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6-22 16:35:14| 人氣8,5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華格納(3):『尼貝龍根的指環』-『齊格飛』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齊格飛』Siegfried,有時翻譯為『齊格菲』)是華格納在1856年到1871年之間譜作,於1876年首演的樂劇。劇本作者也是華格納。為華格納的代表作『尼貝龍根的指環』4部作的第3部。(『尼貝龍根的指環』有時把前夕『萊茵的黃金』除外,以剩下的『女武神』『齊格飛』『諸神的黃昏』合稱3部作。又經常簡稱「指環」或「指環劇」。『齊格飛』站在3部作之中間)。「指環劇」含4部樂劇,但華格納不喜歡稱之謂「樂劇」,他自己都稱呼「舞台慶典劇」(Bühnenfestspiel)。「指環劇」的每一齣樂劇都可以單獨上演。『齊格飛』共有3幕,第2幕第2景「森林細語」的音樂,常常在音樂會上單獨由管弦樂演奏。

關於『尼貝龍根的指環』的原著,『齊格飛』以前的情節等,請參閱本台有關前文。『齊格飛』的劇本在185212月完成,音樂則在1856年到1871年之間譜作,作曲期間曾有10年以上的中斷時期。中斷期間咸認為是18576月到18693月的12年,但其間有斷斷續續譜作的時候,因此,實質上大約是中斷10年左右。

1849年,華格納因協助德勒斯登五月起義,事敗而逃亡。1850年,李斯特協助他首演『羅恩格林』,此後就無法發表新作,這種情形一久,會被音樂界忘掉。「指環劇」則因構想擴大,無法指望在短期內完成,即使完成也不知在哪兒出版與上演。在生活上,與當時的資助者富豪魏森東克的夫人瑪笛爾得的親密關係,與第一任妻子敏娜離婚,生活環境之變化刺激他的創作意欲。在這種情形下,『崔斯坦與伊索德』就成為最有「實效的」作品,於是1865610日在慕尼黑首演。『崔斯坦與伊索德』不但帶給華格納轉機,也在音樂界成為一個「事件」。接著,本來只是一齣「輕鬆喜劇」的『紐倫堡的名歌手』,也逐漸膨脹而成為華格納作品中最大規模的龐然大物。這時期,華格納在創作的頂峰。18645月,崔斯坦與伊索德』首演的前一年,華格納得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資助而有安定的生活,專心創作。路德維希二世非常期待「指環劇」之完成上演,因此華格納繼續『齊格飛』的譜作。

18515華格納構思『年輕的齊格飛』,6月完成其散文原稿與韻文草稿。185212月完成4部作的全部劇本。1856年為了全體構思要形成4部作,也修改『年輕的齊格飛』。1863年公佈劇本時,『年輕的齊格飛』的劇名改為『齊格飛』。原稱『齊格飛之死』的最後一劇,也在這時候改名為『諸神的黃昏』。

18563月,接在『女武神』之後開始譜作齊格飛』,1857年寫到第2幕第2景時中斷。在1857628日寫給李斯特的信函說:「我把齊格飛留在森林中的菩提樹下揮淚告別」。雖然如此,兩週後又執筆作曲,8月完成第2幕的管弦樂譜,之後再次中斷。1864年再次開始作曲,1865年完成第2幕的總譜草稿後又中斷。在1868年到1869年間校訂第1幕與第2幕,18693月專心譜作第3幕,6月完成作曲。1871年完成齊格飛』總譜。

在這些中斷期間,完成崔斯坦與伊索德(1855-1859)、『魏森東克歌曲集(1858)『紐倫堡的名歌手』(1861-1867)18654月以後着手寫『帕西法爾(Parsifal)』草案。

