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5-21 13:53:16| 人氣7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浩瀚遼闊的宇宙銀河外星系一瞥※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果說銀河系是一個巨大的“恒星島”,那麼宇宙間是否僅此一個“孤島”呢?當然不是!在浩瀚的宇宙空間,像我們銀河系一樣的星島,叫銀河外星系,簡稱星系。目前,天文科學界已發現約10億個銀河外星系,真是“天外有天”。

 銀河外星系也是由數十億至數千億顆恒星、星雲和星際物質組成。銀河外星系本身也在運動,它們的大小不一,直徑從幾千光年至幾十萬光年不等。在廣袤無垠,浩瀚遼闊的宇宙海洋中,肉眼所見的天體,絕大多數是銀河系的成員,那麼,銀河系就是通常所說的宇宙嗎?遠遠不是!

在宇宙中存在著數以億計的星系,銀河系並不是宇宙,它只是無限宇宙中的很小的一部分。在銀河系以外約有上千億個銀河外星系,每個星系都由數萬乃至數千萬顆恒星組成。銀河外星系有的是兩個結成一對,多的則幾百以至幾千個星系聚成一團。現在觀測到的星系團已有一萬多個,最遠的星系團距離我們銀河系約70億光年。

銀河外星系的外形和結構多種多樣,1926年,哈勃按星系的形態,把星系分為橢圓星系、旋渦星系和不規則星系三大類。後來又細分為橢圓、透鏡、旋渦、棒旋和不規則星系五個類型。各類星系中,距離銀河系較近的星系有麥哲倫雲星系和仙女座星系。

麥哲倫雲星系,包括大麥哲倫雲和小麥哲倫雲兩個星系,它們是銀河系的兩個伴星,也是離銀河系最近的星系,距離銀河系為16萬和19萬光年。它們在北緯20°以南的地區升出地平面,是南銀河附近兩個肉眼清晰可見的雲霧狀天體。

大麥哲倫雲星系在劍魚座和山羊座,張角約,相當於12個月球視直徑;小麥哲倫雲星系在杜鵑座,張角約,相當於4個月球視直徑。兩個星系在天球上相距約20.5萬光年。麥

哲倫雲星系是由阿拉伯人和葡萄牙人首先發現的,1521年,葡萄牙著名航海家麥哲倫在環球航行時,第一次對它們作了精確描述,後來就以他的名字命名。1912年,美國天文學家勒維特發現小麥哲倫雲的造父變星的周光關係,赫茨普龍和沙普利隨即測定了小麥哲倫雲的距離,成為最早確定的銀河外星系。

兩星雲之間雖存在著微弱的聯繫,但它們自成一個系統。大麥哲倫雲星系從前離我們可能更近一些,大約在五億年前,它也許恰好挨著我們的銀河系,距離銀心只有6.5萬光年。大麥哲倫雲星系屬棒旋星系或不規則星系,品質為銀河星系的1/20。小麥哲倫雲星系屬不規則星系或不規則棒旋星系,品質只及銀河系的1/100

麥哲倫雲星系中的氣體含量豐富,中性氫品質分別占它們總品質的9%32%,都比銀河系大得多。但它們的星際塵埃含量卻比銀河系少,而屬年輕的星族I的天體則很多,有大量的高光度O—B型星;此外,還觀測到新星、超新星遺跡,X射線雙星等天體。

射電資料表明,大小麥哲倫雲星系有一個共同的氫雲包層;兩者之間的中性氫纖維狀結構,一直伸展到南銀極天區,橫跨半個天球,稱為麥哲倫氣流。它們和銀河系有物理聯繫,三者構成一個三重星系。

由於麥哲倫雲星系距離我們太遙遠,對它們的範圍現在還沒有一個精確的數字。估計大麥哲倫雲星系的直徑可能達到4萬光年,接近銀河系的一半。麥哲倫雲星系的恒星分佈密度比銀河系低得多。大麥哲倫雲星系的恒星總數可能不超過50—100億個;小麥哲倫雲星系則只有10—20億個。兩星系的恒星數量加在一起,只及銀河系的1/10。因此,有人把它們說成是銀河系的兩個衛星。

仙女座星系,又稱仙女座大星雲。它用肉眼可以看見,亮度為4度,看上去像是一顆暗弱、模糊的星系。仙女座星系是位於仙女星座的巨型旋渦星系,天球座標是赤經Ob40mO,赤緯+40°00′(1950.0)。視星等Mv3.5等,肉眼看去狀如暗弱的橢圓小光斑。

