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4-13 14:46:26| 人氣2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英國準備感染4000萬人搞群體免疫,170年前他們就幹過一次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英國準備感染4000萬人搞群體免疫,170年前他們就幹過一次

李永樂老師03-16 14:52

 

3月13日,英國首相和首席科學家表示:準備把對待新冠肺炎的態度從遏制變成延緩,通過感染4000萬人、犧牲50萬人的代價,讓英國大多數居民對新冠病毒獲得免疫力,從而實現群體免疫。這不禁讓我想到200年前的英國人馬爾薩斯的著作《人口論》: 每當人口膨脹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天災人禍讓人口下降,人們應該任其自然發生。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170年前,英國就對愛爾蘭土豆饑荒不聞不問,任由大批愛爾蘭農民死去,造成愛爾蘭抗爭幾十年,最終獨立。作為現代醫學和科學的發源地,居然向病毒投降,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在這個視頻中,先帶著大家回顧一下馬爾薩斯人口論和愛爾蘭土豆饑荒,下一回再給大家介紹什麼是群體免疫。

點開視頻,瞭解一下

1

馬爾薩斯人口論

1798年,英國有一個叫做馬爾薩斯的32歲單身漢,他在思考自己為什麼找不到老婆的過程中,琢磨出了一套關於人口的理論,寫成了頗具爭議的著作《人口學原理》。

馬爾薩斯《人口論》

在這本書中,馬爾薩斯提出了一種關於人口增長的理論。他認為:人口的增長受到了食物增長的限制,二者的增長速度是不同的。食物的增長取決於開拓的土地、農業技術的提高等因素,增長是緩慢而線性的。比如,今年的糧食產量是100,20年後可能變為200,40年後會變為300….

但是,人口的增長卻是指數增長的,如果平均生育年齡是20歲,每對夫婦生下3個孩子,那麼每過20年,人口數量就會變為原來的1.5倍。

這樣一來,在一個安定祥和的社會中,人口的增長一定會突破糧食的承載能力,糧食不夠吃了,就一定會造成人口的大規模死亡,使得人口數量回到食物承載能力以下,這個過程就稱之為馬爾薩斯災難。由於馬爾薩斯災難的反覆出現,人口增長必然非常緩慢,就稱為馬爾薩斯陷阱。

馬爾薩斯災難的具體形式很多,例如饑餓、疾病、戰爭、犯罪等。馬爾薩斯認為,這些人類的大規模死亡事件都是“合理”的,所謂合理,並不是合乎道德,而是合乎規律。因為這是一種自然規律,所以當這些災難發生時,我們不應該干預,因為任何干預都是徒勞的,人類不能與自然規律作對。

馬爾薩斯還認為,如果一定要有人死去,那麼這就是窮人的責任,因為窮人是社會的負擔。他將窮人稱為“過剩人口”,並主張減少對窮人的補貼,提倡窮人晚婚晚育。

2

愛爾蘭馬鈴薯饑荒

馬爾薩斯提出這一理論後,受到了許多人尖鋭的批評,但是也吸引了一批信眾,這裡面包括了一些英國的大臣,這就造成了愛爾蘭歷史上最大的災難——馬鈴薯饑荒。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馬鈴薯(土豆)從美洲傳到歐洲。由於馬鈴薯畝產可以達到數千斤,迅速成為愛爾蘭的主要食物作物。1801年,愛爾蘭併入英國,由於穩定的環境和高產的農作物,在45年內,愛爾蘭人口從500萬激增到800萬。

不過,單一的種植品種使得馬鈴薯特別容易受到病蟲害的襲擊,愛爾蘭自十八世紀以來,馬鈴薯至少絶收過24次,在以往農作物絶收時,英國政府會禁止愛爾蘭出口農作物,逼迫農場主和資本家以較低的價格將農產品賣給貧民。

1845年,情況發生了變化。那一年,因為一種馬鈴薯病菌流行,愛爾蘭的馬鈴薯再次絶收。許多大臣受到馬爾薩斯人口論的影響,認為這是因為愛爾蘭的“過剩人口”造成的,應該允許他們死去,所以對愛爾蘭的救援非常有限。而且,英國這一回也沒有限制愛爾蘭農產品的出口,僅有的一點收成也被大農場主和資本家送到了英格蘭。從1845年到1852年,7年的時間內,愛爾蘭的人口從800萬鋭減到400萬。

愛爾蘭土豆饑荒

直到今天,愛爾蘭的人口也不到500萬,沒有恢復到1845年的水平。英國政府的糟糕處理,激怒了愛爾蘭群眾,為後來的愛爾蘭獨立戰爭埋下了種子。

3

馬爾薩斯是對的嗎?