4部作的最後一齣『諸神的黃昏』完成於1874年。全劇於1876816日在拜律特節日劇場舉行的第1次拜律特音樂節中,由李希特(Hans Richter)指揮首演。

華格納最初的構想是寫一齣歌劇齊格飛之死』,後來構想擴大,加寫一篇『年輕的齊格飛』以解釋『齊格飛之死』前因後果。『年輕的齊格飛』後來成為『齊格飛』已上述。

齊格飛是『尼貝龍根之歌』中的英雄,與『威爾森格的故事』等北歐神話中的齊格茲(Sigurðr)同一來源。在尼貝龍根傳說中,齊格飛因全身淋到龍血而得刀槍不入之身,只是當時一葉菩提樹的葉子貼在背部而沒淋到血,那部分就成為他的罩門。華格納沒採用此說,改為舔了法夫納之血後,竟聽得懂小鳥叫聲。

在第1夜『女武神』中,主神佛坦褫布侖希爾德的神性,讓她睡在荒山中火炎圍繞的岩石上後,就以「流浪漢」姿態行走各地。另一方面,逃到森林中的齊格琳德不久生下齊格飛,自己卻因難產而亡。尼貝龍族阿貝利希的弟弟迷魅抱齊格琳德的嬰兒齊格飛養育他。

阿貝利希使用萊茵的黃金製造的「指環」在法夫納手中,而法夫納則化為大蛇在洞穴中睡覺。迷魅想奪得指環,就養育齊格飛成為英雄以便打敗法夫納,同時也偷竊齊格蒙的神劍「諾盾」破片,想重新打造成一把劍。迷魅知道齊格飛的身世,但沒有把實情告訴齊格飛。

在大自然中成長的青年生來就不知恐懼為何物,為了學習恐懼,就跑進森林裡,經過磨練遇到女主角,將她吻醒後跟她成為夫妻。這種情節可以說是「深林中的童話」,在格林童話中都有例子。柴可夫斯基的芭蕾『睡美人』也是以吻醒美人後成為夫妻為題材。

譜作此劇當時,華格納深覺有發表新作品的必要,因此也有過單獨上演『齊格飛』的念頭。這對一直主張「指環劇」一定要一起上演的華格納來說,是一件很不尋常的事。華格納在信上提到,『齊格飛』這部作品「像是講故事給小孩聽」,可見他覺得這部作品很有大眾性,可以單獨上演。沒想到單獨上演較多的是『女武神』而不是『齊格飛』。

華格納的作品,有幾個劇中人物,帶有濃厚的華格納自己的影子。齊格飛可以說是他特別喜愛的角色。齊格飛裡有前面『女武神』中的齊格蒙與後面帕西法爾的共通性,而與齊格飛敵對的阿貝利希、法夫納等角色,被認為是阻礙華格納藝術進展的俗不可耐的人物。在第1幕第3景鍛鐵的場面,齊格飛向迷魅說「如果徒弟只會聽師父的話,那就永遠不會超越師父」,咸認為這正是華格納自己的信條。華格納還為跟他與柯西瑪之間所生的兒子取名為齊格飛。齊格飛由養父迷魅養育,華格納本身也是由養父養育。尼貝龍族的阿貝利希與迷魅,常被認為是比喻華格納所嫌惡的猶太人,而華格納的養父凱亞,有可能是猶太人。華格納經常在煩惱養父凱亞或許是他的真正父親。所以,迷魅是作曲者本人的「影子」,齊格飛憎惡迷魅,可以說是一種憎惡自己的表現。由此,劇中齊格飛與迷魅,在某種意義上,都是作者的分身。

『齊格飛』與希臘神話也有關連,不過這次不細談。

『齊格飛』的音樂,在第2幕以前與第3幕之間,有很大的差距。進入第3幕以後,音樂俄然有豐富的內容與擴大的規模。有認為第2幕與第3幕作曲之間有12年之間隔,這就導致樣式之不統一或形態之變化。但這不是樣式之不統一,而是戲劇本身就有這種必要。在第2幕以前,這戲在敘述童話,但到了第3幕,戲劇到達更大的世界悲劇的中心,因而音樂必然也變化為更有深度。還有,給天真無知的齊格飛的是描寫他木訥的音樂,而且一再重複以加強印象;給第3幕才登場的布侖希爾德的是驅使各種手法的音樂,以表現她以前是女神,因此懂得很多。這就形成音樂語法的差異。

