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7-06 23:12:05| 人氣2,82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音響進化淺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音響進化淺論

近幾年音響業界常提到一句話「Evolution進化」。各類器材均有進化題材,Krell公司先推出Evolution系列擴大機,Simaudiou發表Moon Evolution全方位產品,Tonney 公司慢一步用revolution(改革)發表新產品專注於家用影音劇院市場。諸多廠商言談之中將「進化」掛在嘴邊,唯恐漏搭這班先進象徵的列車而落人後,將這組辭彙發揮淋漓盡致。但是將進化侷限在狹義在產品進步改良上,較少廣義在演化過程。現淺分音響進化為四大時期,機械式萌芽期、電氣式發展期、標準參考專業級形成期、超級音響藝術化期。

機械式萌芽期(1877-1924)

雖然後來世人發掘更多的資料顯示比1877更早有關聲音紀錄的文獻,但不可否認美國愛迪生在18771222日公開展示留聲機的事實。也確定音響紀元的誕生。這段時期發聲的方式用錐狀圓筒收集聲音經過振膜刻錄音於軟材質(錫箔圓筒或臘質圓平盤),反之發聲用手搖圓筒或轉盤讓錫盤或臘盤的刻紋震動經由唱針,將微弱音響經過錐筒狀的喇叭發出紀錄的聲音,後來發展用彈簧代替人力為現代LP(Long Play Record)唱片的先驅,是當時很新奇的先進產品。頻率響應不到三個八度音大概從200~1600Hz左右、訊號雜音比不足30db,一直到1922無線電台廣播的興起,機械式留聲機才開始走下坡被新型電氣式收音電唱機取代。








電氣式發展期(1925-1958)

1925年第一次商業電氣錄音78轉唱片發表會於225日由哥倫比亞公司主持,4月第一張商業電氣錄音78轉速唱片發行銷售。奇異電氣公司(GE)研究員Kellogg and Rice公布他們的研究論文電氣式喇叭並授權美國無線電公司(RCA)製造是第一次出現在市場的喇叭,並包括一瓦的真空管功率放大器方便家庭交流電。同年Bell貝爾實驗室Wente Albert L Thuras設計出第一個高輸出喇叭,由一個線圈磁鐵單體(西屋電氣555W)12尺捲曲號角喇叭供應給電影院使用。頻率響應已經發展到六個八度音從50~6000Hz左右、訊號雜音比60db,進化發展的背景可追朔到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海軍情報人員需要監聽德國潛艇引擎和螺旋槳潑水聲音判定敵我,所以委託笛卡公司將英國和德國的潛艇發出的各種聲音錄音下來可供鑑別,因此發展出更高品質錄音。戰後1945年此項新技術,頻率響應已經擴展到50~14000Hz,運用於音樂唱片製作上稱「全頻段錄音」ffrr(Full frequency range recording)。從這段雛型真空管擴大機問世到1958  Hi –Fi Stereo高度忠實立體聲(高傳真)產品普及為電氣發展期。



Garrard Ta MkII.JPG





標準參考專業級形成期(1959-1979)

 19594月紐約長島Marantz發表Model  7前級擴大機拉開序幕,被尊稱高端音響之父1952以自己的姓為公司名稱。以持續生產不妥協的產品著稱,剛好遇見音響工業開始萌芽,這可證明他的途徑依循高端音響系統是正確的。生產出許多第一流典雅產品,7C型前級擴大機銷售超過13萬台、非凡的9型功率擴大機、10B型收音調諧器面板嵌入訊號示波器。到七零年代在台灣依然還有業餘高手組裝仿Marantz 7販售,甚至只賣兩片主機板EQ和前級放大即可讓預算有限享受音響的樂趣。當年訂價249美元,現今eBay出現標售價格3500美元,是音響愛好者收藏的骨董珍品因它是音響工業里程碑。

不論甚麼時候當你看到深色玻璃面板,泛出藍光的音響器材就可以確定它是從1949創業迄今的老牌McINTOSH。六十年不變品牌設計風格深受音響愛好者喜愛。尤其是一流造型MC275真空管後級1961發售訂價444美元現值4000多美元,搭配C22前級是當年絕配,到現在復刻板依然受歡迎。最近Dan Dagostino發表Monentum(動量)後級的造型45度儀表斜面是否有MC275前面板的影子?不管進化風潮如何? 到現在McINTOSH依然堅持後級放大需經過輸出變壓器,這就是它的獨特風格。

