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6-21 20:40:39| 人氣48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揭秘宇宙文明真相+國際空間太空站發現大量的細菌※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http://www.ufo-1.cn/uploads/allimg/150417/1-15041G204095H.jpg

揭秘宇宙文明真相

我們都會對宇宙中究竟存在多少外星智慧生物的問題感到疑惑,僅僅在銀河系中又會有多少先進的文明呢?最近一次檢測到不明宇宙信號是在三十年前,被稱為「WOW」(哇)信號的神秘無線電波來自於射手座方向上,究竟是不是由外星智慧生物所發出的,一直是個迷。

「尋找外星智慧生物」(SETI)計畫的科學家們一直認為我們的太陽系被淹沒在無數恆星的世界中,如同一個茂密的森林,一個文明去尋找另一個文明如同大海撈針,但是作為宇宙的一種智慧生物,查看周邊的森林中是否存在其他生物卻是有意義的,尋找外星智慧文明的證據。即便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仙女座大星系都要以百萬光年的單位來衡量,按無線電方式等以光速進行通信的想法顯然也是行不通的,當我們接受到消息時,另一個文明可能已經滅亡了。為此,在尋找外智慧生物時,我們可以通過另一種方法來間接推斷它們的存在。

例如觀察森林中「最高的樹木」,由於高級外星文明的存在將對星系產生無法用當前已知常規天文現象來解釋的作用,甚至可影響到星系的自然背景,但是超級宇宙文明很可能會通過我們無法理解的技術,使得星系看起來像是還處於原始狀態,這樣的改造 活動將在數百萬光年上產生作用。在1964年,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捨夫(Nikolai Kardashev)設想了外星文明的等級,通過掌握不同能量控制技術進行文明等級的劃分。

能控制所在行星系統中的恆星能量的宇宙文明被劃分為第二類文明類型,這樣的文明可控制超過我們 100億倍的能量,獲得一顆恆星的全部能量輸出。早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Freeman Dyson)就提出了一個「球形能量源」的概念,即可以在一顆恆星周圍建立起球形結構,獲得最大化的恆星能量。這個超級能量殼體就是所謂的「戴森球」,雖然這是一個傳奇式的構想,但天文學家們通過一些紅外空間望遠鏡也發現了類似特徵的天體,問題是處於塵埃團籠罩的恆星看起來很像一個「戴森球」。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廣域紅外空間望遠鏡的觀測結果,巡天調查就曾發現籠罩在宇宙塵埃團中的恆星。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天文學家們進行一項對全天25萬個天體的紅外巡天調查,發現了 17個類似戴森球特徵的天體。根據費米實驗室的科學家理查德·卡裡根(Richard Carrigan)介紹:「我們可以想像宇宙超級文明首先將能量殖 民範圍從自身所在的行星系統開始,獲得最大化的恆星能量。」

卡裡根希望能在附近的星系中觀察到巨大的「戴森球」痕跡,對於卡爾達捨夫第 二類宇宙文明而言,其不僅對一顆恆星進行戴森球化改造,可能會對一個恆星集群進行能量殖民,所帶來的影響將會被我們觀測到。比如我們將會探測到在銀河系中出現反常的黑暗空隙,恆星的部分能量將會以紅外波段的形式洩露出來,使得在紅外線空間望遠鏡上可觀測到明亮的發光現象,也可將其認為是戴森球體表面的熱 輻射。

科學家認為獵犬座M51螺旋星系是一個理想的戴森球體尋找場所,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哈勃空間望遠鏡與斯皮策紅外空間望遠鏡將對星系中的無數恆星世界進行觀測,通過可見光與紅外照片的疊加跟蹤被塵埃團籠罩的恆星。但是卡裡根粗略估計在M51星系中應該不會存在無法解釋的「泡沫」或者空間。

