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1-28 20:41:27| 人氣11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緊急煞車?! 教育改革的無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篇文章主要是以花蓮縣立宜昌國中的教職員為主要的研究對象。目的是為了探討現在九年一貫課程設計對於老師、學生與家長三方面的影響,以了解現接段現任老師對於九年一貫課程設計的接受意願與可行度,並提供些許建議,以替未來的教育改革盡一份心力。此外,亦從現任教師的實際教學經驗中來探討有關九年一貫課程設計與舊教育體制兩者間的優缺點,並從老師個人的求學經驗中來比照多元入學方案與九年一貫課程兩者之間的差異。而在未來當中,這樣的教育政策又會驅使著我們成就出什麼樣的教育體制。研究發現,現任教師對於九年一貫課程設計與多元入學方案的看法幾乎是不相上下,有老師認為新制度不好;而也有老師認為新制度不錯,各有千秋。但是在於學生接受度方面,老師大多都認為學生對於九年一貫課程安排與授課方式皆有不錯的學習效果,不過對於教師在各個學習領域上的專業能力與親師共同合作的問題上卻也都存在著許多值得再深思的困難。此外,在多元入學方案的部分中,該政策的施行是否真的會再度複製上一代的社會階級之問題,則仍然需要再多多觀察與深入研究的。以文化相對關而言,〝文化沒有優劣,只是不同而已〞,而教育政策亦是如此,沒有所謂最好或是最壞的教學設計,只有適不適合學生學習上的差異罷了,故我們不該有盲從某優良教育政策的迷思,反而要時時省思現行教改所不足之處,以力求改進。


Key Words:九年一貫課程(Nine-year Compulsory Curriculum or 9-Year Joint Curricula Plan)、教師專業能力(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petency)、親師協同教學(Team Teaching of Parent-Teacher's Collaborative Teaching)、傳統入學考試(traditional entrance examination)





一、緒論
Introduction
在現今教育部或是其他各個教育專業網站有關〝九年一貫課程〞的相關資訊中,其所提到〝九年一貫課程〞之最終目的是為培養學生具備有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鄉土與國際意識,以及能進行終身學習的健全國民,此外課程設計主要訴求是國中、國小的課程綱要是呈現一貫設計的(教育部,2000)。
隨著時代背景的變遷,有關教育的議題和論述也會有所不同,譬如說,在八十二年、八十三年所公佈的國民小學、國民中學課程標準中,教育最終目的被分為國中與國小2大類別,在國民小學方面:主要以生活教育及品德教育為中心,並培養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的活潑兒童與健全之國民;而在國民中學方面:主要則是以生活教育、品德教育以及民主法治教育為中心,並培養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之樂觀進取的青少年與健全國民,而在課程設計上則是將國中、國小分開以訂定課程標準。由上可知,因為國家發展的需求與對社會期待的回應,所以政府為了提高國民對未來生活的競爭力,因此將受教育的最終目的從個體的基本能力與特質養成之目標,再添加上對個體生活環境的參與了解與全球國際觀的應變能力。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我想這句話大家都不陌生。因為兒童對國家未來發展是重要的,所以相形之下,教育的重要性也大大地提高了。因此大家對於現階段的教育改革才會彰顯出如此激烈的反應。從教育人類學的角度來看,我們所教導給學生的任何教育事件之發生,是需要把該社會的情境背景,特別是社會文化的組織結構、思想信念納入考量,以便可以讓學生獲得適當的理解,而不再是像傳統教學一樣,單純只有紙上談兵式的教學罷了。因此本研究嘗試以現任教師受到九年一貫課程影響的看法為出發點,探討老師對新制課程的接受度。此外,亦有助於我們提供未來教育體制進行改革時的些許建議。

Research Motivation
就以我個人的求學經驗而言,因為我的求學過程正好都是界於舊教育體制與新教育體制的交接時段,所以對於現階段的教育改革的議題就會變得特別有感覺。在國中的時候,我們正好是處於教育體制試辦的混沌時期,雖然我們使用的課本與往常一樣,但是卻多了一本所謂的課程精簡手冊。當然,在國中升高中時,我也曾經接受過推薦甄選的入學方式,可惜並沒有考過。此外,因為家中還有一個小我3歲的弟弟,所以對於教育方面的議題也就更有機會接觸了。就我觀察而言,弟弟他們所使用的課本就與我們當初所使用的不太相同,但是內容其實也沒有太大的變化,而且老實說,學校對於九年一貫課程的施行也還不是太熱中,所以在課堂教學上也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
記得日前對於九年一貫課程設計中的建構式教學法的議題特別受到矚目,因為在這開放教育的課程下,竟然會把學生教笨,因此也造成社會上的一陣軒然大波。確實地,要實施開放教育的第一個學習訴求就是希望學生能養成自主學習的學習模式。但是對於原本就是偏向自己主動學習的學生而言,開放教育課程的採行對他們來說可真是學習上的一大福音呀!反之,對於一向處於被動學習方式的學生而言,亦是屬於一種優惠福利呀!因為開放教育的課程正也代表著他們的摸魚時間呀!因此在這樣一方是努力自主學習,另一方則是盡可能地偷懶的情況下,學生們彼此間的學習成效也就隨著時間的累積而日漸懸殊了。這或許也是當初在推行教改時,學者們將學生的學習表現想像到太完美的程度了,因此才會造成事實與理想間的斷層吧!期望能藉此來提供些許彌補此斷層所造成的學習鴻溝。這就是促使我進行此次研究的主要動機。

