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5-31 18:30:05| 人氣3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看看瑞士想想台灣-以本國人民為根本的經濟觀(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本土化和現代化的瑞士學徒制與重視職業及專業訓練教育的社會安全網:
瑞士是講求自由經濟,基本上是救『勞工』不救『企業』,所以瑞士非常注重人民的職業訓練,增加人民就業能力,讓本國人民有更好的技能面對職場的變化。並提供完善的失業幫助,如失業救濟,失業後職業訓練等等,人民不會一下子陷入困境中,緩衝了不少社會衝突的可能性。

瑞士的教育分技職教育體系和一般學術體系,自國一開始到高三就逐學期依能力及興趣進行分組,採取菁英制培養讀瑞士大學的學院研究人才,其他人進入技職教育體系。這種情形由某個角度來看是讓教育資源做最有效的利用,某種角度也讓人覺得學生被剝奪自由選擇前途的權利,或是過早選擇自己的前途而踏錯行的疑慮。不過,瑞士在技職教育體系的完善也打開了這些學生的另一扇窗,這個技職教育體系有本土化和現代化的瑞士學徒制,作師徒傳承的職業教育,長大後也有每週都要實習的應用大學可讀。還有在職訓練,增加技能進修,更有失業轉職進修等等。

瑞士人自小學畢業後,從事學藝或進入職校就讀,就以學徒制給予培養職業技能和道德。學徒制在一九七○年代中期進行新一波變革,形成現代化的瑞士學徒制,現在成為瑞士的職業教育制度的一環。這種瑞士學徒制和台灣的建教合作類似,學生到學校上理論課程並去到企業內見習,學習技能,最後由公會授與證書,完成學徒生涯,才能開始執業或正式就業。三分之二的瑞士勞動力,就靠這套瑞士學徒制,培養終其一生的謀生技能。

所以瑞士學徒制大量供給合格,有實務經驗的員工給各行各業,任何公司和工廠都能有素質精良勞工,都能以精簡員工創造更高的生產力。從簡單技能如加油工、超市的結帳人員,一般的麵包烘焙、廚師,到工程技師等專門技術領域,更複雜的領域如建築師、商業管理、行銷等都提供訓練,瑞士學徒制使瑞士成為世界勞動品質最高的國家之一。

瑞士人民有了職業後,還是得持續接受在職訓練,以避免技能停滯,與時代脫節。各行各業的公會每年要從廠商那邊蒐集最新的研發、技術與行銷趨勢,然後請學校設計適合的課程,讓學生及已就業的員工上課,避免這些學生和員工的技能跟不上時代的進步。所以除了提供實習機會的企業,以及教授理論課程的學校外,公會是建構瑞士職業訓練制度另一根支柱。

透過在職訓練和增加技能進修,瑞士人也學到另外職業專長,對目前工作有提升的功能,未來失業或轉職後也可以輕易的換跑道。一般瑞士公司主管對員工的在職進修費用都不會太吝嗇,而學到第二專長而轉職的例子在瑞士並不少見。今日瑞士人已逐漸鬆動「一生做一行」的觀念,透過這樣的技職教育,讓更多年輕時入錯行的人有重新學習的機會。

重視職業及專業訓練教育的社會安全網,是造成瑞士低失業率的原因。瑞士人民失業有失業救濟的保障,不過失業救濟是有限制的。失業救濟金最多領二年,且二年只能領四百天的救濟金,失業超過二年,轉入社會保險。失業勞工可以支領數額僅涵蓋基本需求的失業津貼,但是領失業津貼的失業者有上課、找工作的義務。失業者必須選擇未來要轉業的方向,並有義務要去上完整的職業訓練課程,必須定期向社會局報到,填寫曾應徵而未就職的工作和原因,由社會局再提供就業機會。

這套重視職業及專業訓練教育的社會安全網,不但讓瑞士渡過一九七○年代瑞士鐘表業的大衰退,更是今日國際經濟不景氣的瑞士有低失業率的主因。周延、彈性的技職訓練體系,讓七成瑞士人毋需傲人學位就能擁有競爭力。與時俱進的職業訓練,打造了全世界素質最高的瑞士勞工,讓一群沒有大學學歷的技職人員也能享有優渥的薪資,並成為傳統產業永續經營的推進器,並減少人民失業的危機。

反觀台灣的情形,政府與企業主的態度就讓人心寒。政府面對經濟衰退問題,不斷推出劫貧濟富的法案,黨國勢力逼迫行政部門降種種稅收,阻止政府向軍工教人員收應該收的稅收...諸如此類等等。有黨國勢力背景的企業主,不斷的威脅政府降低遺產稅,降低收富人的稅負,否則就要西進中國,而事實上這些黨國勢力背景的企業主早就把產業轉到中國了,造成台灣工人失業。

台灣的高學歷並沒有讓台灣人民有更高的競爭力,根據洛桑管理學院的「國家競爭力報告」,二○○一年瑞士位居全球第七名,台灣是第二十四名,其中瑞士的就業市場位居全球第四名,台灣則是第三十六名。很多指標性企業求才時,企業多半指定要台、成、清、交的畢業生,其餘學校畢業生就甚少機會。顯然企業主對多數大學畢業生的素質十分保留。生產線找不到訓練有素的專職生,大學生來應徵又不合用,這是台灣企業主普遍的心聲。