在照片上呈現為傾角77°sb型星系,大小是160′×40′,從亮核伸展出兩條細而緊的旋臂,範圍可達245′×75′。1786年確認為銀河系之外的恒星系統。現在測定它的距離為220萬光年(670千秒差距)。直徑是16萬光年(50秒差距),為銀河系的一倍,是本星系群中最大的一個。

近年來發現,仙女座星系成員的重元素含量從週邊向中心逐漸增加。1914年探知它有自轉運動。據目前估計,仙女星系的品質不小於3.1×1010對太陽品質,是本星系群中品質最大的一個。仙女星系中心有一個類星核心,絕對星等隊Mv=-11,直徑只有25光年(8秒差距),品質相當於107個太陽,即一立方秒差距內聚集1500個恒星。類星核心的紅外輻射很強,約等於銀河系整個核心區的輻射。

但那裏的射電卻只有銀河射電的1/20。仙女星系有兩個矮伴星系—NGC221M32)和NGC205,按形態分類分別為E2E5P在本星系群中,仙女星系還和其他星系構成所謂仙女星系次群。

旋渦星系又叫旋渦星雲,是旋渦形狀的銀河外星系。旋渦星系的中心區為透鏡狀,周圍圍繞著扁平的圓盤。從隆起的核心球兩端延伸出若干條螺線狀旋臂,迭回在星系盤上。

旋渦星系可以分正常旋渦星系和棒旋星系兩種。按哈勃分類,正常旋渦星系又分為abc三種次型;A型中心區大,稀疏地分佈著緊卷旋臂;B型中心區較小,旋臂較大並較伸展;C型中心區為小亮核,旋臂大而鬆弛。除了旋臂上集聚高光度OB型星和超巨星、電離氫區外,同時還有大量的塵埃和氣體分佈在星盤上,從側面看去,在主平面上呈現為一條窄的塵埃帶,有明顯的消光現象。

旋渦星系通常有一個籠罩整體的、結構稀疏的暈,叫做星系暈。其中主要的星族II天體,其典型代表是球狀星團。一個中等品質的旋渦星系往往有 100—300個球星團,不均勻地散佈在星系盤周圍空間。再往外,可能還有更稀疏的氣體球,稱為星系冕。

旋渦星系的品質(M)為109—1011個太陽品質,對應的光度是絕對星等-15—-20等。銀河外星系除上述幾種星系外,還發現有大量各種類型的星系。天文學家估計,在最先進的儀器所觀測到的這一部分宇宙裏,星系的總數可能高達一千億個之多。

宇宙文明

不久以前,美國天文學家宣佈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大的發光結構一道由星系組成的長至少有5億光年、寬約2億光年、厚約1500光年、距地球2—3億光年的宇宙長城

這座巨大的宇宙長城實際是一個巨大的銀河外星系。隨著太空時代的到來,人們對太空星系越來越感興趣。如今世界各地已有數百種天文雜誌和數千個大大小小的天文學會社團,僅西歐就有數十萬業餘天文愛好者。

世界各國為使自己在開發利用宇宙空間的宏偉事業中處於有利地位,更是加緊探索宇宙中的奧秘。我們的銀河系在星系世界中只是一個普通的星系,星系的結構和外觀是多種多樣的,星系的空間分佈也是不均勻的,星系也是成雙或成團存在的。

從進入20世紀以來,由於人類太空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天文觀測手段出現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性的進展,觀測到了上百億光年的宇宙空間,瞭解到天體的上百億年的時間演化。天文學家們對這樣的大尺度空間,和悠久的時間裏的物質演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如何解釋已觀測到的許許多多客觀事實,如何利用現代物理學對這許許多多觀測事實給予科學的說明,這些就是現代宇宙學的任務,它是天文學中的一個分支。

現代宇宙學從整體上研究大尺度的時空性質,物質運動的規律。它是當代天文學中最活躍的前沿陣地之一。現代宇宙學的最大特徵是必須尊重觀測到的客觀事實,不能憑想像。而且必須能在理論物理學的基礎上給予科學的說明。它涉及到恒星的起源和演化,星系的起源和演化,元素的起源和演化等多方面的基礎理論問題。

在太空科技時代起飛下的人類,最想知道的是:宇宙是什麼樣子呢?宇宙有多大?宇宙的結構如何?宇宙有沒有誕生之日和終結之時?……

星系

台長: 幻羽
人氣(707)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宇宙星際系列 |
此分類下一篇:※外星人入侵地球?※
此分類上一篇:※人類對銀河系*航太時代*的演進※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