REFERENCEHIGH  DEFINITION是這家成立於1970年公司的理念目標和產品印記(hallmark)它就是AUDIO  RESEARCH。由威廉Z.約翰遜(1926-2011)創辦早年修改Dynaco(1959)真空管機起家,六零年代低成本晶體盛行真空管面臨沒落和淘汰的危機,它卻堅守真空管陣營,1972推出盛氣凌人SP-3前級擴大機復興真空管放大音樂性。到現在此機依然在服役而不是擺在博物館展覽。其實今天普遍承認,約翰遜是高端音響整個概念的真正發起者之一,並且是這段時期進化話題主導者。沿著這軌跡發展到1985推出Hybrid前級 SP-11達到巔峰本產品為三大音響雜誌評為最佳前級,幾乎罕見的同時期這些主編會有相同的看法,此現象再也不會發生。因進化過程剛好在那個時間點才會產生那種產品,面板把手印證AUDIO  RESEARCH進化過程象徵專業儀器級般的精密,從SP-4開始首創黑色把手,早期較細晚期較粗壯也許器材越做越重吧。



ARC SP-6B.JPG





Conrad  Johnson成立1977針對Audio Research訂價太高推出PV-1前級和MV75後級,切入真空管擴大機市場並取得一定的地位。1979發表Premier One後級加上1983 Premier Three前級獲得音響專家好評奠定高端音響進化中取得一定的地位。



C-J MV-50-2.jpg





上述這四家公司在高端音響進化過程中有非凡貢獻,全部以真空管起家,在進化過程前兩家將放大元件已經改為電晶體。後兩家折中採取生產晶體、真空管兩系列。音色和音質是這段時期最大爭論點,溫暖真空管音色對峙清晰安靜晶體音質。穩定放大晶體特性對應初一十五聲音不同的真空管浪漫情懷是品質話題。Power 瓦特數也是進化重點之一1980夏天AUDIO  RESEARCH展出360W Mono 後級真空管擴大機創下大瓦數紀錄。電晶體進化的瓦特數更不用說了,千瓦不是問題而是在如何運用各類放大晶體、各種放大線路基板、和獨門秘方的電源供應來設計出良好的音色和音質。

Mark Levinson 唯一在非音響圈外著名的音響名人,在19601970年間馬克設立並提升高端音響標準,1977發表LNP-2前級頻率響應10~100KHz+_0.2db、失真0.005%THD、訊號雜音比110db、動態範圍140db頻道分離杜110db、創先使用航空規格鐵氟龍覆蓋電線阻隔雜訊耐熱等特性。以不妥協奇特目標將產品元件模組化、機箱外觀設計充滿魅力,並使人聯想豪華精品像高級轎車或鑽石珠寶。它進化構造的標準、音響再生、當然也包括價格標地,不斷拋出進化論點,讓音響界不得不隨之跟進,總之他賦予音響界充滿新願望。Threshold  400系列在八零年代是晶體擴大機典範標竿,台灣當年仿製的老師眾多讓代理商不得不興訟捍衛代理權,可見晶體大瓦數(200W)風行期受歡迎程度有多大。 Krell後者不計任何代價的零件專注於Pure Class A的放大線路,對靜電型和絲帶型或低效率紙盆等低阻抗傾向的喇叭系統的駕馭驅動能力有佳評。上述三家晶體擴大機廠更進一步將擴大機規格Specification進化到現代標準參考專業級的領域。

喇叭在1954東岸波士頓發表氣墊式密封音箱論文解開低頻產生必須靠大音箱的定律。並開啟和西岸加州劇院起家的喇叭廠(開口反射式音箱)在六零年代爭論話題,包括頻率涵蓋範圍、頻率響應加減db數、靈敏度效率高低、音色與音箱結構、聲音染色程度、電流阻抗匹配、失真比率、功率需求、喇叭單體和分頻器等在競爭進化下逐漸形成今日標準。同期英國QUAD公司在1957發表世界首創ESL靜電喇叭開啟平版喇叭在音響進化新頁,有別於紙盆單體所有平版發音材料均有瞬態反應佳音質纖細的特性,贏了音樂性卻輸了動態反應,靜電中高音加上紙盆單體或超低音卻發生音色不一致的問題。美國高端音響喇叭廠致力於多單體大型喇叭時,在歐洲特別是英國小廠專心研發中小型精緻喇叭並取得成果,例如SPENDORBC系列(1972)BBC研發小型進距離鑑聽喇叭LS3/5A(1976)CELESTION6系列、HARBETH等。基本上本時期結束前喇叭性能大部分都達到+_3db的水準在頻率響應規格上,頻率涵蓋範圍也在50~20kHz左右,在人們聽覺感應範圍是足夠了。