由於巨型橢圓星系不存在塵埃團的干擾,如果其中出現了不尋常的黑暗空隙,那麼從整體上看就是非常奇怪的現象。但距離我們較近的 橢圓星系至少有6000萬光年,因此需要更大的空間望遠鏡,哈勃望遠鏡目前可提供足夠的分辨率。在卡爾達捨夫文明體系中,可利用最高能量的宇宙文明為第三類文明,足以控制整個星系中的所有能量,但現有的天文觀測並未發現整個星系的能量發生無法解釋的現象,所以第三類文明要麼不存在,要麼至少目前還未出現。

http://mmbiz.qpic.cn/mmbiz/DC6TBwbVt3JEIMoSzv65r7wWHsDv975sVctDRgCianWymj2O2bHLibu7YiagSRwzniaKPYHlm8hsMdN4GiadqgPnNqg/0?/1.jpg

http://www.junqing360.com/uploadfile/2015/1028/20151028022914730.jpg

國際空間太空站發現大量的細菌

國際空間站是個人類進入太空面臨的新環境,那麼我們仍然沒有適應這樣的環境,不過空間站上的細菌肯定是適應了。美國宇航局發現國際空間站上的塵埃中出現大量的放線菌,主要發現在人類皮膚表面,可能是由於空氣過濾和循環系統中滋生的。這項研究並沒有解決太空人的感染風險,兩種病原體會導致皮膚感染,太空人前不久出現的皮膚問題來自這些大量滋生的細菌。

國際空間站環繞地球248英里(400公里)的高度上,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空間站是擠滿了傳染性病菌,雖然地球上一些細菌大多是無害的,但它們在空間站生活得非常好,已被證明是一個典型的滋生地。國際空間站被人類經營了將近15年,各種微重力、空間輻射,高二氧化碳的環境使得細菌也出現了變異,似乎像他們的新家,細菌在這樣的環境也生活得很不錯。

太空人發現從空間站分析收集的灰塵中存在放線菌,人類的皮膚接觸後可能發生過敏,放線菌組成一個更大比例的微生物群落。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空間站是擠滿了傳染性病菌國際空間站塵埃樣本中發現的兩組細菌可能導致感染出現,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病原體在封閉環境的毒性或感染風險還沒有進行研究。每天暴露在微重力、空間輻射環境中,可能出現令人恐怖的變異,這也是NASA所不希望看到的。這些發現可能導致更嚴格的滅菌措施在火星任務中被使用,長距離太空旅行可能面臨細菌的威脅,微生物群落在空間輻射環境中仍然有一定的機率突變成對人類致命的物種。

不過目前這些細菌只可讓人類皮膚過敏,還沒有進一步的感染出現。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們使用最新的DNA測序技術用於快速識別出現在國際空間站的微生物,用於評估這個區域的細菌種群。前不久浮游生物和其他微生物的痕跡被發現生活在國際空間站外殼上,俄羅斯官員指出這些浮游生物可能來自地球上的上升氣流。更難以置信的是,這些生物在嚴寒、缺乏氧氣和宇宙輻射環境中竟然能夠生存下來,這個發現絕對是獨一無二的,暗示地球之外也同樣是生物的樂園。

浮游生物和其他微生物的痕跡也被發現生活在國際空間站外殼上,據國外媒體報導,現實版的《地心引力》差點上演,國際空間站在近日遭遇到一次危險事故,一顆俄羅斯氣象碎片存在撞擊空間站的風險,太空人全部進入逃生艙躲避。一旦發生撞擊事故,太空人需要通過逃生艙脫離空間站,本期遠征考察組由俄羅斯和美國的太空人構成。根據美國宇航局的消息,這是第四次太空人為了躲避軌道垃圾而撤離空間站的事件。在本次事件中,俄羅斯氣象衛星碎片在非常近的距離上掠過空間站,猶如2013年科幻驚悚片《地心引力》的情節再現。

https://fbcdn-sphotos-h-a.akamaihd.net/hphotos-ak-frc3/t31.0-8/p235x350/1273149_10151913360261950_2101772462_o.jpg

台長: 幻羽
人氣(483)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宇宙星際系列 |
此分類下一篇:【探索被掩蓋的地球歷史~人類曾經多次被毀滅】
此分類上一篇:~宇宙的探秘~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