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0-05 14:17:30| 人氣1,18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誰來聽我說〉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是一部很不「翻滾」的紀錄片,用極嚴肅、冷靜的方式,在導演不多介入的情況下,讓我們看到花蓮的泰雅族原住民來到南橫,「用繩索在陡峭的峭壁間飛越,在南橫公路脆弱的邊坡,進行灌漿工程」(孫窮理語),一連串關於原住民勞工的工安、勞資關係、待遇、婚姻、子女教育等等問題,在令人不安的畫面下,排山倒海地出現在我們眼前。

看完片子(我看的是60分鐘版)後,心情異常沉重。但在討論時,導演蔡一峰卻用一個不同於片中格調的方式開場,他用輕快的語調說,希望大家多多問他:「你的酒量好嗎?」之類較具體貼近生活的問題。不過從同學的提問看來,他的期望是很難達成的,因為作品本身所反映的現實困境,實在很不容易令人活潑起來。

或許從酒來談這部片子,是可以找到一些切入點。片中多場張力最強的場景,都是在酒後產生,尤其是邊緣人阿國的獨白,帶出原住民無奈的困境情結,也點出這部片子的主題──居於社會弱勢、瀕臨失業、搏命工作但薪資不合理卻又常被拖欠、被當成失敗者的族群,因為無助地在愁緒壓迫下生活,只有酒後好好唱上一首歌,就暫時覺得暢快。他們的話,誰會費心傾聽?這樣的處境,絕不只是原住民的酗酒問題而已。

但是我私下尋思,究竟誰可以妥善處理這群臺灣島上三十多萬人的生存困境?部會級的原民會成立前,中央主管機關原是希望所寄;原民電視臺的設置,也盼能傳達更多原住民的聲音。結果呢?

記得曾參與過某次會議,聽到主計單位估算:用於原民業務的國家預算每年高達一億多。但為什麼那些龐雜的經濟、社會、文化問題,依然陰魂不散地徘徊在我們這個島國?當體制亦顯得無力時,是否唯有靠類似三叉坑的建治般的人出來,由原住民結合跨族群的朋友,思考自已的出路?然而,將一個弱勢者的問題拋回弱勢者,又豈是符合社會公義?

漢人蔡一峰並不是原住民問題專家,他是一個報導者,另已完成「大陸妹」等紀錄片。在傳統力量運作的大媒體(台視)中工作十餘年,近中年時走入紀錄片的攝製,2005年10月底即將告別大媒體,走向自己的夢想。他是一個堅持者,了解紀錄片反映現實的意義,更確認自己可以在創作中成長,習慣於單人完成作品。他說:「我不想花太多時間處理發行問題,我享受創作的過程,對被拍攝者也有責任。我無法在台北生活,因此不願被公司調回北部工作。現在我在人生上做了選擇,需要鼓勵,也會更認真思考自己未來所要完成的作品。」

附上一段網路上蔡一峰的資料作為本短文的結尾:1961/11/11生,中國文化大學影劇組畢,台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所碩士。曾任電視執行製作、電影副導、台視攝影記者。

台長: 波波與珠珠
人氣(1,18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