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3-30 18:35:49| 人氣4,289|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文學史筆記彙編-詩經與楚辭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第二章 詩經與楚辭
附錄:毛詩序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
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文之者足以戒,故曰風。(至於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國史明乎得失之跡,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詠情性,以風其上。達於事變而懷舊俗者也。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民之澤也。是以一國之事,繫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是謂四始,詩之至也。
第一節 詩經
一 詩經概論
1名稱:
詩經為我國最古之詩歌總集,原先僅稱「詩」或「詩三百」。
2原有四家詩:
魯(申培公)、齊(轅固生)、燕(韓太傅)是三家詩。毛詩較三家晚出,被立於學官,故三家亡佚,獨留毛詩傳至今。
3篇目:
詩經收詩三百十一篇;其中小雅之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六篇有目無辭,故實有三百0五篇,作者能考者僅十一。
4詩序:
(1) 詩序作者:
以後漢書儒林傳衛宏傳所載:「初九江謝曼卿善毛詩,酒為其訓。宏從曼卿受學,因作毛詩序,善得風雅之旨,於今傳於世。」
(2) 詩序概論:
a毛詩序,也就是毛詩的序言和每首詩的題解。又簡稱為詩序。
b前人把全書的序言,稱為大序。每篇詩的題解,稱為小序
c大序:全面的論述詩經的特徵、內容、分類、表現手法及社會作用。
d小序:主要是簡述詩的主題、作者和創作背景。
5詩經成書年代:
約自西周武王初年(西元前1134)至東周敬王(西元前515)。
6詩經的來源:
(1)采詩說:及詩三百篇春秋時采自各國。多為各地民歌。
a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漢書藝文志)
b男女有所怨恨,相從而歌。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男子六十,女子五十無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間求詩。(何休.公羊傳.宣十五年注)。
c歌謠的采集以樂官貢獻最大。他們除了自己創作,並蒐集歌謠來豐富樂章。各國樂章經過交流,集中至周王廷,統一由太師掌管。
(2)獻詩說:即周天子為了解民情,考察政治得失,曾令諸侯百官獻詩,並建立了相應制度。
a是以諸侯采之以貢於天子,天子受之而列於樂關,於以考其俗尚之美惡,而知其政治之得失焉。(朱熹.詩集傳)
b古之王者,使工誦諫於朝,在列者獻詩。(國語.晉語)
(3)進諫說:即周代有公卿列士向國君陳詩進諫的制度。
a猶之未遠,是用大諫。(大雅.板)
b家父作誦,以究王凶。(小雅.節南山)
二 詩六義
周禮:「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毛詩以此六義加以闡述,但解釋甚不妥當,過於牽強附會。較佳解釋應為:
風者,土風也,乃十五國風詩;
雅者,朝庭雅宴之詩;
頌者,朝廟祭祀之歌;
賦者,鋪言直敘;
比者,比喻諷事;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
1風:
(1)十五國風: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
(2)有周南、召南應列出十五國風之外,雖說周南與召南為音律之原,但仍屬周朝分封之地,故以內容分之以十五國風內,並無不妥。
(3)風之詩,大部分都是抒寫男與之情的作品,故朱熹詩集傳序曰:「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於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故朱熹說明風之詩的兩大特點:
a風大部分是民間歌謠
b風的內容,大都是男女言情之作。
(4)乃采詩之因,風者寫定最晚,故藝術技巧遠比雅、頌高。
2雅:
(1)雅之詩,多數是先民社會生活的寫照。承平之際,富者以歌樂自娛,故雅詩多宴飲之作。但至亂世,亦有諷怨之雅詩。
(2)朱熹詩集傳曰:「正小雅燕響之樂也,正大雅朝會之樂。」
3頌:
(1)頌之詩有祀神者,有祭祖者,故三頌之詩,多為祭祀歌頌用之舞詩。
(2)周頌三十一篇之撰作年代,約在武成康昭四代,為詩經中早期作品。故其詩句質樸無華,然其藝術技巧雖乏善可陳,但卻是研究周代生活情況的珍貴資料。
(3)晚出的商魯二頌,已漸失原始祭歌風貌,而成為後世故事之郊廟歌辭前導。
三 詩經正變
1正風正雅乃承平之世的音樂,故音律之美渙,而內容也是描寫和平之世的豐饒。
2變風變雅乃亂世之作,故多以諷刺或是怨恨之聲。
3故詩序釋詩,每以治世之詩為美某人某事,亂世之詩為刺某人某事。
4葉本文學史認為:今既以詩經為文學作品,舊說殆已不可提。
四 孔子刪詩之說
孔子刪詩之說應是不可信實,依王靜芝先生的《國學導讀》中提到三點:
1三百五篇若經孔子刪定,則其全部完整至今應猶然,孟子在孔子百年之後乃云:「王者之迹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
2經傳之中有出現三百五篇之外的詩作,若是當時所習誦,孔子為何刪除?
