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8-22 20:50:08| 人氣18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魔戒與布希的外交政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篇文章作者主要是用魔戒來形容布希的外交政策,魔戒具有統治世界的神奇的力量,任何自利的人都想佔有它,連哈比人也會有佔有魔戒的念頭。
文中提到布希深受摩尼教善惡二分法的影響。布希認真使用用邪惡這個概念且要消除這些邪惡勢力(伊朗、伊拉克、北韓)。不過為了打倒邪惡的政策,反而造成更多穆斯林人覺得被壓迫,而製造更多的恐怖攻擊,使雙方的仇恨更深,沒有解決問題反而產生更多心的問題。
文章最後指出,邪惡可以讓人自我反省,可以讓人對自已道德被扭曲而有所警戒。
但由於人性的弱點每個人都可以扮演邪惡的主人。
學生認為布希其實也是一個自利的人,其藉由打倒邪惡力量追求美國國家利益和個人的政治聲望且企圖統治全世界(從他的單邊主義可看出)。所以他也是要佔有魔戒的人,故把其他人視為邪惡而驅逐,因為這些人被視為搶奪魔戒的絆腳石,所以要清除,並不是真正想要保護魔戒而將它燒毀。這可以從(America Right Or Wrong: An Anatomy Of American Nationalism,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一書中的到印證,該書作者安納托爾‧列文(Anatol Lieven)就如是認為。在幾代總統的引導下,這個國家可謂深具世界主義情懷,威爾遜總統(Woodrow Wilson)和羅斯福總統(Franklin Roosevelt)分別發起建立的「國聯」和聯合國,其最初和最根本之目的即在於消解民族主義對世界和平的危害。 不過,在列文看來,這一切已經被911恐怖事件改變了,在該事件的影響下,美國外交背離了多年的傳統,單邊主義和軍事民族主義開始支配華盛頓的決策和對外態度——列文對當前美國有走向民族主義之虞的觀察正是基於這一背景而作出的。 列文在書裡提出了一個他稱為「美國信念」(American Creed)的概念,即對自由、憲政、民主、個人主義以及政教分離等價值觀或準則的堅守;這實質上也是民族主義,一種有節制的民族主義。列文反復申明,《美國對或錯》一書抨擊的並非這種有節制的民族主義,也不是起初發起的旨在打擊基地組織及其同盟的反恐戰爭,相反地,他認為,這種有節制的民族主義正是美國樂於貢獻自己的力量、維持世界和平的動力所在。他這樣寫道:因為美國式的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自由民主制,現在已為全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所接受,因此,自然而然地,美國應該表現得像一個保守霸權(conservative hegemony),以維護現存國際秩序,傳播以美國為典範的價值觀。列文將這種有節制的民族主義稱為「美國信念」。 與此相比較,列文認為,布希政府的所作所為則完全呈現相反的走向,屬於一種只注重美國一己之利的狹隘的民族主義;這種民族主義不能夠為美國的霸權事業提供基礎——事實上正相反,倒是導致美國逐步喪失了團結包括穆斯林國家在內的世界主要國家共同進行反恐戰爭的機會,而且還因此造成西方的分裂及與穆斯林世界愈加疏遠,同時也將自身陷入了更大的危險之中。
 列文在書裏深入剖析了這一被他描述為「受到傷害的報復性」的民族主義的根源所在——對外部世界的非理性的憎恨、甚至恐懼,以及對「美國精英和知識份子陰謀出賣國家」的想像。傳統的那種善意的維護世界和平的使命感在此種心態的影響下,逐漸演變成摩尼教(Manichaean)式的教條,簡單地將世界上的國家分為正義和邪惡兩大陣營,雙方處於你死我活式的鬥爭中,必欲將對手根除才肯罷手。
所以學生認為從該書可以看出早期的美國具有善良巴比人的特性,但是自布希以後卻產生質變,以現實主義的外交政策為考量,追求權力政治想統治全世界,故慢慢變成具有私心的哈比人。因此學生認為布希政府應該跳脫出權力的追逐,如同本篇文章最後認為若人性沒有節制而不斷追求權力的話,將會引發更大的災難,這可以從政治名言(絕對權力使人絕對腐化)中得到印證,所以布希不斷追求權力時,也產生了對世界更大的災難(恐怖攻擊沒有停止,文明衝突更加惡化)
。故布希政府應該跳脫人性私心一面,不被權力給迷惑而追求世界和平的善念,並且跳脫摩尼教式善惡二元分法,以多元包容的心態去尊重各文明和政治制度的差異,而免於雙方處於你死我活的爭鬥邁向和平之路。

台長: 小聲(lauda)
人氣(18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