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5-14 17:13:21| 人氣392|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自己的理性思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张博树: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自己的理性思维

作者:张博树 文章来源:公民月刊 点击数:108 更新时间:2008-5-12 2:05:44

张博树,著名宪政学家、哲学家。1955年出生于北京,1982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5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研究方向为现代西方哲学中的欧陆批判理论,分别于1988年、1991年获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1991年起任职于该院哲学研究所至今。
张先生近年一直致力于百年来中国民主转型和制度现代化之成败教训的苦苦追索,并逐渐确定了20世纪中国专制主义批判的研究主题。

本刊特约记者(下文简称“记”)张博树先生,从网上对先生简短的介绍上,我们看到先生曾经所学是哲学,并且多年也是从事哲学上的研究,但是近年来先生却“转向致力于百年来中国民主转型和制度现代化之成败教训的苦苦追索,并逐渐确定了20世纪中国专制主义批判的研究主题”。请问是什么促成先生研究的这个转变?

张博树先生(下文简称“张”):我最早学的是经济学,后来又研读哲学,硕士、博士论文都是讨论现代西方哲学的。但我的学术关注中心其实一直是中国问题,或至少是从中国语境中生发出来的问题。20年前,也就是1988年,我的第一部个人专著《经济行为与人:经济改革的哲学思考》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以中国改革经验为背景,探讨为什么市场经济行为是“自私的”?它的更深层的哲学人类学根据是什么?那个时候,市场经济的合法性还没有完全确立,人们更多的是从正面肯定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改革,对市场的负面效应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的这本书强调的恰恰是后者。在哲学建构方面,这本书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唯物史观均提出批评,并勾勒出“总体人学”的理论构想,试图从人的生物性、社会性双重本性角度建立统一的人学理论。这种努力在当时还是不多见的。稍后写成、并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我的英文专著《马克思主义与人的社会生物学:从中国经济改革的维度看》(Marxism and Human Sociobiology: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Reforms in China)也属于同一方向上做的工作。

1989年对很多中国人都具有特殊意义。我也不例外。震惊于这一年的六四剧变,个人的研究计划作出重大调整。我深深感到,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政治现代化经历了太多的痛苦,付出了过于沉重的代价。历史要求这一代人给出一个清晰的说法,一个足够深刻的总结。我们不能拒绝这个要求,不能回避这种担当。中国共产党的一党专制制度,它的历史起源,它的革命理念和实践结果之间巨大的反差,它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深刻而不幸的影响,它在20世纪中国专制主义演变中的位置,它和中国前现代文化传统间的关系以及它的未来命运等,都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自己的理性思维,尤其当它处于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

这样,经过反复思考,我最终决定搁置“总体人学”的研究计划,而启动以中国共产党党专制体制为重点的20世纪中国专制主义批判的研究工程。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这个研究和写作方案几经修改,最后确定写一部六卷本的专著,书名就叫《从五四到六四:20世纪中国专制主义批判》。2002年,这部书正式投入写作,2006年5月完成了第一卷初稿。目前这项研究和写作工程应该说仍在进行当中,因为后边还有五卷没有写,已经完成的第一卷只是确定了全书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原则。

记:2007年8月,先生发表了《中国宪政改革:背景、目标、实施步骤与约束条件——中国宪政改革可行性研究报告》,引起关心中国前途命运人士的广泛关注,一时好评如潮。请先生介绍一下这份重量级宪政研究报告的出台背景?先生既然正在写作大部头的理论著作,为什么又投入如此大的心血来研究形成这么一份报告?