3幕終場是布侖希爾德與齊格飛的二重唱,在這裡華格納採用通常的歌劇形式。然而兩人的話有不一致的地方,尤其是布侖希爾德的歌詞。她的歌詞,有連接到下一齣悲劇『諸神的黃昏』的地方。

華格納在186922324日致路德維希二世的信上說:「要報告『齊格飛』,就不得不提起每次踏進第3幕的世界時,我所感到的崇高、又像是懼怕、黑暗、恐怖的感情。我們在這裡到達很大的世界悲劇之中。那像是古代希臘人站在噴出蒸氣的德爾斐的裂縫中。世界滅亡逼在眼前。…在這裡,所有的事物都帶有莊嚴的戰慄之氣,這只能用謎來表現。

在「指環劇」當中,演奏時間最長的是『諸神的黃昏』,但台詞的量最多的是『齊格飛』(2770行)。這雖然不及華格納歌劇中最長的『紐倫堡的名歌手』(3098行),但如果單以一幕來看,『齊格飛』第1幕(1142行)比『紐倫堡的名歌手』最長的第3幕(1133行)還要長,而比『帕西法爾』全劇3幕(1250行)只差100行不到。這件事,促使上演『齊格飛』尤其是第1幕時,常採用較快的速度。華格納在這裡的齊格飛的歌或管弦樂裡,擺進超過聽眾容忍限度的執拗反復的動機,以強調英雄齊格飛的工作,是超越人類的行為。

在本劇中,原來只代表特定人物、事物或觀念的主導動機予以擴張,純粹站在音樂的觀點,以交響曲的表現手法把簡單的動機仔細發展。例如在第1幕出現的「焦急的動機」的簡單音形,後來就發展成表現「小鳥鳴囀」的動機,到了第3幕還會變成「愛之牽絆的動機」。

(從「焦急的動機」引出「小鳥鳴囀的動機」,再引出「愛之牽絆的動機」)

此劇共有39場(各幕3場),管弦樂間奏連接各場,因此音樂在一幕中不會中斷。

劇中人物

劇中人物只有8人,其中還包括只有聲音而不上場1人。人數在「指環劇」中最少。與前面兩齣一樣,沒有合唱。

齊格飛(男高音):齊格蒙與齊格琳德之子,尼貝龍根之歌的英雄。
華格納的作品中,由男高音飾演的角色很多是很難演的,而齊格飛一角,是其中的最。從首演以來,演唱此角而馳名的歌手極有限。聲量要大,又要有表現力,這是最基本的條件,最困難的是要有體力與精力。齊格飛在這齣樂劇裡,差不多從頭到尾都要上場,而且到了第3幕終場,還得跟剛上場而精神飽滿的布侖希爾德演唱長大的二重唱到劇終。
上演「指環劇」常常在『齊格飛』與『諸神的黃昏』之間休息一天,據說這主要是讓演唱齊格飛的男高音休息。有時候齊格飛一角由兩個男高音輪流飾演。
迷魅
(男高音):尼貝龍族的侏儒,阿貝利希之弟。養育齊格飛。
由配角男高音飾演的「歹徒」。只是這個角色被自己養育的齊格飛憎恨,還被「流浪漢」無理嘲弄,最後自己講出對齊格飛的殺意而被齊格飛殺死。看起來就有點傻的可愛。因此在落幕後的喝采,常常多過主角。
流浪漢
(男中音):諸神之長佛坦,在地上打扮的姿態。
阿貝利希
(男中音):尼貝龍族的侏儒,迷魅之兄。等待機會想奪回指環。
法夫納
(男低音):巨人族。化身大蛇,以保護財寶與指環。
布侖希爾德
(女高音):曾為女武神之首。佛坦與艾爾達之間所生。
艾爾達
(女低音):智慧之女神。布侖希爾德之母。
林中鳥
(女高音):只聽到聲音而不上場。以鳥語指點齊格飛,一般都由華彩女高音演唱。在華格納的作品中,這是唯一可聽到華彩女高音的角色,但作曲者的指定是要由童聲高音演唱。只是從首演時開始,都由女高音演唱。林中鳥是指點齊格飛的角色,但這隻小鳥怎麼知道那麼多事情是一個謎,對其來歷也有許多猜測,但一直沒有定論。在草案階段,小鳥不止一隻而是多隻。關於小鳥是何人,有下面的說法。
說是「佛坦的使者」:在第3幕齊格飛即將遇到佛坦時小鳥就消失,是使命達成了就走開,或是逃掉了不清楚。說是「齊格琳德」:但指點的內容不適合是母親說的。

