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0-07 19:00:00| 人氣2,828| 回應1 | 下一篇

一則新聞,幾個老問題──漫談公文寫作一二事

推薦 0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媒體2011419報導了一則新聞,內容大概是說,台中市市長胡志強為了一紙寫著「迴不相侔」的公文大動肝火,因為連他是牛津大學博士都看不懂,怒責相關公務員「八股、官僚、敷衍的用語充斥,民眾用五十個字就說明問題,官員卻寫了五百個字回覆。」而且還寫錯,應該是「迥不相侔」(按:這句成語在教育部成語字典中原為「迥然不侔」),卻寫成了「迴不相侔」。

公文是不是「八股、官僚、敷衍」?除了牽涉公務員的工作態度、整體觀與機關文化,也有主觀認定上的爭議,層面太廣,並非身為公務員的你我可以討論的重點。倒是就公文寫作來看,「迴不相侔」四個字,的確顯露了兩個當前公務同仁寫公文最容易在不自覺中染患的毛病,「未能與時俱進」和「不求甚解」,值得特別提出來,讓大家一齊檢討警惕,並思改進。

首先,歷來很多公務上的先進、長官一再的教示,對「一般民眾」行文應該要適當的「口語化」,因為一般民眾指的是公部門以外的各行業、各階層民眾,在不知道行文對象的背景之下,當然要用一般可以接受和瞭解的口語化白話文字,才能達到公文的目的。像這則新聞中所提到的「迥不相侔」,若非在中文方面有相當造詣者,確實沒有幾個人能夠瞭解它的意思,那就更別說是對一般民眾的答復函。在這民意高漲的時代裡,竟還有如此缺乏「sense」的公務員,寫出如此冷僻艱澀的公文,無怪乎市長要動怒罵人。除此之外,公務機關偶而還會出現一種直接穿插外文的公文,或甚至使用包括像時下流行的E世代語言,如「醬」、「釀」、「美眉」……,像網路文字,如「囧」、「Orz」……,像社會上的新興或外來詞句,如「小三」、「大哥大」、「達人」、「霸凌」……,像方言直譯,如「三不五時」、「白目」、「水噹噹」……等等,嚴格說起來,也就是另類的艱澀文字,令人不安地,近年來,這種含有另類艱澀文字的公文且有日益增加的情形。

其次,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執行秘書李素真在「迴不相侔」事件後也對媒體抱怨,說她幾年前曾在台北火車站置物櫃旁看過「違法偷竊,送警『就』辦」的標示,而台北某某派出所裡面也曾出現「和『靄』可親」標語,最近幾年,媒體上甚至常將「絕不寬貸」寫成「絕不寬待」,所以她呼籲要搶救國語文,學校應該增加國文課程;實務上,由於長期電腦作業在無形中退化了書寫和辨識能力,公務同仁在辦公文時,的確常會出現如「『競競』業業」、「『收』集資料」、「以逸」、「無一『幸』免」……等似是而非的錯別字而不自知,都是不爭的事實。國家的文字竟在代表政府的公務文書上,出現這種失根的危機,怎不教有心人士憂心忡忡?

與民眾來往的公文搞艱澀、搞冷僻,甚至於搞流行、搞創意,就猶如樹了一道牆與民眾搞疏離;行使公務的公文屢屢出現錯別字,除了顯示公務員素質的低落,也影響公務機關的形象,挫折公權力的威信。台中市公文引用這句經常出現在大法官釋憲案和法院判決書的「迥不相侔」成語,除了艱澀冷僻,還被寫成「『迴』不相侔」,一錯再錯的結果,不僅觸怒了市長,也驚動了媒體,可見多年來公文裡用字遣詞賣弄深奧的積習猶在,錯別字的情況並沒有改善。

但若因此而一昧怪罪辦理公文的相關公務員,其實也未盡公平,因為平心而論,從一介平民變身為公務員開始,所有公務處理皆是在長官要求和主管指導訓練下,點點滴滴累積職能,日有所長,公文寫作尤其如此,所謂「教不嚴,師之惰」,下屬公文寫不好,主管和長官實在難辭其咎。君不見,多少主管閉著眼睛簽公文,反正公文寫得好不好又不影響考績和仕途,基層承辦人員也就永遠不知道哪裡有錯,哪裡要改進,積非成是的結果,他日陞遷當主管,自然也沒有什麼正確的公文素養可以教導後進,長此以往,如何冀望整體公文品質有所長進。

    胡市長「恨鐵不成鋼」的一席重話,相信也道出了許多英明長官共同的心聲,雖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動怒、責罵儘管已不能於朝夕間矯治陳疴,但正視病情畢竟是一個好的開始,也許最簡單又最能藥到病除的方劑,正是回歸公務體制脈絡,由上而下的coaching & directing,才是改善公文品質的根本之道。

台長: Kevin Lee
人氣(2,828)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1)|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概念篇 |
此分類下一篇:有憑有據辦公文

巫依樺
犯毛病 不是患毛病
2017-01-15 15:03:5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