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8-23 23:57:14| 人氣1,0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慢性鼻竇炎新知與治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慢性鼻竇炎是十分常見的疾病,症狀很多元,從慢性咳嗽到鼻塞甚至是影響日常工作,讓人很困擾,台南市立醫院耳鼻喉科王鐙慶醫師表示,其成因十分複雜,包括菌膜產生干擾抗生素作用、人體免疫細胞辨識細菌的能力、超級抗原形成、黴菌感染、慢性骨炎、聯合呼吸道疾病或是阿斯匹靈過敏等,可謂族繁不及備載。

  王鐙慶醫師表示,臨床上習慣將慢性鼻竇炎分成合併鼻息肉以及無鼻息肉兩大類。若立足於西方人的觀點,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罹病者,體內免疫反應主要以第二型路徑為主,會產生大量嗜酸性球浸潤。有較高的機率同時罹患氣喘及阿斯匹靈過敏,症狀較嚴重且手術復發率高,治療上需加強類固醇的使用。

  相對的,無鼻息肉的病患以第一型免疫路徑為主,組織以嗜中性球浸潤為主,可使用類固醇噴劑配合低劑量巨環類抗生素當作免疫調節。但長江以南地區華人的鼻息肉組織嗜酸性球浸潤的情形較輕微,治療方式可能和西方世界不盡相同。

  治療慢性鼻竇炎至少需進行最大藥物治療三個月,若效果不彰再考慮手術,這是目前的共識。手術的目的在於重塑鼻竇的引流管道,藉此提升噴劑藥物分布的效率,且增加洗鼻的效果以避免細菌移生。因此手術的角色是輔助藥物治療,單純手術治療無法完全控制慢性鼻竇炎。除了發展已純熟的內視鏡手術,目前尚有鼻竇口氣球擴張術,或是更新的可吸收式鼻內類固醇支架放置提供選擇,惟目前台灣尚無引進。

  慢性鼻竇炎,單獨接受手術治療很難完全治癒疾病,據統計,經手術後五年內有二十%左右的患者會因為疾病復發再次手術。在這些頑固型慢性鼻竇炎的病患,應該積極尋找可能潛在的合併症。一些免疫疾病,例如結締組織病、韋格那氏肉芽腫、多發性血管炎等,或是免疫機能缺陷,例如愛滋病,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等,都可能以頑固型慢性鼻竇炎表現。

 反覆發作亦可能是傳統鼻噴劑,無法有效散播藥物到達鼻竇深處以致影響藥效的發揮,故新一代的雙向氣流裝置,類固醇沖洗液或是脈衝式蒸霧機能提高攜帶藥物的效能。此外新開發的生物製劑包括抗IL4,IL5,IL13抗體,在國外亦使用在輔助頑固型慢性鼻竇炎的治療。

  慢性鼻竇炎和氣喘一樣,除了靠醫師的診斷治療,更仰賴病患養成良好的藥物順從性。手術不是治療的終點站,術後的照護才是療癒過程的啟程。慢性鼻竇炎治療的新觀念,在於醫療專家仔細分析病患本身的內因型,針對不同的個案提供個制化的服務。

台長: coolanews
人氣(1,0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醫藥衛生 |
此分類下一篇:鼻竇炎與感冒、過敏大不同
此分類上一篇:控糖作伙來病友免煩惱!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