3論語所引常棣之華,孔子取為評論之資,更無可刪之理。
4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公子季禮在魯國所觀之詩,僅風目次第與今日略異,其他皆同,若孔子有刪詩,則季禮所見應與今日有異也。(包根弟老師補充)
五 詩經的文學價值
詩經是中國一部最早的詩歌總集。同時在中國文學史上,一直保有崇高地位,對後代文學亦有很大的影響。
1實用價值:
(1)修養德性:具有涵養溫柔敦厚之性情的價值。
a子曰:詩三百,一言以敝之,曰:思無邪。
b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2)博聞多識:具有增加知識、見聞的價值。
子曰:邇之事父,遠之事親,多識於草木鳥獸之名。
(3)政治辭令:具有政治外交、口才訓練之價值。
a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之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b告孔鯉:不學詩,無以言。
(4)諷諫得失:具有考察施政得失的價值。
毛詩序: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
2史料價值:
(1)可作為研究中國古代歷史、社會、政治、經濟之材料。
(2)尤其是探討周朝歷史,更是具有參考價值。
(3)如大雅.生民敘述了周始祖后稷之歷史。豳風.七月則深刻地展現周先民的生活狀況。
3語言學價值:
(1)詩經韻部是研究古代韻部之重要參考資料。
(2)如江有誥.詩經韻讀,顧炎武.詩本音。
4文學價值:詩經為我國最早一部詩歌總集,對於後代文學有深度之影響。
(1)賦比興之表現手法,奠定了中國詩歌創作之原則。
(2)奠定了中國詩歌的抒情傳統及寫實風格。
章學誠.文史通義云,後世文章皆源於六藝,而多出於詩教。
第二節 楚辭與屈原
一 楚辭概論
1楚辭名稱,始於劉向。劉向集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為一書,名曰楚辭。
2漢人謂楚辭一語,本為對此一文體之通稱,故王逸章句所收之楚辭還包含賈誼、東西朔等漢室七人的作品,但今日謂楚辭,乃專指屈原和宋玉。
3有人常言,辨明楚辭的方法是以兮字,但兮字的使用早在詩經就常見於詩文中,只是楚辭的使用廣泛且較詩經有系統。而詩經早楚辭形成於北方,故楚辭的形式也受到詩經的影響,自是不免。
二 楚辭特色:
1楚國的語言:在楚辭之中大量的使用楚國的方言口語,形成他與不同的藝術風格。
「又眾兆之所咍也」咍,楚人謂相調笑曰咍;
「靈連蜷兮既留」靈,楚人謂巫為靈子。
2楚國的宗教與神話:殷人的習鬼神巫術,為楚國人所承襲,而在這樣的文化習俗下,孕育出許多神話的故事,故在〈九歌〉及〈天問〉中,都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
3南方的音樂:南方的音樂不論是形式或是色彩都與北方不同,而楚辭許多都是依南方音樂而寫定。如〈儒子歌〉是相傳孔子遊楚時,聽一孩童所唱的道地楚國民謠,其他如〈徐人歌〉、〈越人歌〉也都是南方音樂。
4南方景色:楚辭中出現了許多南方的大川名山,使楚辭與詩經比較,則更顯南方色彩。
三 屈原概論
1作品:
