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2-03 16:24:32| 人氣752| 回應0 | 上一篇

讓臺北成為精緻溫暖的華人文創之都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專訪臺北市長郝龍斌

--------------------------------------------------------------------------------

領導者的遠見與氣度,決定了一個城市的未來風貌與格局;領導者的魄力與執行力,決定了一個城市的發展品質;而這一切,不僅攸關市民的生活品質,也是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元素。


--------------------------------------------------------------------------------

從臺大教授、立法委員、新黨全委會召集人、環保署長,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祕書長,直到高票當選臺北市長;從「郝柏村的兒子」轉變為「臺北市長郝龍斌」,由於醫生誤判肝癌的人生轉折,展開政治生涯。雖然多年來角色歷經巨大轉變,但在媒體上始終維持一貫的低調、寡言,「我一向認為,從政不在多言。」郝龍斌說:「我對臺北市民有信心,臺北的核心優勢就是市民素質很高。」

擔任臺北市長三年,經常笑稱自己「離政治明星還很遠」的郝龍斌,幾乎可說是臺灣近二十年來,媒體曝光率最低的首都市長。不像歷任市長們總有媒體光環圍繞,也並非執政黨內舉足輕重的「大老」。低調而踏實,正是他所堅持的「定位」原則。

不是政務官,而是父母官
「做每個角色都要定位,定位非常重要。」郝龍斌說,當學者時,應該好好做研究、教學。擔任立法委員,「就是要立法,然後監督官員執法。」因此他在立委任內,避免陷入黨派間的口水戰,默默地研究各種法規,甚至憑藉一己之力,推動解除役男出國限制的禁令,造福無數役男。

後來接任環保署長,則是執行公權力的政務官。拆除高屏溪違建養豬戶時,他扮演大黑臉,親上火線率領警察坐鎮現場,拒絕一切關說、施壓。終於讓高屏溪岸在短短幾年內,擺脫「垃圾長城」汙名,變成臺灣最大、聚集約一百三十種鳥類的人工溼地。

但是,郝龍斌強調:「市長不是政務官,而是父母官。」軍人家庭出身加上學者嚴謹訓練使然,郝龍斌從不用繁複花俏的政治詞彙,他對「父母官」的定義簡單易懂:「要視民如親,不只是把事情做好,並且要讓民眾感受得到。」

關於這樣的定位,郝龍斌坦言近半年來才逐漸清晰、明確。過去民調數字不理想,對於向來不在意毀譽的郝龍斌來說,是「一種可以承擔的壓力。」但對市府團隊而言卻不然,郝龍斌說,辛苦付出的結果無法得到市民肯定,時間一久,會對團隊同仁造成士氣低落,甚至影響市政績效。因此,市長身為市府公務員的代表,必須盡力讓市民了解市政團隊的努力,爭取認同與信任,他說:「光是把事情做好,相信總有一天還你公道,板著臉執法,那是不夠的。」

怕被罵,就什麼都做不成
 
郝龍斌認為市長應該是城市的CEO,必須拿出遠見,帶入新觀念,眺望臺北的未來。
除了「父母官」之外,郝龍斌還從企業經營的角度切入,他認為市長應該是城市的CEO,「必須拿出遠見,帶入新觀念,眺望臺北的未來。」雖然在意市民感受,但他並不被民調數字牽著鼻子走,對於既定執行的政策,郝龍斌非常堅定:「怕被罵,就什麼都做不成了。」

這種明知會挨罵、但絕對能夠提升生活素質的政策,例如「路平專案」、「活化淡水河」,都是郝龍斌市長任內的重點施政目標。

「『路平專案』剛開始執行時,簡直被罵翻了!」郝龍斌還記得,有一次他到忠孝東路SOGO百貨旁巡視施工情況,時值週末,百貨公司人潮洶湧,加上工程施作,周邊交通大打結。一名路過的計程車司機看到市長站在路邊,忍不住搖下車窗劈頭就罵:「你難道不知道星期六不能修路嗎?……」

「我對臺北市民有信心,過一段時間之後,大家就會知道『路平專案』是正確的。」郝龍斌指出,不封路當然也可以,有洞就補,路照樣能走,日子照常能過,「但是,」他語重心長:「臺北要成為真正的國際都會,這樣的道路品質一定要徹底改善。」