錄音機在五零年代大多用於唱片工業磁帶錄音上,發展到後期簡便家庭型出現慢慢普及,但換軌繞捲軸及剪接動作不方便,1962卡式錄音帶出現因使用簡便幾乎席捲半數以上唱片市場,幸好1/8吋磁帶限制規格的提升所以無法取代唱片,不過當時常錄下唱片在開車時使用。同時期盤式錄音帶規格可達到唱片公司的母帶,但唱片公司基於保護版權的考慮無意推廣,僅國外超級音響迷擁有少數母帶級的錄音帶,雖然在1977推出超級卡式錄音帶(Elcaset)有著卡式錄音帶方便性和盤式磁帶1/4吋高規格卻像現代SACD一樣在高封密專利保護下價格高昂接受度不高無疾而終。到1982CD出現象徵進化的世代交替,雖然日本電氣公司竭盡所能如Nakanichi登峰造極1000型超高級卡式錄音座擁有三磁頭自動調整偏壓也無法逃避被淘汰的結果。1984卡式錄音座發揮最後餘熱,在公館東南亞戲院旁一間古典音樂唱片行擺滿卡式錄音座錄新產品CD唱片在卡帶上轉買給愛樂者,也許剛發行CD價格未普及或CD唱機價格還貴,無雜訊的數位音樂卡式錄音帶流行一小陣子,這也是音響進化現象的一頁。

類比唱盤系統進化主流皮帶驅動、三點避震懸浮系統,在1961由美國AR公司發表。唱臂進化的里程碑SME 3009卻早在1959推出。1970由日本山水公司最初發表矩陣四聲道唱片炒熱音響器材市場,過幾年因各廠家技術規格不統一而逐漸消失。但卻因四聲道要求提高更寬廣頻率響應和低失真的唱頭,帶動進化各廠家研究提高唱頭品質。其中在1970以英國Decca London 動磁式唱頭和日本的光悅Koetsu動圈式唱頭為代表,前者在音響界被評最鮮活再生音樂唱頭,但唱針設計結構調校困難,質量不穩定終究不能普及。後者質量穩定音質細膩、細節交代清楚迄今依然存活在業界。此時期唱臂的進化以傳統靜態平衡唱臂(英國SME為代表)對抗新型動態平衡唱臂(日本FR和美國Empire為代表)1970日本松下推出廣播電台專用直接驅動DD唱盤SP-10,以精確穩定轉速、啟動扭力大、速度快為訴求,加上日本細膩的工藝漂亮外觀,到七零年末歐美出產的唱機馬達和唱盤系統幾乎被日系鯨吞蠶食全軍覆沒。雖然直驅唱盤當道但是還有製造更精密皮帶系統唱盤的廠商努力突破,例如英國的Linn Sondek LP121972推出以精密品質作廣告並得歐美音響雜誌主編的青睞,歷年不斷更新製造進化話題迄今依然持續販售。當1982CD數位唱片問世時,世人也沒投注太多關注眼神。音響評論界懷疑CD測試數據那麼好,但用耳朵聽總覺得有一些些冷清奇怪的失真。但卻無法擋住其方便性的優點快速發展四年後到1986年末CD唱片發行量首度超過LP唱片。數位時代來臨了,類比系統相對逐漸衰退。

超級音響藝術化期(1980-20XX)

1980美國喇叭大廠Infinitty發表四件式IRS V整套系統發音單體為108件,重達0.75噸,頻率響應15Hz~45KHz+_2db,訂價兩萬美元。瑞士唱盤大廠Thorens推出Reference重達90公斤可裝三支唱臂,懸掛臂震系統可調整諧震頻率1-5Hz以避開地板諧震。售價高達一萬五千美金。這兩樣超級系統開啟近代音響進化里程碑。1995 英國B&W發表鸚鵡螺Nautilus。這款喇叭不但顛覆傳統方形狀和木料材質,而且由實用音響產品蛻變進化成超級音響藝術品的第一座里程碑。並帶動近幾年系出同門的VIVID AUDIO  K1B1G1 GIYAG2不斷推出碳纖維音箱新產品,另有Hansen Audio 系列亦同,藝術品的造型喇叭從此成為常態。本土勞倫司2011出品的大提琴造型喇叭順勢而行。更有超現代藝術品喇叭廠牌Cabasse La Sphere有著如外星人設計類似眼球形狀讓人嘆為觀止。

