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2-26 19:16:37| 人氣16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討論中的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網路上爭議何其多,尤其是政治議題上的爭議。但是,許多的意見實際上都有許多情緒與主觀成分。鑑於政治影響之重大,政治議題討論其實有著無比嚴肅的意義,很可能遠超過參與討論者的想像,我們大家似乎應該為網路上的政治議題討論建立一些原則,讓討論更具有積極意義。

關於討論的原則問題,我有一些建言,試粗略陳述如下。我認為討論者首先應該強調區分「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即使這也不像想像那般容易,但還是應該盡力嘗試釐清。我先從關於事實判斷的討論說起。我覺得可以有三種可接受的政治事實議題的討論模式。

一種是作者自認為有相當充分的理據與經驗事證,這時候,作者可以用較確定的語氣來描述「事實」。

一種是自認為有理據、有事證,但是未必充分,作者還是可以提出所認知的「事實」。

一種是純粹主觀臆測、推論。這時候,作者應該清楚意識到這種狀態,並表明是臆測。如果不自知係臆測,或明知而不承認,那就不是良好的討論態度。如果對於我們的臆測,他人有不同的看法,這時候尤應謹慎,如果還用像「眾所週知的事實」之類的說法來掩蓋異議,絕非善策。

我曾經在另欄中與人大談「概念意義的流變性」,因為我深覺意義的精確掌握的困難被多數人輕忽。很多人認為,「事實就是那樣」,所以好像不需要多說什麼。

但是,我們不妨試一下,任何一件新聞事件,大家試著來描述看看,很可能每個人描述出來的「事實」都不盡相同。而且,這不相同的部分,有時候看來微不足道,下一刻卻可能成為關鍵爭議。

在我們要描述「事實」的時候,我們同時必須精準的掌握「意義」。而這卻是最難的部分。「意義」有兩部分,事情本身的意義,與描述所用語言的意義。兩者必須精準對焦。但是,通常我們都做不到。我們可能掌握不好事情本身的意義,也可能拿捏不好語言的意義,也很可能兩者皆然。最後,我們所描述的「事實」,與事實本身大相逕庭。

麻煩的是,很多人不在乎這些問題,甚至未曾意識到會存在這樣的問題。他主觀認為:我說的就是事實。

康德區分「物自身」與「現象」,就要讓我們注意到「物自身」不可能被認識。我們只能掌握現象,那是指事物呈現於主觀意識中的狀態。也就是說,「現象」必然蘊涵人的主觀性。但是,有些人卻並未意識到自己所認定的「事實」已經被自己的主觀性所滲透。

爭論中的人常不自知主觀。這使爭論更易陷入困境。

事實判斷之難,還涉及另一微妙的問題。我們以為是純粹事實判斷的部分,其實就已經含夾著價值判斷。至少有兩個原因會造成這種結果。一是因為我們在使用語言去描述的時候,語言本身未必能精準描述事實本身,而可能在語言中含帶我們的價值,或語言在被人解讀時涉及某種價值。要使語言完全不涉價值,其實非常困難。就好比「藍」與「綠」本來有可能完全與價值無涉,但是,在今天的台灣,藍與綠卻很可能牽涉人們的價值感。

再者,因為我們無法掌握物自身(物自身有某種無限性),而我們對事物的掌握其實只是選擇事物的某些部分、某些向度予以掌握、呈現。我們怎麼選擇?通常是考慮所謂「相干性」(relevance),即考慮事物之與我們生活或研究目的相干的向度。但是,我們並不能先驗即知哪些向度相干,這需要另外的知識。不但如此,有些關係是我們不在乎的關係,有些是我們在乎的。這個在乎與否,其實就可能與價值相涉。譬如我們研究一棵樹,建築師可能在乎它作為建築木料的堅硬度,美學家關心的是這棵樹的顏色、型態的美感。這裡面都有價值涉入。所以,不僅是價值判斷需要以事實判斷為基礎,事實判斷也在另一層次上需要以價值判斷為基礎。兩者其實是互相依賴。這當然也使問題更加困擾。

人們通常其實更在乎價值判斷,也更執著自己的價值判斷。網路上的爭論,其實更多是各自價值判斷的抒發。

如上所述,價值判斷需要以事實判斷為基礎。但就算事實判斷正確,或沒有太離譜的問題,價值判斷還是很困難。

簡單說,價值判斷背後的「標準」是問題的最大難處。即使經過學者連篇累牘討論,甚至累積數千年的人類智慧,我們還是不知道是否有所謂普世價值。從而,有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價值判斷標準,還在爭議之中。那麼,我們在進行價值批判的時候,究竟應該依據什麼價值標準呢?

好,我們再退一步,就算是價值判斷有共同的標準了,要拿這個標準來應用,還是很困難。為什麼?因為「價值標準」與「事實」之間的邏輯連結不易確立。

這好比說,一個犯罪事實,檢官或法官可能用不同的法條來判。法條本身通常很抽象,並不直接就是事實敘述,所以,我們所描述的「事實」,究竟適用何種法條,往往有不同的認知。

不同的法官之間判案之所以會有巨大出入,最常見的爭議就是在法條「適用」的認知上。

考慮到這裡,我們的價值判斷幾乎勢必是主觀的,甚至勢必是帶有主觀任意性的。

這大概也是人間紛爭難了的基本原因。


但是,我並不認為我們因此必須全部噤口。我們還是可以說話,但是,一則,我們大家不妨都謙卑些、溫和些、保留些;再則,尤其是在討論政治這種嚴肅的議題時,我們盡量把話說明白、講清楚,盡量把事實判斷的理據與事證擺出來,把價值判斷的標準或原則依據說出來。這樣,至少每位讀者都可以再來做一次理性判斷。

如果我們大家願意這麼做,也許我們的討論比較有可能趨近共識性結論,而不是永無休止的爭議與謾罵。

台長: 齊老師
人氣(16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知識與方法 |
此分類下一篇:面對差異事實---解構的前提條件
此分類上一篇:證明因果之難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