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27 08:43:28| 人氣56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對陳金火案的若干省思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涉有殺人分屍重嫌的陳金火,最近成了新聞媒體報導的焦點。尤其前幾天,不少電視媒體都是以專題報導的方式,巨細靡遺地報導相關新聞,同時也披露了心理師和陳嫌諮商的內容。對於這個事件,我有兩點看法。

第一,為陳嫌諮商的心理師角色為何?如果他的職責是釐清案情、協助辦案,那麼她的言論就應該在檢調調查之後,比對證據,才能證實陳嫌所說為真。(記者不是說陳嫌十分冷靜狡猾,那麼他面對一個心理師時,言論能不能盡信?所言會不會是影響偵辦方向的技倆?為何檢調明明說陳嫌食人肉這部份還要再確定,媒體卻對陳嫌所言深信不疑並大肆報導?)如果心理師的職責是提供案主心理諮商,那麼其諮商內容著實不宜對媒體公佈。如此,不但造成社會集體恐慌,也是心理師的錯誤示範。(試想,如果諮商師任意說出與案主的談話內容,以後誰敢踏進諮商室?誰又敢跟諮商師說實話?)
第二,媒體面對這個重大的社會案件,又一次錯誤處理。我看到某著名電視媒體稱陳嫌為「食人魔」,稱整起事件為台版「沉默的羔羊」。我認為,這個比喻有幾個問題。第一,陳嫌的聰明才智,能和電影裏的殺人魔相較嗎?(我必須坦承並未看過「沉默的羔羊」,只看過「人魔」,我認為陳嫌和人魔的生活水平、文化品味簡直天差地遠)這樣未免太抬舉陳嫌了。其次,這家電視台一再撥放「沉默的羔羊」電影片段,明顯有引導視聽大眾與電影情節聯想之嫌。但,現實與電影究竟有多少差異?對一個新聞播報者而言,這實在是投機取巧的做法,因為以電影情節來取代報導,一方面規避了細節的堆砌、陳述,簡化了案情的細節,同時也減少了閱聽者對實際案情的了解;一方面又激起視聽大眾的恐怖情緒,只要是看過驚悚片,那種情緒馬上湧出。閱聽人隨著心情起伏,惶惶不可終日,然後呢?

然後,惡貫滿盈的嫌犯名字很快就被遺忘。直到另一個陳金火、陳進興出現。我們才感嘆:社會真的病了!

如果,我們還依靠如此的媒體提供答案;如果,我們還不能思考問題的根源;如果,我們還不能清明理智地思考對策,那麼令人髮指的社會事件必定層出不窮,令人傷感痛心的行徑肯定後繼有人。

台長: 晴天
人氣(565)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goldfire
的確如台長所說,訪談諮商內容是否正確,如何確認?當時諮商員能與當事者家屬作確認當事者所言是否為真。當回答的一切是假的,推論正確性真是有待商榷。
2007-09-07 19:58:02
版主回應
goldfire:
謝謝您還看許久前的文章。
晴天
2007-10-28 07:38:1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