路平專案
促使公共工程文化質變
郝龍斌說,過去幾十年來臺北市馬路因陋就簡、坑洞積水,雖然大家都抱怨,但是考量行人便利與商家生意,沒人敢動,結果越拖越嚴重,「忠孝東西路已經二十年沒有全面整修,新生高架橋則有三十年沒有翻修,幾乎到了危橋的地步。」郝龍斌說,無論從市民生活品質或國際形象來看,臺北的道路都到了非修不可的關頭。

兩年前,郝龍斌接受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邀請,參加東京馬拉松比賽揭幕,當時包括紐約市在內,許多世界級城市首長均受邀與會。郝龍斌說,他記得石原慎太郎站在臺上,意氣風發地說,他敢挑戰所有在場的市長們,「在你們的城市辦馬拉松比賽,跑者必須看著地面跑,但是在東京不必,因為東京的道路一定是平坦的!」

郝龍斌對這番話印象深刻,典禮結束後特別請教石原,東京究竟如何維持道路品質?為此,東京市特別安排工務局以半天的時間,向郝龍斌進行簡報,並彙整相關資料提供作為參考。回臺後,與相關單位研究之後竟然發現,原來東京道路施工的原則、方法跟臺北都一樣,郝龍斌發現了癥結所在:「原因很明顯,就是執行不力。」

這個重大的發現,使得郝龍斌下定決心推動「路平專案」。「不只是修路,而是要建立公共工程文化。」目標也很清楚:「六年之內,臺北市的道路施工品質可以達到國際水準,至少,要做到跟東京一樣的水準。」

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市府團隊仔細規劃施工SOP與相關規定,例如從前馬路的柏油厚度只鋪三公分,現在改成十公分,八米巷道也至少要五公分;路鋪好六個月後,郝龍斌會前往檢查:「到那個時候,才看得出真正的施工品質。」

 
過去幾十年來,淡水河已被所有人放棄,但曾任環保署長的郝龍斌熟悉改善水質的關鍵,透過縣市合作,讓淡水河水質改善到三十年來最佳狀況。

說到做到 執政不打折扣
同時,郝龍斌也要求不能再亂挖馬路。所以,在「路平專案」實施之前,他親自拜訪包括臺電、中華電信、自來水、大臺北瓦斯等企業董事長,請他們把一年內預計要挖埋的管線,配合「路平專案」時間一併施工,否則在道路整修完成一年內,都不能再挖路。

當然管線有可能意外毀損,新蓋好的大樓要進駐,只要向市府申請,也可以挖開路面進行維修,不過,維修完畢之後,必須付費請市府派工重新鋪修路面,「不是只補小小一個人孔蓋,而是整段路面都要重鋪,才能維持道路一貫的良好品質。」最近的一個案例是業主支付市府一百萬元,才獲得同意開挖。

若是道路施工品質不理想呢?「刨掉,全部重做。」郝龍斌毫不猶豫。一年之內,按照標準流程和品質要求,市府總共整修了一百六十八萬平方公尺的道路,刨掉了二條,也讓所有人見識到,原來郝市長說到做到,絕不打折扣。

有進步 就有變好的希望
正如同當年郝龍斌在環保署長任內,負責執行高屏溪沿岸豬農離牧政策時的堅定,也一如宣佈限制塑膠袋用量時,被三萬名群眾包圍仍不退縮,「郝市長向來號令如山。」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總隊長張晃彰回憶說:「對的事,他一定堅持,他講出去的,經過評估、考慮過的,他就不改。」

這樣的堅持,常被外界解讀成「軍人子弟本色」,或是「強勢」、「慓悍」,其實在郝龍斌心中,都只是「做該做的事」。

新生高架道路未整修前,圓山周邊車流總是打結,請交通專家來看,「也沒人有辦法。」郝龍斌決定封閉道路,徹底整修橋體與引道。當然,在封閉期間同樣被批評得體無完膚。但整修完畢後,塞車問題迎刃而解,尖峰時間的行車時間足足縮短了二十分鐘,而民眾的滿意度隨之上升。「只要方法是可行的,執行成果是對城市與民眾生活有利的,最後一定能獲得臺北市民的支持。」

在郝龍斌心中,沒有克服不了的挑戰,「關鍵在於觀念的革新,讓我們敢於挑戰夢想。」他說,市長的任期有限制,很多事情不可能在任內全部完成,更不能只挑選在任內做得完的事情來做,他深信:「只要持續進步,總有一天會變好。」

