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5-08 02:56:01| 人氣35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禪七修行系列~2016春末~附錄~“心行處滅”─釋心道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禪七修行系列~2016春末~附錄~“心行處滅”─釋心道

為什麼說現代生活中,最好的修法是「禪」!沒有一個修法像「禪」這麼淋漓盡致,修法的工具是我們自己;自己是什麼?不是指身體,是無形、無物、無體、無相的「本來面目」,是我們的心性。禪是心的生活,綿綿密密滲透到生活中的每一個「觸」;「無明緣行….觸緣受…」然後「愛、取、有」,十二因緣的「觸」是命門,從「觸」出離,一切「受」都要切斷,一乾二淨。如果不是心的生活,那就是因果的生活;因果的生活就是記憶體跟記憶體之間的牽扯,那就沒完沒了。
 

我們從時空穿梭回到了這裡,回到了自心!回到這個無所造作的空間,明明朗朗、清清楚楚,在這裡發現「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當下的一個明瞭清楚,也就是我們的「涅槃妙心」;這個「涅槃妙心」居住的地方,就是「實相無相」。那麼當下,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過去是什麼呢?是一個妄念!未來,是一個想像的空間,也是一個妄念。

 

有的祖師,從看到一棵樹—「庭前柏樹子」,明白了;像迦葉從拈花微笑中見到本來;有的祖師,從挖地、從除草…碰到了這個石頭的阻力,明悟了本來,佛陀是夜睹明星!到底星星與本來面目,有什麼關係呢?到底這些地方,藏了什麼,讓他明悟本來?因為「迴光返照」,離不開明明朗朗、清清楚楚的「明覺」!本來面目,不是修來的!本來具足,從古到今、無始以來,原原本本在那裡。

 

《楞嚴經》講到有一個人發了狂,以為頭不見了,到處找頭,突然發現頭長在自己頭上,從來沒有失去過。我們今天在這裡禪修,跟什麼相應呢?跟什麼法門相應?跟什麼想法相應?跟什麼執著相應?跟什麼自由唯識相應?「不見一法即如來」!見相非相,離相成佛。

 

一切顯現,沒有離開我們的心性,也就是空性;一切有,是空所顯現,畢竟回歸空,就像海水所現起的浪花,有大浪、暴浪,有令人恐怖、驚恐的浪花,也有很平靜的海水,畢竟回歸海水。「幻化空身即法身」一切都是法身的顯現,終歸是空性的遊戲,畢竟了不可得。
 

坐禪,到底是坐有、坐無?坐有得、坐有失?坐禪時,就是讓你的心能夠休歇,心在「無為法」裡面,不在「有無」上,所以無得無失。終究身心「有無」也只是心性所顯,自生、自顯、自解脫!

 

當我們對心性不清楚時,起心妄執,就會什麼都想要「插一腳」,那叫做興風作浪,名利財權、生老病死、美醜好壞,有了種種的心念、緣起緣滅的發生,就失去了本心的覺明,成了「有為法」。在貪欲驅使下,我們做了很多傷害的瞋,做了很多執迷不悟的癡,造成彼此冤冤相報的記憶環扣,沒完沒了,我們用三毒五毒的「佐料」,製造了人事物的瓜葛,產生怨、憤、恨、嫉…各種對立關係,又有了愛恨別離、葛藤牽扯,又有親情眷屬、牽腸掛肚,把我們一層一層綁住了,把本來一層一層遮蓋了,誰對誰錯?誰是誰非?然後心亂如麻,興起種種因果的波浪,造成生命的曲折、記憶的情懷,然後一直斬不斷、理還亂,如何今天的變形走樣,情何以堪?如何了斷自己?只能放下!只要你肯放下,就回來了!

 

如何一刀兩斷這些牽扯?只有找回我們的「本來面目」,一了百了!怎麼放下呢?反聞聞自性、聆聽寂靜,讓整個休歇去!我們聆聽寂靜,聽無聲!在聆聽的空明裡,息滅一切有為法!放鬆聆聽,在「沒有聲音」的地方,落實下來,明覺清楚。

 

這盞生命的明燈,永不息滅、閃閃發光、延續不斷!只是我們一直沒有時間,沒有空間休歇,所以昧失了、埋沒了、混淆了、雜亂了,不知怎麼做選擇?在這裡,要休歇、要放鬆、無造作,無執無住的讓它發生,讓它明明朗朗、清清楚楚的顯現!

 

今天大家禪修,肉體是四大和合、無知無覺,只有「那一個」靈靈光光,獨耀著、照明著,「涅槃妙心、實相無相」沒有語言文字的連結環扣,沒有現象的相對性,只有迴光返照,常住法身,本來即是!

 

怎麼離語言文字?禪用「棒、喝」!「棒」是打死念頭,「喝」是遏止念頭,令一念不生,這就不是用語言文字了。

(釋心道禪師:臺灣靈鷲山佛教教團開山和尚、世界宗教博物館及國際非政府組織「愛和平地球家」等創辦人。)


釋心道禪師:

1948年生,祖籍雲南,幼失依怙,為滇緬邊境孤兒,十三歲隨孤軍撤到台灣,十五歲有感於觀音菩薩的悲願,以三誓句「悟性報觀音」、「吾不成佛誓不休」、「真如度眾生」紋身供佛,立誓徹悟真理,救度苦難。

二十五歲出家後,頭陀行腳歷十餘年,前後在台北外雙溪,宜蘭礁溪圓明寺、莿仔崙墳塔、龍潭公墓和員山周舉人廢墟,體驗世間最幽隱不堪的「塚間修」,矢志修證,了脫生死,覺悟本來。1983年初,禪師來到福隆山上「法華洞」斷食兩年餘,深刻體悟成佛唯有「度盡眾生,方證菩提」。

「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佇立在靈鷲山山巔,俯瞰太平洋,心道禪師心繫眾生之苦。1984年,心道禪師出關後,以慈悲與禪為宗風,建立「靈鷲山無生道場」,展開弘法度生的佛行志業,為現代人擘劃成佛地圖。

鑑於21世紀因緣,倫理道德淪喪,器世間則四大失衡,地球深陷人文與自然雙重危機,心道禪師遂以四期教育宗旨規劃僧伽養成體系;社會教化則豫立「生命服務生命、生命奉獻生命」之使命,成就菩薩學處,安處徒眾。

1991年擘劃籌建「世界宗教博物館」,於2001年11月9日正式開館,成為推動跨宗教對話平臺,揭櫫「尊重每一個信仰、包容每一個族群、博愛每一個生命」理念為世先驅,開啟風氣;2002年創設「愛與和平地球家」國際公益和平組織(Global Family for Love and Peace),以愛與和平為宗,推動跨界交流合作,戮力奔走世界各地啟迪共識,籌備世界宗教和平大學,促進全球人類共同為愛與和平之「地球家」的永續願景而努力。

台長: 幻羽

幻羽
大珠慧海禪師開示:『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以言顯義,得義言絕,義即是空,空即是道,道即是絕言,故云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謂得義實際,更不起觀,不起觀故,即是無生;以無生故,即一切色性空,色性空故,即萬緣俱絕;萬緣俱絕者,即是心行處滅。
2016-05-08 03:13:40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