张:这个问题提得好。在我原来的计划中,本来是没有写这样一个报告的打算的。但在第一卷的写作中,一个越来越强烈的想法涌现出来,撞击自己的心胸,不可遏止,那就是:《五四到六四》要研究的是过去100年的历史,这个研究固然非常重要,无论在历史哲学还是经验科学意义上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但它的关注重点毕竟是“过去时”,而不是“将来时”。迄今为止,绝大部分中国人仍生活在这个体制中,深受这个体制之害。我们有责任通过自己的行动去改变它。作为职业学者,借助历史研究为这种“改变”提供思想资源当然是上面所说的“行动”的一部分,但通过宪政设计等面向未来的研究为这种“改变”提供更直接的智力支持,同样是知识分子“行动”的一部分。在某种意义上,这种“行动”对当今的中国来说更需要,也更迫切。

我那个报告的开篇头两段文字如实地表述了上述认识,这两段文字是――“自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始创共和以来,中国已经在建设一个民主社会、完成现代社会转型方面艰难地跋涉了将近一百年。几代先贤付出了无数的努力,可以说既有成功的经验,也经历了太多的失败,积累了足够的苦痛与教训。今天,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要归功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制度性魔力;但我们的政治体制仍然极其落后,以中国共产党一党专制为核心的中国现行政治体制仍然是中国走向政治现代化、回归世界主流文明的最大障碍。

这种情况不应再继续下去。一方面,我们要认真总结过去100年的历史,以史为师,以史为鉴;另一方面,我们又要认真筹划未来,为中国的宪政改革提供建设性的、可操作的行动纲领和设计蓝图。“当然,我自己很清楚地意识到,一个人的学识、能力有限,不大可能把”过去时“和”将来时“两头都说透,只能勉力而为罢了。好在《五四到六四》第一卷的研究已经为梳理这个制度提供了较充分的学理准备,材料方面也有不少积累,后来再写这个报告反倒觉得比写第一卷要相对轻松些、容易些。

宪政改革报告是一个系列产品。目前已经在网上发表的只是这个系列报告中的“主报告”,就是你刚才提到的《中国宪政改革:背景、目标、实施步骤与约束条件》那篇文章,还有两篇“附件”,分别讨论俄罗斯、东欧民主化和台湾民主化对我们的参考价值。前不久,关于新闻制度改革和教育制度改革的两篇分报告也已经刊出,但仍有另外8个分报告还没有动笔。宪政改革是一项全民事业,有不少同道也在做同样的努力。我的这些文字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余愿足矣。这个报告全部完成后,我会回到《五四到六四》的写作,说实在话,那才是一个更艰巨的任务。

记:《中国宪政改革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一份学术性的报告,其中客观/理性/严谨不容置疑,然而这样一份报告居然在国内网站难以全部张贴出来,据说其中有几百处所谓敏感词而遭到过滤,所以至今在国内网站根本搜索不全这个报告,而只能看到这个报告的一部分。请问先生对此“中国特色”有何感想?由于这份报告先生面临什么样一些压力吗?

张:压力当然有。毕竟在现存体制内,直接批评当权者、批评这个制度,仍然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事实上,我在决定公开发表这个报告的时候,已经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事情的另一面。中国的发展、进步是一个大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公民在进步,知识分子在进步,执政者也在进步,尽管后者进步的步伐似乎缓慢了些。很多朋友关心我的情况,问我遇到什么“麻烦”没有。我要告诉大家,迄今为止,我仍在社科院上班、拿工资,我与单位同事、领导之间也保持必要的沟通。这难道不是进步么?如果是10年前,如果有人发表这么一篇报告,恐怕早就被“扫地出门”了。

当然,我仍然准备着应对各种“意外”。但既然做这件事情光明磊落,我的心其实是很坦然的。更何况,报告发表后,确实在海内外引起很大反响,我也因此结识了许多新朋友,有八九十岁的老人,也有还在上学的大学生;有民间反对派人士,也有老资格的共产党人。我在同大家的交流中,也学到了许多东西。我以为,无论认同还是批评,朋友们对这个报告的关注,就是对中国宪政改革事业的支持,也是对我的工作的最高褒奖。有这个结果,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你刚才提到报告在网上遭到封杀,这的确是个事实。但封杀的并不彻底。据我所知,目前在国内一些有影响的学术网站上仍可以读到报告的全文。我不知道这是网警的“失职”还是网警的故意疏忽所致。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绝大多数国人都不会赞成“封杀”这种愚蠢的信息封锁行为。我们的宪法已经郑重写有尊重人权的条款,中共十七大也承诺要尊重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表达权就包括批评当政者和表达政治异见的权利,而知情权则意味着公众有权知道和公共事务有关、和他们的切身利益有关的各种观点、意见,而不管这些观点是否与当局的观点相一致。

