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6-15 23:15:33| 人氣2,0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詩的真實》推薦序 必然的向度/ 黃文成

【詩的真實推薦序】

必然的向度    黃文成

 

直至目前為止,仍然無法對陳謙做一個適切的定義或說法,只因他的身分既多重且專業。就像他擁有豐厚編輯經驗、其新詩創作手法極具巧思,現在的他又展現不凡的學術涵養。多重身分的陳謙,在這本《詩的真實》或能證明及說明他邁向學術進程的歷程切片和軌跡。

 

首先,讓我們意外的是,從創作書寫新詩叩問於文壇的陳謙,對於其他文類的關注與研究,是如此的不同與深刻。如「卷一:現代詩介讀」當以台灣當代現代詩為主要考察對象;「卷二:台灣當代小說介讀」則是羅列觀察了六位小說家作品的成果,集結為一卷;「卷三:文學散論」則以台灣作家的深度訪談為軸線。三卷的內容,不管何種文體的論述或評介,陳謙都做了最適切的導讀與深讀。

 

不論是論述亦或是評介,在陳謙文字語彙之間,他表現出的是一種謙遜的自信感;面對同輩的作品,謙遜得如同面對大師級作品般地虔誠。諸如十多年前的羅位育開始創作小說、羅任玲的新詩,或者是面對後來成為幼獅主編的吳鈞堯文字創作,在當時皆是年輕創作者,卻都被陳謙慧眼識英雄地將其作品加以分析論述;爾後又如顧蕙倩、張芳慈等新一代的創作者步入文壇,亦紛紛被陳謙一筆筆寫下他個人的文學觀察與期待。在某個角度來衡量陳謙的眼光,他像是個文壇新秀的經紀人,總能發現及關注具有潛力的創作者。或許,這也是陳謙身份多重的一種展現。

 

的確,這些文友之後的文學道路,有些如江河般地流轉於台灣當代文壇,顯現身手,有些則是隱沒遊戲於文學巷弄間。他所關注對象,不管是在文學江河或是文壇巷弄,陳謙在《詩的真實》一書中,留下二十年來的閱讀經驗與評述成果,此書雖是陳謙私人成果,卻也是台灣文學發展脈絡的切片。《詩的真實》裡的篇什,透露出陳謙與文壇交手來往的對象,並不僅限於五年級生,台灣文學巨擘如陳若曦、林亨泰、莫渝等人他亦是多所接觸,面對台灣文壇脈絡與發展,他不僅僅站在書寫者的角度,甚而是一個觀察者姿態參與台灣文學發展的建構。

 

除了文學作品的評介與觀察之外,陳謙的學術能力,在《詩的真實》也展現了他的實力與文學觀點,且深具批判性。如古繼堂在《臺灣新詩發展史》一書中,以 「大中國幅射」邏輯觀來看臺灣新詩的發展,陳謙相當不以為然,認為古繼堂有意識地忽視臺灣文學自身獨立發展的可能性與現實性,且直指其古繼堂批判一九四九年之後的臺灣部分作品呈現「違背文學自身的原則,把詩當作政治工具」,陳謙認為此語更合適於古繼堂的文學觀及其史觀的價值批判。

 

即便是學術性論述的語言在分析陳謙所關注的文本時,依舊充滿一種創作者的期待與理想性。於是,他開展出對文學的熱情,不僅僅是感性世界的氛圍,更是理性支撐下的文學領域,才能如此精確地閱讀及書寫出個人文字所建構下的世界。這份持續不墜地往文學核心探究動力,是陳謙為書寫者、閱讀者及研究學者所帶來的一種演練與感動。且必然地,我們相信陳謙在書寫多年後,必然地成為一個閱讀、書寫與學術型的全方位文人。只是這個必然,還得由陳謙很努力地耕耘下去,不管是創作亦或是學術。

 

 

 

   黃文成,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博士,

現任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助理教授。

 

 

 

 

 

 

 

 

台長: 陳謙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