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7-16 06:32:57| 人氣8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唱片短評數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以前幫都會搖擺寫的幾張短評)

Stan Getz "Live in Paris"
史坦蓋茲 "巴黎現場演奏會"

1982年錄音 Dreyfus唱片1995年24軌重新混音出版
FDM 36577-2
魔岩絕世爵士系列28
(那年還是魔岩代理的!)

提到史坦蓋茲的音樂,最令樂迷懷念的,大約是他在1960年代將巴西的Bossa Nova樂風引進爵士樂之中,那一曲經典代表作"The Girl from Ipanema",慵懶柔美的曲風席捲了美國,也風靡了整個世界,幾十年來仍然讓人低迴不已。當Bossa Nova樂風式微,市場上充斥著大量俗豔的抄襲之作,蓋茲的演奏又回到比較接近主流爵士的風格,這張現場錄音,是在巴黎一家名叫"新晨"的爵士樂俱樂部現場收音,除了兩首由鋼琴Jim McNeely和鼓手Victor Lewis創作的曲目之外,當夜演奏的都是久受肯定的曲目,搭配的樂手也是經過蓋茲多次汰選之後才確定的最佳組合,依然低緩冷靜的樂句,加上他向來美的讓聽者手足無措的薩克斯風音色,輕鬆慵懶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知性的美感,一種看盡人間事的洞察睿智。
推薦各位聽聽第二曲"Blood Count",難得欣賞到蓋茲投入如此深邃情感的即興演奏,直接牽引著聽眾的心緒,是我聽過所有演奏這一曲之中的最佳詮釋。


Floyd Dixon "Wake Up And Live" 佛洛伊德狄克森 "絕處逢生"

1996年 Alligator唱片出版 魔岩藍調名人堂系列19 ALCD 4841

早在1950年代,藍調鋼琴手Floyd Dixon 佛洛伊德狄克森,就以他勁道十足的演唱和鋼琴演奏稱雄於美國西岸藍調樂界,數十年後所出版的這張"絕處逢生",提供了當代的樂迷一個欣賞狄克森音樂的機會,他著名的磁性嗓音在專輯裡展露無遺,第一曲"Hey Bartender"常被認為是他的招牌歌,給我們一種火熱的狂歡興味,彷彿PUB裡面正是觥籌交錯,樂音響起的時刻,不由得要手舞足蹈起來。在其他曲目,例如"Mean And Jealoius Man","Don't Send me No Flowers In the Graveyard"則表現了他詮釋男女情愛的高超本領,那種少年時已經流過了眼淚,現在不妨略帶微笑唱首藍調的豁達,不愧大師本色。
值得一提的是,這張唱片的伴奏樂團由前B.B.King樂團領隊Eddie "Saxman" Synigal帶領,加上狄克森本人精湛的BOOGIE風格演奏,銅管、鋼琴與演唱之間的應答,簡直是高潮迭起,更加豐富了整體的音樂表現。

Caetano Veloso "Livro" 卡伊塔諾 費羅索

1997錄音 Mercury唱片公司出版 寶麗金發行 536 584-2

可能並不是有很多人聽過Caetano Veloso 卡伊塔諾 費羅索,也許對台灣來說,世界太大了,沒辦法廣納百川,可是如果就讓他這樣從眼前輕輕溜過,那我們實在太對不起這一位巴西最重要的歌手了。
費羅索出版過很多唱片,而且幾乎每一張都造成轟動,(在他的唱片目錄裡,一顆星表示金唱片、兩顆星表示白金、三顆星雙白金,結果我們看到滿天星)他也是一位音樂的哲學家,主導過巴西著名的"Tropicalia音樂運動",由本土出發,深刻省思巴西音樂的方向,他是歌手、哲學家、詩人合而為一,也是南美最受知識份子崇敬的音樂人。
這一張最新出版的"Livro"展現了他作為巴西音樂文化象徵的地位,活潑輕快的打擊樂器,加上費羅索圓熟的唱腔,以傳統的Bossa Nova混合了搖滾、爵士、甚至饒舌舞曲等不同的音樂元素,真是過癮極了,推薦各位欣賞第九曲"O Navio Negeriro",這是一首南美節奏混合RAP的精彩作品,演唱者,或者說負責RAP的人,是巴西著名的詩人Castro Alves。

