有自己的品牌,幾乎清一色都是sony,以及一些美國牌子。沒錯,很多德國貨非常優秀,例如Simens、Barun、甚至Birkenstock等等,可是德國廠商把心思都放在如何作出品質最好的、最耐用的東西(我在德國住時的房東甚至有一台跟我一樣老的收音機,功能依然良好),卻非最新的東西。這會出現一個問題:世界市場裡,願意接受品質高但價錢也高的產品的消費者,有多少?有多少消費者願意花幾倍價錢買Birkenstock拖鞋、賓士汽車、百靈電動牙刷、Bosch機械工具、來卡相機等等?消費者會不斷更換的是IC產品。德國如果在這方面缺席,該怎麼趕上美國模式?(這是我很不理解的地方,德國有很好的高科技人才,怎麼沒有自己的電腦品牌?)

二,德東問題仍未解決。現在兩德之間的問題愈演愈烈。西德人覺得東德拖垮德國經濟,東德人覺得一切都是老共黨時代好,國家會照顧你。現在西德人仍要付稅填補統一之後的經濟漏洞,難怪西德人罵東德人,可是東德其實是冷戰時代社會主義國家裡經濟最好的,統一之後他們並沒有感到什麼好處,反而看病要錢,國家也不安排你工作。如果再把歐元流通後物價飛漲算近來,那東德更是抱怨連連。

三,族群問題。德國漸漸地成為歐洲的民族熔爐。現在德國境內大概有六百萬土耳其人,加上一些越南人、東歐人。失業率高漲時,很容易會有極右派勢力興起,指責這些外來移民、外來勞工。更甚而有暴力事件發生。

德國能撐過去嗎?I'm sorry to say that,不只是德國,整個歐洲都漸漸地趨向了美國模式。

台長: 流浪哲學工
人氣(4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