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3-07 02:18:21| 人氣2,64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關於作者的後現代通義 《陳媽媽特攻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日期:2005‧3‧5‧7:30pm
團體:中原大學話劇社(第六屆青年才俊藝術節)
劇名:陳媽媽特攻隊
製作人:林秋華
導演//舞台/音效/服裝:潘嗣文
燈光設計:林承諺
音效執行:陳瑄晨
演員:許凱傑、林秋華、蘇叡則、陳瑄晨、柯俊年、張紋瑜、張嘉宏、梁翰剛、吳佩雯、李政穎、陳桂芬、江效賢


不覺想起一則小說,毛姆寫的,故事大抵是說有個人要去見一位隱世的詩人,他在約定的時辰來到大廳等候。終於,詩人步下樓來,他隨著詩人身後慢步至庭院;在那慢步的時刻他不斷地驚嘆於詩人的任何姿態,直到詩人停住並且轉身向他的時候,詩人開口了 ―― 先生,我並不是詩人,而是一位豬鬃商人。你弄錯了,卡利斯多先生住在隔壁(註)。

那是一個不見得錯誤的「錯誤聯想」,且讓我們以一種後設的主觀想像閱讀,轉換一下:它難道不能是一則詩人在尋找詩人本身的後設小說?在中原大學話劇社「陳媽媽特攻隊」這部作品裡,我其實感受到劇中的導演小華了與小說主角相同的過度闡釋。自然,兩者的心理狀態並不相同,但那種敘述主角心理上的過度所給予我的,卻有類似。並且在小說及戲劇中,過度的如何敘述或者反襯,皆成了主要的張力來源。

就故事來說(不考慮後設的情況下),故事其實可以濃縮的很簡單:作者的自我焦慮。初出茅廬的劇場導演小華認真地準備完成最新的作品;為劇團拍攝紀錄片的小吳將即透過鏡頭專注紀錄排戲到演出的種種。但作者(戲外的作者)運用後設敘事表現,作品的厚度於是有了很好的積疊;誰也不忽略的人物安排、不少富有深意的對話、輕與重的反差製造,都讓讀者看得舒服、有效接收作者的訊息傳遞。

不過就「面」而言,主題不夠明確、支線(拍攝紀錄片的小吳)過於單薄,使得結構的緊密度略嫌鬆散。比如說我在裡面至少看到了「敘事/鏡頭的主/客觀」、「溝通」、「作者焦慮」、「意志(或說夢想)與行動」、「看/被看」等等的命題,既廣且繁,但因為命題與命題之間相扣的黏性不足,核心的板塊便處於變動之中。而小華的監護權被判給父親的小孩,以及小吳遠在馬來西亞的戀人作為沒有在舞台上實體存在的他者,皆可以是擔負重要意符的角色,如果能再著一些力,也許有另一種驚奇。

另就小吳的支線部分,發揮的空間少了些,是故,代價即是深度的挖掘力量的不足;但有一安排我很喜歡,小吳拍攝的鏡頭多數是對向觀眾的(就我當下的視線和意志來說),意義不言可喻;也很喜歡小華霧中迷宮似的四段式潛意識之旅,有豐富的層次感和深意,同時演員在第二個角色中亦展現了另一種表演姿態。

始終努力而專注地在舞台上展現自我與敘事的演員,眼神雖則缺乏直視觀眾的持續力,但努力還是演員魅力的基本條件,緊張對於一個學生社團來說是可以理解的(小吳在最末的房間場景,似乎忘了持續眨眼?)。舞台設計是另一個還可以更好的環節,尤其在這部作品,舞台設計跟演員走位環環相扣,對讀者的視覺和閱讀節奏而言,關係著「順暢」、「乾淨」兩項因素。但不定有一種刻意安排的可能: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會產生高度的尋找訊息的主動性,對於自己正在閱讀這件事也會有更強烈的自覺(後現代理論的內涵裡,讀者即是作者)。即是說,真正的作者的後設敘事企圖,其實含括了當下正閱讀著的讀者你我;如果有留意文宣上的演職員表,會發現獨缺「編劇」,而我以為那並不是巧合。

再嘮叨一下,這是我今年看的第一部劇場作品,很高興有好的開始。自己很期待這部作品能夠在幾年後,結構更完整成熟之時,重新搬演。如果真有那一天,我會是第一個讀者的。



<註>毛姆,非道德小故事【詩人】,新雨出版社。

青年才俊藝術節專屬新聞台: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reative99/
劇樂部劇團電子報:http://mychannel.pchome.com.tw/channels/d/r/dramaclub/
劇樂部劇團網址:http://www.dramaclub.com.tw/

台長: 吳思鋒
人氣(2,64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劇場 |
此分類下一篇:叭樂報的前世今生公開徵稿宣言
此分類上一篇:【私房推薦】瘋狂劇場影像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