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5-20 22:58:04| 人氣86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不勞而獲的誘惑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凱特•米德爾頓(Kate Middleton)4月29日結婚時,應該是一名失業者。

 她曾為父母的聚會用品供應公司工作,但在去年冬季辭去了工作,以籌備婚禮。

當然,米德爾頓不打算再為生計而工作了。 在這點上,她不僅是她這代人的代表,也是我們時代的代表。 在這場危機中,人們從依賴工資過活,集體轉向了依賴資本過活。

這是一項顯而易見的策略。 工作匱乏難找,尤其是對於25歲以下或55歲以上的人而言。

 另一方面,西方國家普通中產階級家庭所擁有的財富比一兩代人以前要多得多。

是的,我們經歷了一場長達3年的危機,但對於大多數西方家庭而言,在此之前是60年的住房、儲蓄及其它資產的積累。

中產階級已建立了資本。 英國經濟學家戴維•布蘭奇弗勞爾(David Blanchflower)告訴我,年輕人感到很痛苦,但“其他大多數人日子都過得不錯。他們房產價值可觀,可能還在領養老金。

”即使是在零利率與房價不斷下滑的環境下,依靠資本過活也比依靠杳無踪蹟的工作更容易。

現在變得最為依賴資本的​​是年輕人。 作家理查德•戈登(Richard Gordon)曾經開玩笑地說,如果你用年輕一代對父母依賴時間的長短來衡量某個物種的成熟度,那醫學院學生將是進化程度最高的生命形式。

人們也總是期望上層階級會吃祖先的老本。 “他竟然自己買家具”是英國非常時髦的嘲諷話,諷刺那些蠢到要自己去賺錢的人。

然而如今,“吸血”文化已經擴展至各個階層:從皇室到米德爾頓家族及以下的階層。

 在英國,大多數20至24歲的男性現在都與父母住在一起。 在某些地中海國家,任何不到30歲就離開家的人,事實上都被認為是青少年離家出走。

 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社會學家弗蘭克•弗斯滕伯格(Frank Furstenberg)表示,美國家長過去在孩子身上投入最多的可能是青少年時期,但如今花錢最多的則是在孩子“要麼很小要麼在25歲左右”。

如果不依賴父母,你可以依賴愛人。 以性換取資本這種最古老的交易,可能在這場危機中變得更為常見了。

 如果你年方25歲,沒有工作,而你女朋友富有的父母卻讓她使用他們在城裡的公寓,你會甩掉她嗎?

 或者,人們會找年齡較大、擁有自己的資本的人作伴侶。 一個讓人不安的事實是,一般而言,現在最沒有錢的年齡層也是最貌美的年齡層。

另外,你還可以依賴朋友為生。 這曾經是一種上流社會的藝術:想想伍德豪斯(PG Wodehouse)筆下的人物烏克里奇(Ukridge)。

這是一位不工作就能搞到錢的專家,他總是向老朋友要錢:

“看這兒,利奇,老伙計。你知道我從不借錢……”如今,這種藝術也在中產階級中蔓延開來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互相睡沙發。

 工薪階層對以上這些策略的使用要差一些,因為他們的老朋友、父母與愛人普遍都更窮。

英國副首相尼克•克萊格(Nick Clegg)最近承認,他是憑藉父親對一家芬蘭銀行的影響力,才獲得了首個實習職位。

 這件事在英國引起了爭議。 然而,實習僅僅只是開始。 許多人如今工作多年後仍會依賴父母的幫助,尤其是在一些薪酬不高的光鮮行業,

比如藝術、出版、電影等。 的確,有追求的藝術家向來都依賴資助人: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上世紀60年代管理“地下絲絨”(Velvet Underground)時,他會帶著這支飢餓的樂隊去參加美術館開幕儀式,以便能夠用圍巾包走一些開胃品。

但隨著政府削減經費,藝術已經變成了得到他人資金支持的年輕人的領地。

 

依靠他人資本為生的文化已逐漸擴展至中年群體。

本月在台北,一對夫妻向將40歲的兒子告上法庭,要求兒子歸還父母10年前給他的豪華公寓。 自從得到公寓以後,兒子就拒絕工作。

他甚至要求父母支付他的水電費與他自己的兒子的學費。 父母贏得了訴訟。 但他們讓兒子繼續住在公寓裡面。

許多年過50的人都在依賴死人的資本過活,用遺產取代了工資。

如果你爸爸碰巧在上世紀60年代在倫敦買了一所房子,並且一直沒有賣,那你自己的工資(或者沒有)就無關緊要了。

 加里•施特恩加特(Gary Shteyngart)最近發表了一篇有關美國日漸衰敗的反烏托邦小說——

《超級悲傷的真實愛情故事》(Super Sad True Love Story)。 他在書中想像惠特妮•休斯頓

(Whitney Houston)唱道:“我相信父母是我們的未來。”對於一些人而言,他們的未來不僅

是父母,還有祖父母。

我們過去常常擔憂收入不平等。 但正如凱特•米德爾頓所發現的,如今收入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

譯者/何黎

台長: 亞洲時代
人氣(86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心靈饗宴 |
此分類下一篇:最初的心還在嗎???
此分類上一篇:台灣富人與外國窮人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