所以,政府應該向黨國勢力的企業主說NO,並學瑞士以本國人民為根本的經濟觀,不斷加強對人民的職訓投資,提供類似瑞士這樣有用的職業訓練,不要如筆者在[XXXX師資訓練班]花一整年學習一些落後又不實用的課程,對職場一點幫助都沒有,這樣不但浪費國家資源,也浪費人民的時間。目前政府的失業救濟還做的不夠好,很多人民過著極為困苦的生活,不是有憂鬱症就是想自殺,沒錢還得繳健保等等可恨現象,這都是政府應注意的。

企業主應該要根留台灣,對人才不足之處,應學瑞士公會,告知政府和職訓學校所需人才,請學校培養素質適當的人才出來,必要時政府應出面和企業主一起合作,培養高競爭力的人才來,建立好人才-優質企業-有為政府之間的良性循環。企業主不要老是要想遷移到低工資的中國,或是要政府幫企業主減稅,導致沒人才-沒企業-無能政府的惡性循環。

3。對外籍工作人員限制以保障本國人民:
瑞士對外籍工作人員的工作權利重重限制,例如投資開業,外國人均需在入境前申請就業許可,至於核准與否完全看該業及專人是否為瑞士所需,及能否因此增加瑞士人就業機會來決定,以保障本國人民的就業權利。

瑞士對於需要外來人力的居留重重限制,如觀光旺季所需的外勞也只核給九個月居留時間。外國人一旦失業,就算持有「永久居留權」,也是發給失業補助金,將其強制其離境,這樣才能保障本國人民的就業權利。這種以本國人民為根本的經濟觀,讓瑞士有著低失業率和安定的社會。

之前有人提出〔國際化人才〕的觀點,站在以本國人民為根本的經濟觀來思考,〔培育國際化人才〕和〔留下人才〕觀點是對的,人才素質的確是經濟發展中很重要的基石,尤其對資源貧乏的國家而言,更是重要。

至於〔引進國際人才〕和〔利用國際人才〕部份就有很大的問題,因為這些主張〔引進國際人才〕和〔利用國際人才〕的人,都把中國當世界的全部,把〔引進國際人才〕和〔利用國際人才〕變成為〔引進中國人才〕和〔利用中國人才〕,這可說是破壞真正的〔引進國際人才〕和〔利用國際人才〕的原則。尤其是中國意圖侵略台灣之時,更該對借用中國人才多加小心才是,否則就喪失使用這些人才的用意了。

另外,過去黨國企業主和泛統派學者提出〔引進外勞增加本國人民就業機會〕的謬論,讓人為此愚蠢邏輯思考直搖頭。他們說,只要引進10個外勞,就能給本國人民3個工作機會,然而我們想一想,用這種方式來取得就業機會的話,那台灣就業市場不就變成10個外勞才有3個本國人的比例嗎?這樣算那門子的照顧人民的就業方案呢?為何不把給外勞的10個名額,給本國人民呢?真是受不了這種沒腦筋的黨國飯桶學者!

台灣應該向瑞士學習對外籍工作人員限制以保障本國人民,不要被泛統派媒體和學者騙的團團轉,反而剝奪本國人民的就業機會,還引狼入室,搞的到處都是匪諜,那才是最可怕的。

4。族群和諧下發展經濟:
族群和諧與否跟經濟發展關係密不可分。我們想一想,如果居於少數的強勢族群掌握或壟斷著全國的政治、經濟與社會資源,那一定會置大多數的族群的利益不顧,因為這些少數族群為了保有優勢或是特權,很自然地傾向於維護反民主的政治、經濟體制。尤其是這些少數強勢族群目前喪失政治壟斷權力,卻還掌握全國的經濟與社會資源時,那為了政治權力復辟,更是會以鬥爭與不理性的態度破壞經濟。

瑞士的族群問題透過制度解決大部份問題(見【讓族群和諧的公投和聯邦】和【尊重族群語言】兩文),基本上是和諧的。在政治的運作設計,族群間的文化交流自然會塑造成新的共同營生的新國民意識。因此瑞士是經濟繁榮,生活水平高。相對台灣,台灣還處於族群不和諧的狀態,過去少數強勢族群外省權貴現在還想把台灣弄成兩蔣時代的黨國,在2004年的320強力撕裂台灣族群,並近日聯合欲侵略台灣的共產黨,想壓迫台灣本土政黨和台灣主體意識,把政治弄的紛擾不已,製造社會種種不安,這都是破壞台灣經濟的兇手之一。

台灣人民應該早日看穿黨國勢力的邪惡,用民主力量淘汰這些黨國政客和黨國媒體,這樣才能消滅黨國勢力。消滅黨國勢力的政治、經濟與社會資源壟斷後,讓政治、經濟與社會資源平均公正合理的分佈在人民身上,這樣才能解決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否則政府在黨國勢力的脅迫下,永遠無法為人民做事,永遠空轉,這是人民疏失和愚蠢,人民在自掘墳墓。

以上4個角度看瑞士以本國人民為根本的經濟觀,簡單分析瑞士經濟為何會有低失業率的原因。其實瑞士的勞資和諧,極少罷工和怠工也是原因之一,瑞士人普遍接受彈性工作時間,多願在假日或夜晚工作,也是原因之一,而這兩個原因都是瑞士人民受過學徒制的教育,建立良性職業道德所產生的後果,都是瑞士政府與企業主的[以本國人民為根本的經濟觀]產生的良性勞工回應。我們期望政府和企業主應該拋棄今日泛統派的中國熱經濟觀,建立[以本國人民為根本的經濟觀]來發展經濟,這樣才能避免台灣經濟衰退的社會不安苦果,更能擺脫被中國邊緣化的惡運!!

台長: 吳龍
人氣(31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男女話題(愛情、男女、交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