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博

▲蘭博的潭影悠悠,建築如山,烘托蘭陽平原最美的入口形象。(攝影/陳木隆)

蘭陽博物館,一座與大地共生的建築,台灣最水的博物館。在建築師的設計巧思下,呈現音樂家韋瓦第「四季」協奏曲的意境。外牆上的方格子,錯落有致的鋪陳,彷彿一畦畦的田畝,在陽光與潭影折射下,呈現鮮活的蘭陽印象!屬於宜蘭秋季最美的音符,四季如詩的山水風情畫,邀請旅人一起漫步陶醉。

■吸收自然元素的單面山建築:

蘭陽博物館

▲蘭博整體就像一座山,正好呼應「宜蘭是一座博物館」的風貌特色。(攝影/陳木隆)

不妨在週邊漫步一圈,好好欣賞單面山運轉的四季音符吧!蘭博建築取材自大地的自然元素,而館內充滿「農夫與稻作」、「小溪與流水」、「船帆與水鳥」、「漁人與海島」主題造景,皆是宜蘭鮮明的形象。因此,蘭博館從內到外,緊密融會其中,彷彿在地作家黃春明筆下珍藏的詩句,傳達噶瑪蘭族人的美麗與哀愁。

蘭陽博物館

▲造型如船帆的燈柱,刻意呈現過去蘭陽八景之一的「石港春帆」意象。館徽則以噶瑪蘭族人形象,表達「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攝影/郁筱惠)

「宜蘭」之名源自「噶瑪蘭」(Kavalan)一詞,意思是「居住在平原的人」。千百年來,由平埔族人在此繁衍著生生不息的蘭陽文化。因此,就連蘭博的館徽,也以「噶瑪蘭族」的人形木雕作為精神圖騰,呈現在地最濃厚的人文印象。

蘭陽博物館的所在地,曾是清代烏石港舊址。過去,這裡船帆蓬舟穿梭如繁星,商船、漁船載送來生活所需物資,也促進宜蘭人與外地文化的交流。意外的是,19世紀晚期,此處因洪水使河川淤積而改道,頓成蟲魚鳥獸的樂園而漸形沒落。百年後的今天,在蘭博落成之際,新的宜蘭文化里程碑也正式翹首振翅。

蘭陽單面山

▲東北角海岸一帶岩石,普遍為單面山型(一邊陡峭,另一邊緩斜),因此建築師姚仁喜特別將蘭博設計為一座單面山。(攝影/陳木隆)

建築的巧思,來自建築師姚仁喜先生,因東北角海岸一帶岩石,有如單面山型(一邊陡峭,另一邊緩斜),因而設計蘭博為一座巨石量體。

方格子外牆

▲錯落有秩的方格子外牆,隨光線映射四季的自然風情,彷彿音樂才子韋瓦第「四季」的跳躍樂章。(攝影/陳木隆)

蘭博屋頂與地面分別以夾角20度與70度,類金字塔的三角形構築而成。而主體的至高點,指向龜山島,外觀則如地上大三角,亦如東方金字塔,閃耀著宜蘭人最美、最驕傲的光點。

方格窗

▲方格窗會隨四季光線投影,產生不同的色調。(攝影/郁筱惠)

尤其,方格窗會隨四季光線投影,而產生不同的色調。這般的建物特色,也源於建築師對「四季」的聯想。音樂家韋瓦第著名的「四季」協奏曲中,藉由「春」、「夏」、「秋」、「冬」的元素,在每季的最後一個樂章,寫下動人的14行短詩描述曲子,內容正好呼應蘭博建築與土地共生的意象。

時序入秋,外牆石壁與潭影交映成輝,更添入秋之後的幾分神秘美感。正因建築充滿特色,榮獲2012芝加哥國際建築獎、第七屆遠東建築獎「台灣地區傑出獎」、台灣建築獎首獎,以及公共工程建築金質獎等獎項。

■別有洞天的館內展場:

漁人蠟像

▲生動的漁人蠟像,吊掛在四層樓的建築中庭,不僅美化了樓層的中心部份,還有著濃厚的宜蘭形象。(攝影/郁筱惠)

如果,無法一次將宜蘭的美盡收眼底,那麼,不妨先來拜訪蘭博吧!蘭博有如田野上的一畝活建築,館內展覽也同樣別有洞天。

兒童區

▲兒童探索區,有著寓教於樂的看板解說,向遊客介紹宜蘭當地的豐富生態。(攝影/郁筱惠)

常設展分別位在四層樓的展區內,包含「山之層」、「平原層」、「海之層」等主題,邀旅人一起目睹「宜蘭本身就是一塊大博物館」的寶藏之美。

平原層

▲館內的「平原層」以立體蠟像、生動的田野模擬音,展現宜蘭傳統農家的生活面貌。(攝影/郁筱惠)

山,就是宜蘭的母親。「山之層」,介紹的是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孕育下的宜蘭豐富生態,展場有多處模擬森林氣息,帶領遊人認識生物的多樣性。

立體壁繪

▲館內栩栩如生的立體壁繪,吸引許多遊人逗趣地假想拍照。(攝影/郁筱惠)

「平原層」則有生動的立體蠟像、立體壁繪展示,讓民眾就近認識宜蘭傳統農家的生活原貌。「海之層」播放有龜山島與黑潮的簡介短片,以及種種飛魚、水鳥的裝置藝術,呈現宜蘭的濱海資源與人文意象。

宜蘭地圖拼貼

▲1樓的「時光廊」,利用宜蘭各地風光照片結合燈效,作成立體宜蘭地圖拼貼。(攝影/郁筱惠)

館內的參觀動線,是搭著手扶梯「由上往下」一層一層參觀的。走到最後1樓,穿越「時光廊」之際,可看見一座豐富立體圖像拼貼而成的「宜蘭之光」。館方利用燈箱裝置藝術,呈現宜蘭在地的人文情懷,有如巨大的彩色老底片及大型地圖,引領民眾對宜蘭留住在地最璀璨的美感情懷。

■參考旅訊:
● 景點:蘭陽博物館
● 門票:全票100元、團體票80元、學生票50元
● 開館時段:週二~週日 09:00~17:00(16:30停止售票,逢週一休館)
●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青雲路三段750號
● 電話:(03)977-9077
● 交通:
1. 自行開車:
由基隆方向沿台2線濱海公路往南行駛,過北關至134.5公里處即抵。或沿國道五號走雪燧,下頭城交流道往頭城烏石港方向,於134.5公里處即抵。
2. 大眾運輸:
搭東部幹線火車至頭城站下,往烏石港方向步行20分鐘即抵。或搭國道5號客運至礁溪,轉乘國光客運至烏石港站下車即抵。


文章來源:記者郁筱惠/採訪報導, 攝影/陳木隆,郁筱惠, NOWnews, 更新日期:2012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