(1)九歌:原是一套祭祀鬼神之舞曲,經屈原的採用及修改補充後,完成此一體之九歌。
(2)離騷:為屈原之代表作。屈原將自身的理想與抱負,透過高藝術技巧的文字,表示於離騷中。其中抒發自己的理想外,也對昏庸的君主及小人奸臣發出不滿之感,傾吐自愛國愛民的深厚情感。故此篇對文學之發展,佔極重要的地位。
(3)天問:屈原在此篇對自然現象及古代神話,提出自己的看法與疑惑,藉以表達自己逐的感慨與不解。
2屈原的文學價值:
(1)愛國詩人的精神
(2)自我感懷的抒寫,浪漫主義的代表
(3)離騷對漢賦的深遠影響
四 宋玉
1作品:
《楚辭章句》有《招魂》和《九辯》;
《文選》有《風賦》、《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對楚王問》;
《古文苑》有《笛賦》、《大言賦》、《小言賦》、《諷賦》、《釣賦》、《舞賦》。
2文學史價值
過去屈宋並稱,宋固不如屈,但無疑的宋玉是屈原藝術的優秀繼承者,他的作品對後世文學曾發生不小影響,在文學史上宋玉應該佔有一定的位置。
第三章 先秦諸子百家散文
一 發展概論
1第一時期:
(1)論語:純語錄體散文,簡約樸實,並無長篇議論。
(2)墨子:語錄體中雜有質樸的議論文。
2第二時期:
(1)孟子:基本上還是語錄體,但已有顯著發展,形成了對話式的論辯文。
(2)莊子:已由對話體向論點集中的專題論文過渡,除少數幾篇外,幾乎完全突破了語錄的形式而發展為專題議論文。
3第三時期:
《荀子》和《韓非子》,在先秦散文中都已經發展到議論文的最高階段。
(1)韓非子:文章深切詳確,對後世論文有極大影響。
(2)荀子:文采氣勢雖不及孟子,但已是結構嚴謹的論說文。
二 文學史的價值
先秦諸子散文對後世散文發展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如漢初政論家賈誼、晁錯等的政論文都是從荀卿、韓非及戰國其他法家的議論文發展出來的。例如賈誼的《陳政事疏》、晁錯的《論貴粟》、《論募民徒塞下》等疏,分析問題,切中時弊。而賈誼的論事,指陳利害,激切鋒利,淋漓酣暢,風格尤近韓非。
魏晉以後,老莊子學大盛於世,影響於我國學術思想和文學方面更大,嵇康有《養生》、《聲無哀樂》、《難張遼叔自然好學》、《釋私》等論,阮籍有《通易》、《通老》、《達莊》三論及《大人先生傳》,縱談名理,大暢玄風。而《達莊論》、《大人先生傳》都用辭賦問答體裁,發揮老莊思想;語言形象,聲韻和諧,是我國理論散文的進一步發展。唐宋以來的古文家對先秦諸子散文的愛好和學習也是很多的。著名的古文家韓愈曾以「莊」、「騷」並稱,尤推崇孟子。

台長: 承揚
人氣(4,289) | 回應(2)|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其他文學創作 |
此分類下一篇:中國文學史筆記彙編-史傳散文
此分類上一篇:中國文學史筆記彙編-先秦神話

karen
承揚先生您好!
我是中文系的學生
正在學習文學史
您所整理的筆記實在太有用了
但卻不能保存為文件檔
可以幫幫忙嗎
感激
2010-10-27 11:02:18
美國黑金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2019-12-23 04:33:2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