劇情
下面簡單介紹劇情。詳細情形,請參閱維基百科「齊格菲(歌劇)」條。

1幕 「森林中的洞穴」

Antonio Pappano指揮高文花園皇家歌劇院管弦樂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YYh_C157zA

舞台是森林中。

序奏
在序奏裡,迷魅的「沉思的動機」、「財寶的動機」、「尼貝龍族的動機」、「痛苦的動機」都會出現。還會加上「指環的動機」、「劍的動機」等,但都已變形,表示迷魅為了要得到指環,重新打造「諾盾」的情形。幕起。

迷魅拿出諾盾碎片,想重新打造神劍。齊格飛回來作弄迷魅,迷魅唱「養育之歌」發牢騷。齊格飛看到水面上自己的影子,發現自己一點都不像迷魅,因而逼迷魅講實情。迷魅告訴他生父不知道,生母則難產而亡,只留下劍的破片。齊格飛要他重新打造後,又到森林中去。

這時佛坦打扮成「流浪漢」出現在迷魅之前,兩人問答。華格納在這裡把前情交代出來。佛坦告訴迷魅,能夠重新打造神劍的人,只有不知恐懼為何物者。說完就離開。

(佛坦打扮成「流浪漢」出現在迷魅之前。)

齊格飛回來後,迷魅想教他恐懼為何物,但齊格飛無法瞭解。齊格飛等不及迷魅打造神劍,拿起鎚子自己動手。「鍛造之歌」。迷魅煮毒湯要害死齊格飛。諾盾終於重新成劍,齊格飛揮劍一砍,打造刀劍的鐵台應聲而裂為二。

(看到齊格飛重新打造諾盾,迷魅懼怕。)

據法國音樂學者拉維尼亞克說,「指環劇」中共有82段主導動機,其中18個出現在『齊格飛』中。在第1幕新出現的,有:「角笛的動機」、「焦急的動機」、「憧憬的動機」等。

2幕 森林深處
Antonio Pappano指揮高文花園皇家歌劇院管弦樂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3EyHBzgEAM

舞台在森林深處。樹木間看到岩壁,中央有洞穴。照明很黑暗。

序奏
出現「巨人的動機」、「大蛇的動機」、「詛咒的動機」、「怨恨的動機」等。幕起。

阿貝利希在法夫納的洞穴前窺視。「流浪漢」上場,阿貝利希看到他就忿怒漫罵。佛坦不理,告訴阿貝利希迷魅要搶奪指環,同時也警告在洞穴裡睡覺的法夫納。阿貝利希也呼叫法夫納,法夫納續睡不理。佛坦離開,阿貝利希也躲起來。黎明。

迷魅帶齊格飛到森林中。齊格飛趕走迷魅,自己一個人思念父母。管弦樂演奏「森林細語」(森林細語的動機)(林中鳥的動機)。齊格飛學小鳥鳴聲吹葦笛,未果,拿出自己擅長的角笛吹奏。不料吵醒法夫納,引起戰鬥。齊格飛重傷法夫納,法夫納臨死告訴齊格飛迷魅要殺他,說完就死亡。