從人口論誕生之初,直到今天,爭論就從未停止過。支持者認為:馬爾薩斯理論的確能夠解釋人類歷史上的一些規律。例如,在公元元年的時候,世界人口就達到了2.5億,但是到了公元1500年,人口才終於達到5億,到了公元1800年,人口達到了9億。在上千年的時間裡,人口的增長一直很緩慢。

世界人口變化圖

馬爾薩斯主義者認為,這就是因為受到食物增長的限制,人口數量一旦超過食物承載能力,就會出現馬爾薩斯災難。例如,14世紀歐洲的黑死病,殺死了歐洲一半的人口,馬爾薩斯主義者認為這是很正常的,即便沒有黑死病,也會有白死病。

黑死病

再比如,二戰時造成了世界上7000萬人死亡,其中很多是平民。如果馬爾薩斯還活著,他一定認為這也是自然規律,即使沒有希特拉,也會有東特勒。

納粹罪行

支持者的另外一個論據是歷史上工人的工資。從歷史資料看,無論是盛世還是亂世,工人的平均工資都剛好可以只能維持一家人的溫飽。比如在公元前16世紀,古巴比倫已經出現了繁榮的城市,城市中就出現了工人。據史料記載,巴比倫的工人工作一天的工資可以購買7kg小麥。時間過了1000年,到了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最繁榮的城市雅典,工人工作一天可以買到13kg的小麥。時間再向後推2300年,到了1800年,在英國工業革命之初,英國的工人工作一天可以買到6kg小麥。中國在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工人的日平均工資是1.68元,小麥價格0.24元/kg,工人工作一天大約可以買7kg小麥。人類經過了3600年的時間,工人的工資卻沒有什麼變化。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馬爾薩斯的支持者認為:一旦因為某些原因社會生產力提高,工人工資增長,讓工人有了多餘的食物,工人就會傾向於多生孩子。多生的孩子會造成勞動力過剩和平均工資下降,同時人口的增長也會吃掉由於生產力提高額外創造出的產品。只有食不果腹了,人們才會不再生孩子,所以千百年來工人就都生活在溫飽線上。

不過,馬爾薩斯理論沒有辦法解釋工業革命後世界人口激增的現象。從1830年世界人口達到10億,到2011年世界人口達到70億,人類只用了不到200年的時間人口就翻了7倍,此間雖然也出現了各種傳染病、戰爭、災難等,但是人口幾乎沒有大規模的下降。也許,這是因為馬爾薩斯低估了科學技術——如化肥、雜交作物、農藥等現代農業產品的巨大威力。

例如,同樣是人口眾多,生產力低下的印度,在1961年時出現了類似於馬爾薩斯陷阱的人口危機。但是恰巧在那個時候,大規模的改良作物出現了,結果印度人口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大規模的增長了幾十年。技術的增長使得19世紀以後的世界脫離了馬爾薩斯陷阱。

除此之外,有人也質疑馬爾薩斯的基本假設:人類的基本慾望是吃(食物)和性(繁殖後代)。反對者認為:由於避孕措施的出現, 性與繁殖之間已經沒有必然聯繫,許多發達國家出現的人口負增長和老齡化就是有力的證據。

因為生育願望的下降和生產力的提高,發達國家的工人工資持續增長,大大超過溫飽線。

4

馬爾薩斯的影響

對於馬爾薩斯理論,直到今天還有巨大爭議。不過,在《人口學原理》出版四年之後,有一位年輕人讀到了這本書,他認為:也許這種觀點用在人身上並不一定正確,但是用在動物身上是再合適也不過了,因為動物沒有科學技術,只有原始的慾望。後來,這個年輕人就寫了一本書,叫做《物種起源》,這個年輕人叫做達爾文。

達爾文

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 是生命科學的支柱理論之一。由於達爾文的進化論與馬爾薩斯理論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有人將進化論和馬爾薩斯理論相結合,就提出了社會達爾文主義:只有優秀的基因才有資格傳承下去,“過剩人口”應該允許他們消亡。

毫無疑問,電影中那些叫囂“強者才有資格活下去”的大反派就是社會達爾文主義者。相比來講,滅霸反而更有道德:畢竟他是隨機選一半人來殺的。

如今,英國政府採取的措施也無非就是社會達爾文主義:讓更多的人群感染,一部分人死去,剩下的人產生對疾病的抗體,最終讓人群對疾病免疫。這幾乎是否定了最近一百多年醫學的發展——藥物、疫苗和各種外科手術。人類似乎又回到了動物時代。而且,即便付出慘重代價,英國大多數居民對新冠病毒免疫了,也難保病毒不會變異,到那個時候,還要再來一次嗎?

後面會給大家介紹群體免疫的具體概念,請大家繼續保持關注。

 

qq.com

https://xw.qq.com/cmsid/20200316A0GF3I00

台長: 綠茶
人氣(21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小品 |
此分類下一篇:有一種病毒叫謊言
此分類上一篇:謝謝台灣!加油,義大利!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