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8-18 16:42:56| 人氣1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答孫善豪〈關於左派立場、價值與知識商品問題答岳生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答孫善豪〈關於左派立場、價值與知識商品問題答岳生君〉
是「理論潔癖者的革命遁」還是「理論錯亂者的實踐遁」?



岳生 新世代青年團


政大政治系助理教授孫善豪先生,在該校《政策論壇電子報》發表題名為〈如何反反盜版〉一文之後,本人隨即在新世代青年團網站行文回應並提出異議。該文以孫先生所標榜的馬克思理論,來批判孫先生對於智慧財產權問題的曲解。筆者撰寫該文的動機絕非向孫先生所言是「理論潔癖」的發作,反而是憂心孫先生這種自我標榜為左派的學者,佔據著左派理論的高地,卻以錯誤的觀點來誤導台灣進步運動的方向,另外也想點出台灣左派運動一直以來存在著一種「亂亂作、亂亂對」的風氣,而這樣的風氣與左傾知識份子對於理論的輕忽、不屑有著相當的因果關係。


孫先生這篇〈關於左派立場、價值與知識商品問題答岳生君〉(以下簡稱〈關於〉一文),證實了本人之前的憂慮,孫先生在回應本人的文章中,基本上用了更多錯誤的理論、更多對於馬克思理論的曲解來掩飾了前文(〈如何反反盜版?〉)孫先生的反左傾向。雖然,孫先生企圖用「實踐」的包裝,將理論問題暫擺一旁,屢屢將本人定位成「純理論上的」找碴者。固然,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但卻不意味理論可以被如此輕忽。更何況孫先生在突出自己「踐行者」的光芒後,亦強調他對馬克思的理論是相當清楚的!只是實踐上〈如何反反盜版?〉一文必須是市場導向的,岳生顯然不瞭解孫先生的苦心。既然如此,那就讓我們看看孫先生到底是不是真懂得馬克思的理論。如果分析後發現,孫先生這般有意識地、煞費苦心地向右傾靠竟然建立在一個對馬克思理論完全錯誤的理解上,那麼吾人就不得不重新評估孫先生「從中打出」策略的可行性。

在孫生生〈關於〉的回文中,他試圖技巧地迴避理論錯誤的問題,先承認若干論點確實有向右倒退之虞,再將其所有主張歸類到實踐的層次,合理化所有向右傾斜的論點。認為這是「務實」左派甘受滿身污穢、深入敵營、「從中打出」的表現,對照著這種"正面"面對問題的不畏與道德勇氣,岳生當然就成為虛無飄渺、以「革命」來躲避正面處理問題的「革命遁」或「理論的潔癖」。然而,要說實踐、對運動與鬥爭的實際參與,新世代青年團甚或我岳生,也許還不比孫先生差,但如果只是把每個人參與社會運動的年表、大事紀列出來比較,評比誰的奉獻多、誰的犧牲大,誰說的話就比較有道理,那就完全失去了這場論戰的真實意義。

暫且不論孫先生對於理論與實踐之間辯證關係所缺乏的認識與體會,以及他用盲目的實踐來逃避理論(這是本文第二部分所要處理的論題),筆者先就孫先生所宣稱,或者他認為他所"清楚\"理解的馬克思理論,進行對話與解析,作為本文的出發點。由於孫先生〈關於〉一文所顯露出來值得商榷之處,可謂不勝枚舉,且容我區分出幾個論題來,一一指出孫先生的錯誤並且闡述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理論之要義。

一、「生產價格 = 成本價格 + 平均利潤」是馬克思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對資本主義價值轉化為價格的規律,所做出的科學分析!

讓我們看看孫先生是如何扭曲馬克思的理論,孫先生首先引馬克思在〈工資、價格與利潤〉這一篇演講稿的話,文中馬克思認為:「商品平均來說是按自己的實際價值出賣的」,這句話是馬克思對於資本主義商品價值規律(等價規律)的客觀分析,本來就沒有什麼問題,要命的在於孫先生竟對它做出了全然錯誤的解讀,孫先生以為這句話是馬克思認為商品的合理價格應該就是商品的實際價值,而商品的實際價值,就是生產它所必須花費的勞動,也就是「成本」!孫先生緊接著從他認為的「正確理論」出發,對岳生的論點加以抨擊,認為岳生在耍弄了一堆左派慣常用語後,卻得出了一個「價格=成本+利潤」的標準右派的結論,孫先生批評了岳生的觀點,他說:「馬克思所一再反對的觀點,不就正是這個嗎?」。依孫先生的看法,馬克思贊成「商品平均來說是按自己的實際價值出賣的」,但馬克思卻極力反對「生產價格 = 成本價格 + 平均利潤」。