(齊格飛打敗法夫納。)

齊格飛舔一口沾粘在指頭上的法夫納的血時,豁然聽到小鳥的鳴叫聲像人語,並瞭解其中的意思。齊格飛依小鳥的話,進入洞穴裡要拿法夫納的寶物。

(阿貝利希與迷魅爭奪法夫納的財寶。)

阿貝利希與迷魅急忙出現在洞穴口,兩者為爭奪寶物而發生爭執。齊格飛從洞裡拿出魔罩與指環。阿貝利希又走開。迷魅想讓齊格飛喝安眠藥,但小鳥早就警告齊格飛有這種事,因此齊格飛沒有上當,反而殺死迷魅。小鳥還告訴齊格飛,在火焰圍繞的荒山上,有位叫布侖希爾德要當他伴侶的女性睡著。齊格飛奔向荒山(灼熱的愛情的動機)。 

3幕 荒涼的岩山山麓-岩山山頂
Antonio Pappano指揮高文花園皇家歌劇院管弦樂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adKC2v67Cs

舞台是荒涼的岩山山麓。

序奏
「騎行的動機」、「生成的動機」等,以快速的節奏描出急迫的氣氛。幕起。

打扮成流浪漢的佛坦呼叫艾爾達。佛坦問問題,艾爾達不答,只告訴他去向諾倫或布侖希爾德查問。佛坦告訴她因布侖希爾德反抗,只好罰她就眠。艾爾達不以為然,罵他「教誨反抗的人,竟罰反抗者」,並說「讓我進入智慧的安眠」。佛坦告訴她他的「遠大的計畫」,然後又讓艾爾達入睡。

齊格飛接近岩山,佛坦叫住他搭訕。齊格飛不知道他是爺爺,就愛理不理的。佛坦生氣,以神矛阻止他上荒山。不料,以前曾打碎諾盾的神矛,被齊格飛重新打造的諾盾斷為兩段,佛坦退場。齊格飛不把這個當一回事,爬上荒山,跳進火焰中。

舞台轉為岩山山頂。齊格飛發現一頭馬(格拉內,布侖希爾德的坐騎),與盾牌覆蓋的一個人(布侖希爾德)。都睡著。齊格飛拿開盾牌與身上的甲冑,才發現躺臥的是一個女人。這時候,齊格飛才知道「恐懼」是怎麼一回事。但逐漸被布侖希爾德的美貌所吸引,大叫「醒來!」並吻她。

(齊格飛看到深睡的布侖希爾德。)

布侖希爾德醒過來,知道吻醒她的是齊格飛而大為感動,開始兩個人長大的二重唱。開始時,布侖希爾德的態度因懼怕而零亂,但看到齊格飛真誠的愛她,終於投入齊格飛的懷裡,兩人同聲高歌愛之歡樂,說「愛得輝煌!笑着離世!」,幕下。

(布侖希爾德齊格飛)

在第3幕出現的動機有「齊格飛愛的動機」、「睡醒的動機」、「愛之打招呼的動機」、「世間寶物的動機」等。

終場兩人愛的二重唱的旋律與動機,有許多也使用在華格納送給柯西瑪的「齊格飛牧歌」中。請參閱本台「華格納:齊格飛牧歌」一文。

運用到的「動機」請在Youtube以「WagnerLeitmotives」搜尋。

 

Wolfgang Sawallisch指揮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管弦樂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5poInFK6Fs  (1/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mPFwV5sLBQ
  (2/2)

台長: 雲翁
人氣(8,507)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歌劇與舞劇 |
此分類下一篇:威爾第的歌劇(4)-『阿依達』:前話
此分類上一篇:威爾第的歌劇(3)-『遊唱詩人』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