记:宪政民主是人类社会绕越不了的文明历程,那些假借“特色与国情”而意欲回避的企图终将成为历史的笑柄,对此我从张先生的报告中深有体会。然而这条为人类文明所昭示的正道,在一些统治集团利欲的驱使下却常常被无端地搁置与无限期的延误,对此现象现代社会有什么方式可以改变呢?

张:这的确是当今中国改革的一个难点。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曾有过在相对有利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机会,可惜这个机会被认知陈旧、目光短浅的当政者葬送了。20年过去,中国的经济确实有了很大发展,但权贵资本也已经成了气候。这个体制的毒瘤已经扩散到社会肌体的各个方面,深入骨髓。看看到处都在发生的血淋淋的城市化进程(在很多地方,这种“城市化”往往表现为对城乡结合部原住民的非法掠夺),看看我们那些贫困县中并不贫困、反而极度奢华的县衙门,就可以知道我们这个社会的病灶已经有多严重!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那些大大小小的为官者怎么可能有实施政治改革、“自断后路”的动力呢?

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只有动员全民的力量。宪政改革是全民的事业,和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都有关。大家都行动起来,和自己身边的权力腐败、贪赃枉法现象作斗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我们这个社会的整体利益,社会的进步就有希望。

我相信体制内不全是贪官,也有有雄心的改革者。民间的改革力量要和体制内的改革力量结合起来,形成合力,给改革以强有力的推动。改革的目标是要解构这个产生贪官的体制,建设一个更科学、使公共权力得到有效制衡的体制。宪政制度就是这样的体制。能够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完成这样一个体制转换,将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个贡献。

记:今天中国社会面临从几千年野蛮专制向现代文明民主大转型的时期,在这个历史性的转型中,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担负着什么样的角色?

张: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公民社会在现代社会系统中占有什么样的“结构性”地位。在《五四到六四》第一卷中,我把现代社会区分为三大结构,一个是政治-权力结构,一个是经济结构,一个是社会整合结构。民主体制下的政治是宪政民主政治,民主体制下的经济是社会市场经济,民主体制下的社会整合就是公民社会的建构。它们之间有着结构上和功能上的相互联结和相互补充。


台長: yuluoke
人氣(392)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公民图书馆 |
此分類下一篇:《花旗梦别神州泪》
此分類上一篇:《青灯》

鬼雄
真是了不起,他要能驳倒马克思,早就成大师了。
傻瓜一个,居然还敢夸口。
2008-05-14 22:05:00
打鬼
我看你才是傻瓜一个!别人有灵魂,你有么?
2008-05-16 11:49:54
養豬大戶
11度叩關世衛大會被封殺
2008-05-22 16:39:11 | 人氣(4)

http://tw.youtube.com/watch?v=VfnBRmQIrBc

這是中國在世衛發言阻止台灣加入的影片
聽到一半就聽不下去了
全是屁話而已
什麼九二一對台灣的幫助
(這在上一篇的回應裡講過了 只能說中國很好很強大)
還有什麼在衛生傳染病上對台灣的幫助
就更加胡扯
SARS期間台灣的人心惶惶
以及中國藉機落井下石的行為
台灣人民還是印象深刻
基本上台灣會那麼想進世衛
就是因為SARS風波的影響

中國這段七分鐘左右的發言
說穿了 還是只有那四個字
”誰理你們”
在台灣捐了二十幾億給中國之後
中國依然是這樣對待台灣
越想就越火大
比把二十億丟進水裡還不如
至少聽到”咚”一聲你還不會生氣咧
2008-05-22 17:34:14
中国
世卫是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组织,台湾没资格
2008-05-22 19:50:5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