精確執行政策 創造不可逆的正面動力
郝龍斌說,執行公務就像進美容院,「頭洗下去了,人就不能跑掉」,政策一旦啟動,就會產生不可逆的正面影響力。例如「路平專案」不只是把路修整好,更帶動整體公共工程文化的質變,形成臺北市民的共識,「日後,這種國際水準的施工品質會變成常態,慢慢地就會形成城市高品質的質感。」

淡水河整治也是相同的道理。過去幾十年來,所有人都已經放棄這條河。但是,環保署經驗讓郝龍斌熟悉改善水質的關鍵與流程,並且透過縣市合作,彼此支援,讓淡水河水質改善到三十年來最佳狀況。

同時,郝龍斌也積極推動「河岸解嚴」,打造親水環境。兩年之內,總長度一百零七公里的河濱自行車道已成為市民的休閒首選。去年,臺北市河濱公園自行車租借數超過三十三萬人次;今年,大稻埕煙火節吸引超過六十五萬人參與,成為全臺規模最大的年度煙火活動。郝龍斌很有信心,在有質感的河岸休閒活動成為人民的共識之後,未來不論任何人當上臺北市長,都無法迴避繼續活化淡水河的議題,「這就是不可逆的正面動力。」

2010花博 讓臺北從裡到外漂亮起來
 
郝龍斌堅持「路平專案」不只是把路修整好,更將帶動整體公共工程文化的質變,形成臺北市民的共識。
當大家把「2010臺北花卉博覽會」視為臺北國際行銷最佳機會的同時,向來不做速成的表面功夫的郝龍斌其實想得更深、更遠。他說,花博,並不只是一場國際間的活動,也不只是提升臺灣花卉產業的展覽,對臺北市來說,更是全面改善市容景觀的大好機會。

郝龍斌認為,「花博不能只是一場煙火,瞬間的美麗稍縱即逝,我希望花博讓臺北街頭改頭換面,花博之後臺北真的變得好好看。」因此,市府在籌備花博的同時也熱烈展開「臺北好好看」行動計畫,總共八項行動計畫加上延伸的三項整合計畫,以公共設施為主體,結合公私部門,推動都市更新。

「臺北市在過去的努力下,已經達到八十分,現在我們要提高到九十分。」郝龍斌說,建築對城市質感影響非常大,「好的建築影響五十到一百年,壞的建築同樣影響久遠。」為了讓城市徹底改頭換面,在老舊市區、水岸、科技核心區等區域大幅放寬容積獎勵,讓臺北市的建築景觀有了發揮創意的空間,甚至沈寂多年的大同、萬華等區域都翻轉活躍起來。

為了讓市民直接參與城市的美化,市府編列預算來支持花博週邊區域綠美化,並且透過補助以及專家指導等積極措施,鼓勵社區參與綠美化,讓市區陳舊凌亂的角落出現盎然綠意。

蓄積臺北向上提升的能量
對郝龍斌來說,城市品質的提升,建築和景觀是關鍵。因此,市府團隊積極營造國際級的都市地標,像是總經費四十六億元的北藝中心,其中設計費占13%,打破過去公共建設2-3%的慣例,並且吸引了眾多國際知名建築師參與競逐,其中還包括多位建築桂冠普立茲克獎得主,目前已確定由荷蘭大都會建築師事務所擔綱。還有造價三十五億元的南港流行音樂中心也正進行國際競圖。郝龍斌強調:「要成為國際一流都會,就要引進最新創意,正如雪梨歌劇院改變雪梨的命運一樣。」

擔任臺北市長三年,郝龍斌眼中的臺北,是個精緻、溫暖的城市,市民友善、熱情、教育程度高,文化創意活力十足,公共建設也相當完備,「我們絕對有實力成為華人文化創意首都。」

不過他也坦言,臺北還欠缺「精緻感」,馬路不平、景觀不夠美,而這正是市長和市府團隊努力的重點。「城市的未來是上升還是沒落,取決於關鍵時刻的決策。」在兩岸情勢和緩、經貿大幅發展指日可待的此刻,正是臺北市升級的關鍵期。「我希望能夠蓄積向上提升的能量、力道,」郝龍斌對於臺北的未來信心滿滿:「當新時代的浪潮來臨,我們就會比別人跳得更高。」 

(轉載自遠見雜誌282期)

資料來源:aplus.taipei.gov.tw/ct.asp?xItem=1065685&ctNode=27835&mp=100080

台長: 律師諮詢
人氣(752)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台北市 |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