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0-08-12 01:16:16| 人氣1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商業機制主導網路的理性與迷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國內有線電視產業的兩大鉅子,近日除了為了有線電視的收費上限和地方政府、縣市議會、消費者之間展開一場攻防戰外,同時也為了引進外人投資而忙得不可開交。
外資搶進國內電信網路市場
  還在因為壟斷問題和美國司法部陷入長期抗戰的微軟公司(Microsoft Corporation),1999年11月12日以每股300元取得和信超媒體10%的股權,總計投資金額高達3千5百萬美元,並且獲得和信超媒體一席董事的資格,這項投資案不僅創下國內網路股的新行情,同時也為國內的有線電視網路市場,正式打開外人投資的大門。不過,根據微軟公司人員透露,實際投資金額可能高達一億零五百萬美元,也就是說,微軟可望取得和信超媒體30%的股權。然而,微軟在亞洲的版圖並不僅止於此,他與軟體銀行投資了南韓網際網路服務業者 Thrunet,並取得了Global Crossing泛亞光纖線纜事業Asian Global Crossing的部分股權。
無獨有偶地,長期與和信集團在有線電視產業處於競爭態勢的東森媒體科技公司,也曾經和微軟接觸過,當然也不排除未來合作的可能,事實上在1999年11月22日東森也已宣佈引進二十七億外資,包括美國資本國際公司(Capital International),以及亞洲基建基金(AIDEC)旗下的公司,東森也計劃在美國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的輔導下,預計在美國上市,同時東森多媒體股價在和信與微軟投資案的帶動下,呈現倍幅的漲勢。
另一方面,為了選戰賣力演出的副總統連戰也在1999年11月25日正式表示,政府預計在2000年六月前就可提出網路公司上市/上櫃的具體規範和作法。這項為了「讓台灣在廿一世紀成為數位強國」的政策性宣示,對一些積極在國外尋求上市/上櫃機會的網路公司而言,是一項空前的大利多。
電信網路趨向商業定位
從上面的事例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涵蓋了幾個重要的面向:電信網路具有高度的市場效益,能夠吸引媒體集團投注高額資本經營,並且電信網路同樣也是資本密集的產業,經營者必須結合更多、更大的資本集團的力量,才能在網路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出國家機器對電信產業採取的是一種開放、自由的態度,並且將其視為讓台灣成為廿一世紀世界強國的重要指標。
無可否認地,隨著網路幹線架設以及電腦使用率的日益普及,以及上網人口快速成長,網路所潛藏的商機已經讓不少資本家垂涎欲滴,依照Forrester Research所做的估計,美國的線上商務交易的金額到公元2003年時,將會超過1.5兆美元。另一方面,根據美國波士頓顧問集團所做的調查顯示,雖然,亞洲在1999年有價值30億美元的貨品透過網際網路出售,但到了2005年在網路上的花費將會達到250億美元。
這些都只是一種趨勢的預估,但卻也為投資者帶來無窮的想像空間,當然,也很少人會在這種資訊資本當道的情況下,質疑這樣的推論,換句話說,在這些想像的財富論述下,電信網路的越來越趨向商業的定位。然而,原本被視為有助於知識發展,以及民主的公共領域的網路論述,也在這股充滿市場氣息的熱潮下逐漸淹沒。
網路只是經濟產業?
事實上,網路科技所帶來的互動功能,絕對不應該僅止於互動式的經濟交易行為上,因為,這樣的媒介形式,是人類的傳播科技發展以來,少數最接近人際傳播型態的媒體。因此,如何通過電信網路以達到建立共同性的溝通目的,應該是優先於網路商機的思考與論述。然而,造成今日電信網路定位嚴重偏向的因素,絕對不只是資本家因網路所潛藏的經濟利益而大量挹注資金,便可獨立成事的,如果沒有國家機器在後面透過政策力挺,電信網路的商業偏向絕不會如此快速。
1999年1月修正通過的有線廣播電視法,便追隨美國1996年電信法的腳步,取消了有線電視與電信事業跨業經營的限制,同時將外人投資的上限由不得超過20%提高至50%,而在同年10月22日修正通過的電信法將攸關外資投資比例的限制第十二條,修正為外國人直接投資不得超過20%,而直接、與間接的投資的上限比例更高達60%。換句話說,未來任何的外國集團都有機會主宰台灣的電信市場。不過,這樣的開放態度並非只是偶發跡象,或者只是國家對電信產業的特殊關愛,而是必須將其置於台灣整體的產業政策,以及台灣在世界體系中的位置與企圖的脈絡中進行觀察。
我們姑且暫停討論電信網路所呈現商業偏向帶來的必然之惡,但可以肯定的是國家機器是造成此種偏向的重要推手,如果我們對照國家機器在日前對學術網路的使用限制,便更能理解其間的差異。台灣學術網路小組從11月1日起開始管制學術網路,限制學術網路的使用者前往「非學術網站」,其中包括了全世界最大的免費網頁網站geocities。這項政策的理由是為了減少因為大量的使用者而導致的網路塞車問題,並且預防學術網路的使用者連結到色情網站。事實上,此種作法只是透過消極的限制,來避免因頻寬不足所帶來的空間問題,並非積極地規劃與思考如何藉由網路的開放來打造蓬勃且多元的學術空間,並且,此項措施也間接打壓了個人接近架設在免費網頁下的學術資源。
在上面的討論中可以發現,國家機器在網路商業偏向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時也暴露了國家將網路定位在「經濟產業」的思考邏輯。最後,再回到網路的科技特性來討論,不容否認的,網路要發揮更大的功能是需要大量資本的支持。不過,當網路數位特性因資本的挹注而得以「發揮」之後,網路原本被期待的民主公共空間定位還能存留多少,卻是一個更需要積極思考的問題。



台長: 五分珠
人氣(11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