其實,只要認真讀過馬克思的《資本論》,就不能不知道前段兩個命題都是馬克思對於資本主義社會的客觀分析,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這兩個規律都客觀存在著(孫先生可以參考《資本論》第二卷恩格斯所寫的序),全然不是孫先生所指陳,馬克思極力反對「生產價格 = 成本 + 平均利潤」的說詞。在馬克思之前的李嘉圖就是因為無法解決這兩個規律的矛盾,其學說即面臨徹底破產的命運。而孫先生今天所犯的錯誤簡直與李嘉圖如出一轍(尚且不如李嘉圖),即堅守等價規律的應然命題,卻無法解釋平均利潤從何而來。李嘉圖理論破產了!但孫先生卻不肯改悔,甚至逾越科學求真的界線為馬克思代言,說出馬克思從來沒說過的話,認為馬克思堅決反對「價格 = 成本 + 利潤」!?(此應為孫先生對於「生產價格 = 成本價格 + 平均利潤」之誤)

以下,筆者小結幾點孫先生對馬克思理論的誤解。

首先,「商品平均來說是按自己的實際價值出賣」的等價規律,不是孫先生所說的那樣,是馬克思所贊成的商品出賣方式。馬克思客觀分析資本主義的價值規律,《資本論》卷一第一章「商品拜物教」一節,就談到這種等價規律如何對真實社會關係產生顛倒,馬克思並不像孫先生這樣,要合理化價值規律的運作,反而主張要有利有節地抑制、毀滅此一規律,而非尋找出合理的價值計算方式。要說馬克思極力反對的,絕不是孫先生所說的「價格=成本+利潤」,而是剝削的生產關係,而這一生產關係的真正源頭恰好是孫先生贊同的價值規律。孫先生不查馬克思的真意,竟高舉商品應按其實際價值出賣的口號,因此,筆者才會質疑孫先生「合理價格」的說法無疑是馬克思所要批判的拜物教。而孫先生〈關於〉一文又一次誤引馬克思的話,更證實了本人的論斷。


第二、孫先生說「商品平均來說是按自己的實際價值出賣」,商品的實際價值就是生產它所必須花費的勞動,也就是成本。這也是一個明顯的錯誤!依馬克思的分析,商品價值包含著成本與資本家無酬佔有工人的剩餘勞動,並非只有成本而已。而所謂成本,「即補償所消耗的生產資料價格和所使用的勞動力價格部分,補償商品使資本家自身耗費的東西,所以對資本家來說,這就是商品的成本價格。」,馬克思還說:「商品使資本家耗費的東西和商品生產本身所耗費的東西,無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量。」(參閱馬克思,《資本論》卷三,頁30,人民出版社)前者是資本家的成本,後者則是前者再加上工人在生產過程無償地為資本家所創造的剩餘價值。請孫先生注意,成本絕對不是馬克思所主張的商品價值內涵!


而岳生引用馬克思的分析:「生產價格=成本價格+平均利潤」,則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成熟形式,馬克思以剩餘價值如何轉化為利潤、利潤如何通過競爭趨於平均、價值因此轉化為生產價格等層次分明、環環相扣的科學分析,論證資本主義表象紛紜的商品價格運動,事實上仍是受到勞動價值理論、或者價值規律的支配。再說一次,這是馬克思對於資本主義的客觀分析,沒有馬克思反不反對的問題,問題在於如何消除這個規律。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有正確的認識,才有正確的運動總方向!


正因為孫先生完全沒弄清楚馬克思已經明明白白說過的話,才會產生孫先生力主馬克思極力反對「生產價格=成本價格+平均利潤」…這個謬誤的論斷。至於孫先生錯解剝削之意,欲以資本家的力氣(或稱有用勞動),將資本家佔有的剩餘價值(利潤),偷渡成資本家因為付出力氣而應該得到的「報償」。此一部份,容筆者在本文續篇、即第二部分詳述。

以上對孫先生的回應,或者對於孫先生的批駁,皆非來自岳生的創見或發明,每一個觀點都來自馬克思的原典,誠心地建議孫先生,身為一個高等學術機構的研究者與教員,在自詡為馬克思主義者之時,真的應該好好研讀馬克思的著作。否則,錯誤的理論,不但無法為左派運動 "幫幫閒",一有不慎,甚至成為右派的幫凶!

(此為第一部份,待續)

台長: 新世代青年
人氣(10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男女話題(愛情、男女、交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