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2-17 12:56:21| 人氣1,03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尋找花蓮的東方主義《我想像中的未來松園》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就歷史與地理脈絡管窺之,花蓮(確切來說,應為「整個東部」)這「邊陲中的邊陲」在(對應於全球化、城市中心的)本土意識、民主政治、文化建設等後天努力的社會結構變遷之中逐漸被解放出來,後山終於從後院搬到前庭,一路走來就像一門「東方主義」漫遙的建構之路。

與其說是談松園的未來,不如說是談整個花蓮縣;談東部的花蓮;談城市主義下的花蓮;談我所記憶,以及未來想像的松園。以下主題的策定及述說雖不免顯得零碎,但希望不至於毫無論辯意義。

速度
表面的速度是交通的流動性,從北或南到花蓮,若以相等速率駛行西部,相差無幾。這不是爭區域地位的平等,而是牽進經濟來往、觀光產業,甚或某種部落式的神秘感之卸卻,甚或某種人的權利的基準限度及衍發而來的基本自信。

深一層次的速度乃專屬花蓮的緩慢。來自另地的異鄉客身臨花蓮若真有旅行之感,想必因為緩慢,緩慢如長鏡頭美學(但請自行剔除其中理論的雕琢)電影裡的悠遠,這緩慢是與生俱來的(遲緩發展的相對優勢?),勾搭那好山好水、清靜空氣,自成淨地。

相對之衝突,是花蓮發展文化觀光之途,能否在文化產業快速推展挾而帶來的形式商業化/內容行銷化風險中穩定管理自身的擇善固執的行為準則。比如南濱公園,有了活動,飲食之外附加歌舞,熱鬧卻不如以往;比如2005年圖騰藝術節(我不願加上「國際」)開幕式,說是特地自台北請來辣妹秀歌舞,場面並不沸騰。熱鬧是一種速度,但同樣可能流於表面。

花蓮舊酒廠的文化開發令人膽顫心驚,花蓮是否具備硬軟體(經費、人才養成、公部門的介入程度、藝文環境的成熟)能力支持?舊酒廠的定位與執行策略?如果松園都做得那麼辛苦了,舊酒廠有何生存空間?一鄉一館是象徵式的理想,抑或(在目前)確實可行的文化政策?

我是無
一個好的電影導演應該是「千面一人」,而非「千人一面」。
高行健以為,好的演員不是變成所詮釋的那個角色,也不是變成自己,而是成為「角色」與「自己」之外的第三人。

側敲松園定位,優先思考「(我們希望)松園是什麼樣的地方」的基礎位置優先思考,但這「我們」包含了誰?經營者?民眾?哪一類型的民眾?花蓮人或觀光者?

定位是一種內容的決定,但文化的定位難如文本的無限詮釋,但有幾個內容和執行上的大原則應該固定保持的。

流通。並且是首先的文化流通之地,灑散關於文化的知識,創造屬於休閒的情調。若邀進藝術/藝術家,盡可能考慮各種藝術傳播的方式,從藝術家角度出發,也從民眾視野嘗試。

彈性。文化的設計難在時常自我變更,因此需要配備隨時自我變更的執行力;也需要觀察參與者回應的即時自省能力。

松園也許是……
按潘小雪老師「讓不同領域的有意願者共同加入經營」的想法,決策模式、左右溝通、責任區分乃可能的衝突點,各自為政、方向差異的弱點必須在實際面上預想克服。

人力不足部分由志工協助自是一策,加強對於松園的認同感、強化志工的責任感、有效運用志工專長都會影響志工效率,並非一上一下,而是互有所得。

影像及音樂這兩項當代最普遍的傳播形式,在以往的松園並沒有太多發揮空間,普遍不一定等於媚俗,也許以東部為發生場域的影像及音樂可在松園集體發聲。

商品部分除了書與CD,別忘了花蓮具有廣闊的手工藝基礎;餐飲部分不見得固定於特定空間,亦不見得非得最大眾的咖啡蛋糕,如果松園是花蓮特有的,那松園的餐飲能不能也是花蓮唯一的呢?

松園也許是……不如,大家都來想像一下吧!


本文發表於《東海岸評論》204期(2006.2)
東海岸評論雜誌:www.eastcoast.com.tw

台長: 吳思鋒
人氣(1,03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零度隨筆 |
此分類下一篇:找到元兇又如何?
此分類上一篇:藝術行政不是行政助理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