MagicoYG相繼採用鋁合金取代傳統木材系統製造喇叭箱體,以保守眼光來看金屬共震係數一定比木質大而且高,但事實證明現代技藝進化足以克服材料特性。這兩年的進化話題是乎從各類喇叭振膜轉為零共振箱體,包括Marten碳纖維積層喇叭箱和Sonus Faber內外夾攻制振機構系統。從機箱角度來看進化過程在萌芽期和發展期絕大多數採用木製品,而形成期發現散熱問題(註一)進而改用鐵板沖散熱孔製成機箱,後期大多使用鋁板散熱係數比鐵製品佳。到藝術化期各機種紛紛揚棄專業項爭的各種形狀把手,進而使長方型菱角變為圓弧狀前面板,拜電腦程式控制切削工作母機普及化,音響製品外殼進一步使用整塊鋁合金材料切削雕刻成現代藝術品。

隨著後級功率擴大機瓦特數增大,電源變壓器和散熱板不斷加大,設計工程師不得不將機箱90度翻轉讓後級站起來,成為喇叭系統外第一個離開音響架站在舞台上倍聚焦的明星,Mark Levinson No.53Halcro  dm系列皆為案例。但在比強大的競爭中卻有反向思考的廠家Nagra以獨特風格用精密加工製造出小型精巧,聲音一流的美麗機型讓人驚艷。隨後First  Watt推出一系列聲音甜美簡約之作,2011Dan Dagostino發表Monentum後級300瓦的面板尺寸縮短12.5英吋加上45斜度復古圓形瓦特儀表,進化交融影子盡在其中。

數位化開始於1982各種特性數據均優於類比系統,但音樂性及音質音色等兩者進化生存纏鬥數年類比暫居下風,但這四十年來進化成一種精緻聲音藝術,如同眞空管不受電晶體淘汰一樣。經過幾年的沉潛慢慢蛻變又重新引起音響迷青睞在世紀末,進入二十一世紀前因市場需求出現更多的重180克乙烯唱片2.0m/m厚,比傳統唱片厚0.5m/m。播放器唱盤也出現新設計大量以塑膠為材料現代感產品,唱臂及唱頭同時推出更多新產品。此種現象是乎可比喻為現代進化版的十八世紀的『音()藝復興』。同時SONY和飛利浦兩家公司訂定新一代數位音訊儲存規格SACD1999創立。規格特性均優於傳統CD但高額專利保護權利金,加上唱片公司和播放器製造廠商觀望多種數位化儲存格式的競爭,讓SACD一直處於生不逢時的時代。2002 iTunes 這種封閉式音樂播放模式顛覆傳統音樂唱片銷售通路服務,形成進化改變以往實體唱片播放音樂。高端音響和虛擬化數位流結合,現在DA 轉換器如雨後春筍相繼發表連電腦大廠華碩也參一腳Xonar Essance One USB DAC 2011十月發售。目前由高階的Music center 內附硬碟播放軟體或中低階PC 或筆電經DAC 輸入前級為主流 ,國外廠牌瑞士的Soulution和美國廠牌Resolution公司命名也算比進化更進一步的意義稱為「解決」,意思指英文的字跟相同但我能解決一切比你厲害,美國Resolution Audio’s Cantata Music Center新產品有超酷外觀將CD播放器和DA轉換器結合和儲存數位音樂檔案及播放軟體為最新進化主流。



images.jpg





綜觀音響百年來進化發展萌芽期47年,發展期33年,形成期20年。從1980大致已具備現代高端音響一切特性。而後朝藝術化精緻發展。專家預言以後訊源僅剩類比唱片和數位流軟體播放兩種型態,而後者實現音響迷多年來的夢想由錄音母帶直接轉成無失真音樂檔。音響之所謂原音重現的定義為上世紀所遵從,以現場音樂再生為準繩,1973推出的矩陣四聲道、1976延遲反射音、八零年代音樂廳餘韻再生處理器等,多在尋求類似音樂廳音響再生。千禧年後劇院環繞系統興起結合高解析視訊另成主流,固守二聲道音響迷逐漸少提原音重現而進化為音響藝術化,此理論在音樂廳坐在音響效果差的位置和一套精心挑選搭配經調校完善的家用聆聽室內音響演奏組合,同樣聽拉圖與柏林愛樂結果是「Live as Canned, Reproduced as True」現場群樂器演奏的量感不可能為音響系統所達到境界,因進化的腳步已經有西方評論家提出論述挑戰傳統。這也是進化過程的一環,獨樹一格音響系統媲美現場演奏會越來越多彰顯音響進化的本質。

台長: 韋恩
人氣(2,82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音響 |
此分類下一篇:音響升級 Audio Upgrade
此分類上一篇:數位高端音響 Hi-End Digital Audio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