Art Blakey "The Jazz Messegers" 亞特布萊基 "爵士信差"

1956年錄音 Columbia唱片出版 新力音樂發行 CK65265

鼓手/樂團指揮,亞特布萊基同時也是爵士樂界的超級星探,在他數十年的音樂生涯中,提攜了大量新秀,包括Lee Morgan、Freddie Hubbard、Wynton Marsalis、Wayne Shorter、Hank Mobley等等巨星,都曾在功成名就之前與他合作,1956的"爵士信差"是布萊基剛接掌樂團不久的作品,樂手包括薩克斯風Mobley、鋼琴Horace Silver、小號手Donald Byrd無一不是菁英中的菁英,每一位都正當創作力的顛峰,小號手和薩克斯風的交叉應答,尤其是Byrd泉湧而出的流暢即興樂句,真是令人驚豔,唱片裡聽得到布萊基作為史上最成功爵士樂團領袖的獨特才華,他不但是一位了不起的鼓手,同時也是絕佳的指揮,每一位樂手的即興演奏之間,他擊鼓的提示恰如其份,清清楚楚,我相信和他一起演奏的樂手都覺得非常舒暢,鼓的節奏演出與所有音符之間和諧到你不會特別去注意鼓手,但是他自己獨奏時的力量與節奏變化又讓人不自覺的跟著搖擺了起來,這才發覺,原來星探布萊基的功力如此高強!


Eddie Kirkland "Lonely Street" 艾迪柯克蘭 "寂寞大街"

1997年 TELARC出版 上揚發行 CD-83424

出生於牙買加,在美國阿拉巴馬州長大的艾迪柯克蘭曾是藍調巨星John Lee Hooker的長期合作伙伴,柯克蘭的吉他演奏與詞曲創作成績,對Hooker傳奇性音樂生涯有直接的貢獻。
"寂寞大街"專輯則是一張呈現柯克蘭個人色彩的專輯,一方面加入了搖滾色彩較為濃厚的節奏,增加了音樂的張力,另一方面柯克蘭個人的Slide吉他和口琴演奏 ,也呈現了他多才多藝的面貌,一開始的標題曲"Lonely Street"之中,柯克蘭的吉他SOLO就非常精彩,演奏風格獨特,SLIDE的運用漂亮極了,唱片裡除了一曲"Money, That's What I Want"之外,全部是柯克蘭的作品,旺盛的創作力令人印象深刻。

John Scofield "Meant to Be" 約翰史考菲爾德 "刻意如此"

1990年 Blue Note 出版 CDP 7 954792

這是一張很"故意"的唱片,怎麼說呢?整張唱片都是吉他手史考菲爾德自己的創作,唱片標題叫做"刻意如此",第一曲名為:"Big Fan忠實樂迷",第二曲"Keep me in Mind記得我",也許有樂迷從唱片一開始就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音樂很棒,但是好像在哪裡聽過類似的東西,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答案出現在唱片正中的一曲"Mr. Coleman to you獻給你,考爾門先生",原來這是一張向自由爵士大將Ornette Coleman致敬的唱片!
史考菲爾德找來了90年代最犀利的新銳薩克斯風手Joe Lavano,在節奏組的支撐下,兩個人從自由爵士玩到電子放克舞曲,"忠實地虛擬"出考爾門演奏生涯裡多次變化的風格,技巧成熟的傑出樂手,在大師開發出來的寬廣空間裡狂放奔馳,實在是很感人的聆聽經驗,對於想瞭解自由爵士,又覺得60年代的自由爵士作品太過缺乏秩序的朋友,也許你可以試著從這張唱片逆時間之流而上,當年的前衛艱澀,在爵士樂手們數十年的消化吸收之後,可以保留精華原味,卻又入口即化!

台長: 蘇重
人氣(82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