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5-19 23:08:31| 人氣1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生命宛若幽靜長河熱門推薦

生命宛若幽靜長河





在網路發達的繁忙社會中,網路書店已蔚然成為潮流。

當我們在網路上藉由網路書店購書同時,即使是市面上稀少的書,不用再像過往等待實體書店調貨,只要下了訂單,在幾天內就可以收到書。

前幾天在逛書店的時候看到但是我想在博客來買應該會比較方便,而且24小時都能買,再加上常常會有折扣及積點活動,

更進一步的是,現在博客來也和遍及全省的便利商店合作,我們可以指定方便取貨的7-11等便利商店地點,數日內便可取得想要的書籍。







生命宛若幽靜的長河,
在每個人的心底,蜿曲地流著。
在這條長河潺潺的水聲中,
到底人的一生在變化著什麼?
是事業的建立與毀敗嗎?
是成就的達成與幻滅嗎?
是感情的結合與分離嗎?
讓我們沿著這條河的源頭,
來敘說我們的故事吧。

每個人的一生大致可區分成探索期、建立期及黃昏期。在每個階段,有不同的追求目標,生命長河即順著這些標的物而流去。但當生命走到盡頭,當生活已不再是漫無休止的索求時,在驀然回首的一剎那,終於發現自己真正的自我及所需時,至此生命長河乃得以完成。

作者簡介

余德慧

台灣屏東人,民國四十年生,台灣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曾任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張老師月刊總編輯、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教授,也是心靈工坊文化公司諮詢顧問召集人,現任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

他是台灣心理學界最喜歡把人「逼到底線」的心理學家,他說「人生就是一場破局」,要把這個破局當成站立點;人要懂得「下身落命」,把自己放到最低點;要「為失敗而活」,在崩毀感中過日子;他引導我們在「情色」的世界大步前行,而不是寸步難行。

他是台灣心理界的異類─ 像個素樸的偵探,在日常生活裡無可置疑之處尋找疑點,在人生圓滿之處捕捉隙縫。讀他的文章很痛苦,因為他常常反轉了我們舊有的思考方式,打翻了我們原來熟悉的生命圖象;讀他的文章很爽,因為他往往逼我們進一步認識自己,在卡住的地方慢慢找到一個鬆口。

他是張老師月刊的催生者、作者、總編輯、顧問,也是嗅覺敏銳的書探子,「金賽性學報告」、「海蒂報告」、「前世今生」、「西藏生死書」、「清貧思想」等重量級出版品皆帶領話題,蔚為風潮。

他早年從事臨床心理學,擔任心理學教授二十餘年,之後因覺人的世界跟文化、經濟、生活等息息相關,在加州柏克萊大學開始埋首於心理、醫療人類學,同時也浸淫在詮釋現象心理學、宗教與臨終照顧等研究領域。

一九九○年代,他已看出心靈學是未來的趨勢,因為這門學問將引領人類了然人生的根本態度,教導人如何建立一個真誠的生活;一九九二年,他與楊國樞教授在台大心理系開設了國內第一門「生死學」課程,當時,每一堂課都大爆滿。

一九九七年他開始在花蓮慈濟醫院的心蓮病房擔任志工,開始接觸臨終病人,親身體證生死,並在慈濟大學重新開設「生死學」課程,以海德格、齊克果的思想為經緯,二○○六年八月自東華大學退休,轉任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

近幾年在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的學術表現及貢獻如下:

二○○五年:探索癌末處境聖世界的形成的研究。發表於《生死學研究》。

二○○六年:臨終啟悟的研究。目的在於探討臨終啟悟的生發機制。發表於《生死學研究》。

二○○七 ~ 二○○八年:心靈療癒的非技術探討。提出柔適照顧的概念:虛無縹緲的幻想、夢思與無目的性的塗鴉、無調的音樂(頌缽)與無心捏陶等活動,對臨終者的療癒作用。發表的文章有「柔適照顧導言」、「相遇與凝視」,研究論文有「頌缽者療癒機制初探」。

二○○九 ~ 二○一○年:「人文臨床與療癒」教研社群的建立。計畫目的在於激發人文社會學者願意走入苦難現場,並將苦難處境做為知識再生產的母體。



  •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新功能介紹

  • 出版日期:2010/12/15
  •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熱銷 博客來網路書店 博客來售票網 博客來e-coupon 博客來網路書店 博客來運費

博客來書籍館 博客來二手書網路書城 博客來退貨 博客來無印良品 博客來網路書店出清書47折

博客來取消訂單







台長: zx913hf5p3
人氣(1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玩動漫(電玩、動畫、漫畫、同人)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