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2-18 14:19:43| 人氣2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韓國首爾為何入選最討厭城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今天偶然看到的一篇文章,赫然發現原來韓國人<某些吧!>如此排斥外國文化!

在多元台灣生活的我,真的覺得很傻眼><

韓國首爾為何入選最討厭城市?

朝鮮日報中文網/ 文=樂云 (2010.01.16 11:11)

近期,專門出版旅行指南的全球著名出版社Lonely planet評選的“2009年最討厭的城市(most hated cities)”中,韓國首爾與美國的底特律、加納首都阿克拉一起被評為第三。這則消息最初是由英國《金融時報》駐首爾記者安德魯-塞爾文透露的,他主要是針對韓餐而言,作者指出,致力於將“韓餐世界化”的韓國人,應該多听听外國消費者的意見。

或許,在安德魯看來,不适合外國人口味的韓餐是首爾“被人討厭”的主要原因。不過,在筆者看來,這僅僅只是首爾惹人討厭的若干個原因之一。首爾之所以成為外國人最討厭的城市之一,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韓餐的口味并不一定适合外國人的口味;韓國存在比較嚴重的對非白种人的种族歧視;韓國對他國文化的排斥導致文化的互動性與交流性的缺乏。

近年來,韓國政府大力推行“韓餐世界化”運動,希望韓餐能夠成為世界食品,為全世界人民所喜愛。為此,韓國在各國大力宣傳美味可口的韓國料理,希望能夠讓韓餐真正成為世界性的食品。前不久,韓國人不惜在美國《紐約時報》刊登大版面的彩色廣告,標題為“今天中午吃拌飯如何?”僅此一例,便表明韓國人急切盼望將韓國代表性的食品——韓國拌飯推廣到全世界的野心。

介紹自己國家的食品給世界這本身沒錯,強調自己的食品美味可口這也沒錯,錯誤在於韓國在向世界推廣韓餐時,缺乏听取他人意見的虛心態度,缺乏為他人著想的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儒家思想認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便是自己喜歡的東西,也一樣要考慮到別人是否喜歡,是否感興趣。在這個方面,韓餐更強調韓國人的口味而忽視了外國人的味覺。譬如韓國拌飯,是把飯和菜等各种材料混在一起來吃的食物。有些人喜歡,但并不一定适合大多數人的口味。此外,像韓國人最愛的泡菜,雖然筆者也覺得味道不錯,但過于統一的味道和缺乏包裝卻削減了它的魅力。畢竟,韓國人喜歡吃的東西并不一定是外國人的最愛。韓餐要想樹立起“高品位的正餐形象”,就應該尊重和吸收外國人的意見。

此外,比較嚴重的對非白种人的种族歧視也削弱了韓國首爾的魅力指數。作為白种人的安德魯先生當然感受不到在首爾所受的歧視。因為在韓國人看來,英美白种人是最受歡迎的主,是他們仰慕和學習的對象。而對於東南亞人群和非洲黑人來說,在很多韓國人眼中是低層次的,是可以不受尊重的。埃塞俄比亞女教授梅加‧伊序圖曾在韓國KBS電視臺流淚表示,剛到韓國時,向一家公司遞交了簡歷,對方說“是黑人啊?黑人可不行”。梅加說:“韓國人總是對我說‘黑人怎么能在大學當老師’這樣的話。韓國真是太過分了。”梅加的遭遇并不鮮見,在韓國的非籍黑人,几乎都有過類似遭遇歧視的經歷。

韓國過於強調种族优越主義的做法引起聯合國的极大憂慮。聯合國消除种族歧視委員會(CERD)擔憂地表示:“韓國強調單一民族的做法有可能會對居住在韓國的多种族之間的理解和寬容及增進友誼帶來障礙。”他們還勸告韓國說:“應該承認現代韓國社會具有多种族的性質,并在教育、文化、信息等領域采取适當的措施。”然而說起來容易,真要踐行起來,卻是難上加難。根源在於韓國的國民教育中的民族优越論思想在作祟。這本來是韓國人為了發奮圖強而掀起的愛國教育運動的一部分,但如果過度化的話,非常容易引起他國的反感,不利于韓國真正實現世界化和全球化。

最後,韓國對他國文化的排斥導致文化交流的缺乏也是韓國首爾“引人討厭”的重要因素。作為出口導向型國家,作為與世界很多國家存在經濟貿易往來的國家,韓國在對外國文化的開放性做得遠遠不夠。韓國每年向外國出口3700億美元的商品,在國內居住的外國人達到100萬,比例超過國民的2%。但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的“對外國文化的開放性”單元評比中,韓國卻在55個國家中排名墊底。

為什么出現這樣的反差?主要原因在於韓國往往強調自身民族文化的正統性與优越性,卻很少能接受其他國家的文化。在韓國期間,筆者發現,除了美國文化,包括音像制品和書籍等等以外,很少看到其他國家的文化產品和藝術展現。在韓國的電影院,很少上映好萊塢以外的外國電影,在韓國的電視頻道里,也鮮見中國与日本的電影,即便有,也是一些名著改編的古裝劇如《三國演義》或《還珠格格》等古裝喜劇。

為什么有著丰富文化傳統與文化產品的中國難以進入韓國市場。為什么韓劇可以在中國,在亞洲流行,而中國影視作品卻很少在韓國放映,以致普通韓國人對中國的了解少之又少。究其原因還在於韓國對中國文化與日本文化怀有強烈的警惕与防范心理。他們擔心韓國文化因中國文化的“侵入”而受到影響甚至損害,本質上還是擔憂中國文化影響力的一种“鴕鳥”表現。然而,全球化一個重要的標志是文化的互動性與交流性,要想加入全球化,分享全球化的果實,就必須對外來文化保持一种開放平和的心態,而不是閉關鎖國,孤芳自賞。韓國要走向世界,首爾要走向世界,如果沒有開放的胸襟和廣納四海的氣度,如果沒有勇於應戰的勇氣,韓國的全球化之夢,必將成為泡影!

2010年對於韓國來說是一個吉祥之年,仁川機場曾經被評為世界最佳機場,首爾也被評為“世界設計之都”,更重要的是年底還要在首爾召開全球矚目的G20峰會,韓國如何抓住這些机遇,提升國家品牌實力,构建更加開放博大的世界形象,這些都是擺在每一個韓國人尤其是韓國政府面前亟待解決的難題。

  

(文中所述僅代表他個人觀點,不代表朝鮮日報中文網觀點)


樂云 作者系韓國翰林大學客座教授、文學博士
from: http://chinese.chosun.com/big5/site/data/html_dir/2010/01/16/20100116000013.html

 

台長: Summer
人氣(24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