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8-07 21:22:22| 人氣2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国新官考核机制将重视民众满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9-08-05
中共中央最近颁布文件,提出新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使“民众满意度”成为党员干部的“紧箍咒”。有专家警告,要防止领导操纵制造虚假民意。下面请听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香港《文汇报》星期二报道说,中央最近颁布有关建立发展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文件,标志大陆酝酿已久的制度化“考”官新模式即将启动。报道援引专家的话说,这次新的干部考评机制有三大新亮点:也就是考核内容强调民生,注重民主,体现民意。而“民众满意度”则成为党员干部的“紧箍咒”。

报道援引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副主任谢春涛的话说,新的考核机制遵循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最大“亮点”就是民意贯穿考核全过程。仅靠GDP论“英雄”的时代渐行渐远。谢春涛透露,今年6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为此专门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群众满意度”等,成为这次政治局会议精神的重点。

美国民间机构“中国信息中心”的廖天琪女士对此表示,只有允许独立媒体的存在,才能真正做到对官员的监督和矫正:

“关于官员考核这个问题,这几年来颇得到中央的重视,不断地在各个地方都出现官员考核这个问题被提到日程上来。中央对于官员的考核新的想法,在考核方面要公正、也要公开。听起来倒是很好,但是它非常地不具体,民众的满意度是怎么样的标准?以怎么样的方式来表达? 这个想法是对的。中央常常有很多这样那样的方法,表面上都非常得漂亮,听起来都很好,但是在实际操作上不清楚。我认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就说真正的公众监督事实上是缺乏的,这个机制是没有的。最重要的一个例子是新闻媒体的自由,你如果不去控制这个新闻媒体,它自然而然就会担当起一个监督的作用。那么这个机制在中国现在还是缺乏的。”

《文汇报》的报道还援引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的话说,官员晋升考评顾及民意是进步,一些地方决定干部升迁也有民意调查,但基本上局限于单位内部操作,而且最后都由领导关起门来决定,民意流于形式主义。在中国有太多的民意被滥用的案例,有些地方官员打着民意的借口,实际上却拿民意做“装饰布”而违背民意,比如,此前媒体报道的市长开完人大会归来“老百姓夹道欢迎”的闹剧。郑教授警告说,应该警惕“老百姓联名恳请上级”等被策划出来的民意。在美国纽约市从事律师工作的叶宁先生认为, 如果老百姓被允许通过司法部门上告伤害老百姓利益的官员,就能起到制约官员的作用:

“没有一个社会是绝对公平的。那么,中国这个社会由于制度问题不公平的黑暗现象那就更加严重。如果你给老百姓一个司法补救的途径,等于给高压锅上面有意识地开出气孔,就起到了那种分压的作用。老百姓就觉得有希望,觉得自己受的委屈、受的冤枉、受的欺负以后,他可以通过正常的司法补救的途径来还自己一个公正、还自己一个公平。你没有这套机制的话,那老百姓只能铤而走险,只能走杨佳的道路。”

有专家警告,在新的干部考评机制中,必须注意两方面:一是防止领导干部在获取民意上耍花招。比如有的地方把民意征求表印在报纸上,有个别干部买来这些报纸请人填写。这样得来的民意不真实,是假民意。二是征求民意的对象要有广泛性、有代表性。比如有的领导干部将机关干部和企业家作为民意征求对象,而这样征求得来的民意无法反映普通群众的真实想法。要防止民意被滥用,就要对民意征寻程序进行科学设计,要有一套准确衡量民意的指标,如究竟什麽是民意、多少人的意愿算是民意等。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Copyright © 1998-2009 Radio Free Asia. All rights reserved.

打印本文 电邮本文

台長: yuluok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