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0-08 11:36:14| 人氣8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疏離到親近,從現在到過去《第一屆蔡瑞月舞蹈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日期:2006‧10‧1‧1530
地點: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藝術總監:石井綠
製作人:蕭渥廷
演出單位:石井綠‧折田克子舞蹈團、石井早苗(石井漠紀念芭蕾舞蹈研究所)、石井登(石井漠紀念創作舞蹈團)、世紀當代舞團、風之舞形舞團、蕭靜文舞蹈團、愛因斯跨領域創作坊


走進蔡瑞月舞蹈研究社,令我不自覺地想起花蓮的松園別館,都是讓人心神放鬆的好地方。

之前的網路寫手會已經看過一小段的《女巫》,這一次再看,或許是已經跳了兩天(王瑋廉則認為和看午場或晚場也有關係),舞者的身體、集中力,皆不若上一次那麼有力,那種緊懾的感覺因此也被拉開了。

上半場的其他四支舞碼,不是新作就是這一兩年的作品的再度搬演。讓我最為驚訝的,無疑是吳義芳的「輕盈」,甚至是當中之最,如此一來我便也暗自遺憾沒有去看之前吳義芳與羅北安合作的舞碼,一輕一重,應該可以獲得不少趣味。

《海洋狂歡節》礙於節目規格,只得搬來一小部分,這作品去年在自來水園區可是一場龐大的場面,遍佈全區,想像中彷彿變成一座動態美術館,可惜當時我在猶豫之間沒有選擇觀看。這次取截的〈空間過渡的婚禮〉,顯現出可愛俏皮的小小氣氛,不時讓人會心一笑,不禁也讓我揣想編舞家姚淑芬的內心是否還是有一部分的少女夢幻特質,總之,它確實是年輕、飛揚的。

重頭戲在下半場。《機械是活著的》展現了工業時代的金屬感,冷冽、精準,理性的鋪設帶來的是人心的內憾。我很喜歡這個作品,同時認為它有本事成為一組龐大架構的史詩劇場。1948年的作品,卻不曾過時。

蔡瑞月1953年編舞的《傀儡上陣》,彷彿述說著台灣女性的壓抑,透過日常場景的推砌與以傀儡為基礎的編舞方式,既寫實且抽象,意象鮮明地展示了一幅普通女子的流動畫像。

綜觀下半場的幾支「過去的」舞碼,不僅在空間使用上較之上半場更為靈活,每每也都能夠將作品中的感覺傳輸給觀眾,可是上半場的幾個台灣現代的作品,身形/視覺上的美感有了,但除此之外卻不太能讓出什麼共鳴的空間,這樣鮮明的對比於我,是有一種驚心的。從過去到現在,我們會說藝術一直往前發展,不斷推陳出新,顛覆又顛覆,可是到頭來,最基礎的東西--共鳴是什麼--卻不斷不斷地磨損減少。這一點我倒不傾向完全只是個人的問題,社會結構也應是重要的參數之一,但是我自己也還沒有清楚這一件事。

從上半場偶見精采但大體仍是疏離有餘的感覺,到下半場屢屢接收到作品中似乎要給予的情緒氛圍;從「現在」到「過去」,我愉悅且略帶失落地走出舞蹈社,難以言喻的什麼始終翻攪著。

喔,讓我們往前回到舞蹈節的謝幕時刻。91歲的石井綠先生走上前,與所有演出者一同接受觀眾的掌聲,忽而石井綠先生唱唱跳跳起來,宛若孩童一般的天真模樣,面上的皺紋因為全身舞動起來,如溪河那樣的流動著,「打從心裡喜歡跳舞的女孩啊」,我心裡想。

「打從心裡喜歡跳舞的女孩啊」,蔡瑞月老師也一定是這樣吧。


【舞序】上半場
女巫(編舞:蔡瑞月,1953)
531‧阮想伊(編舞:蕭渥廷)
西琳克絲(編舞:詹曜君)
迴音(編舞:吳義芳)
海洋狂歡節 – 空間過渡的婚禮(編舞:姚淑芬)
【舞序】下半場
機械是活著的(編舞:石井漠,1948)
黑娃娃的步態舞(編舞:石井漠,1925)
瘋狂的動作(編舞:石井漠,1935)
傀儡上陣(編舞:蔡瑞月,1953)
惜春(編舞:石井綠,1939)
四壁(編舞:石井綠,1956)
靜默的樂園(編舞:折田克子)
豐年(編舞:石井綠,1941)



舞蹈節專屬BLOG:http://blog.yam.com/moon_dance2006
蔡瑞月文化基金會:http://www.dance.org.tw/

台長: 吳思鋒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