Research Purpose
教育在我國社會一向受到相當重視,就臺灣現行學校制度而言,莘莘學子受教育的過程可能超過二十二年,而且除了正統的學校教育制度外,還包括補習教育及特殊教育,其中仍以學校教育制度為主流。
社會,會隨著時間的變遷而產生社會變遷的歷程,但並不是所有的變遷都會帶來進步的社會,而有可能是變好,也有可能會變差;反之,教育改革亦是如此。若是教改一開始的訴求即有正確的行進方向,只要我們能循序漸進地依照此依據施行,就較不容易產生許多可以在事前被避免掉的問題;若是教改一開始的施行即是倉卒緊迫而沒有明確可依循的準則的話,在施行的過程中可能就會是阻礙重重。
如今台灣的教育現狀就是如此。因為政府對於教育政策制度的不斷更改,所以搞得教書的老師們暈頭轉向的,更別說是學生和學生家長們了。現今對於教育制度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先回歸到教育本質上,並仔細思考教改的未來,看看我們現在教改的行進方向是不是與當初的教改訴求有所出入,並仔細釐清我們教改方案未來將要邁進的方向、所即將面臨到的阻礙與如何排除困難的因應措施…等重要問題,而不是一味地責罵政府的失策不當。
今日的教改並沒有走錯路,因為舊制的聯考制度與填鴨式教學早就不符合現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與知識了,所以我們必須要將傳統教學與現代教育方式做結合以解決當今的教育問題,而這就需要社會上一些有才幹的人才來做協助,讓我們台灣的教育制度能愈來愈茁壯。故想藉此研究主題來省思我們現在的九年一貫課程設計對於老師、學生與家長的影響,以了解現接段的現任老師對於新教育制度的接受意願與可行度並提供些許建議。

Assumption and Hypotheses
此次所要探討的研究假設主要如下所述的3點:
1. 是否教改後的教育制度對學生的學習有比傳統教學的教學成效來的好?而其需要改進之處又在哪?
2. 學生對教育改革後的教學方式與知識學習取向的反應是如何?授課老師們是否又真正具有教授該領域課程的專門知識?而學校的因應措施又是什麼?
3. 現今教改結果是真的有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嗎?還是另一種變相的壓迫呢?多元入學方案真能為學生開闢更多更開廣的求學道路嗎?

二、文獻探討
Literature Review
本研究報告主要係參考蔡英姝 2002年的---九年一貫課程教師專業能力之相關研究。
該作者認為: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今的社會是一個知識爆炸時代,過去以記憶為者的學習方式,以不符合時代需求,反而是強調基本能力的培養。讀書的能力不等於做人處事的能力,一個成績優異的學生也許能很輕易的背誦出課本裡的知識,也能針對事件說出滔滔不絕的大道理,但是一但當面臨真實情境時,他反而不知所措,不知要如何應變處理。
教育其實一直在能力和知識間擺盪,每個時代有其不同時空背景,我們實難站在現在的角度去評判過去的教育方式,但是也不能只固守著唯一一套的教育方式,因為時代在改變,每一個時代的需求不同,而現在正是要求能力的時代。而任何教育改革和教學創新,學校教師是教育改革成功的關鍵,也是帶動改變的源頭。因此,九年一貫課程最主要的成敗關鍵是在於教師的身上。故基於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實施,故該研究的主要研究目的有4點,分別敘述如右:1. 編制「九年一貫課程教師專業能力量表」:經預試、試題分析後,決定「九年一貫課程教師專業能力量表」之題目。並於正式施測後,進行信、效度考驗,及建立九年一貫課程教師專業能力百分等級常模與常態化T分數常模。2. 探討中小學教師在課程能力、教學能力、評量能力、及專業能力上之差異情形。3. 分別探討不同屬性變項(性別、任教階段、任教年資、研習時數)在九年一貫課程教師專業能力上之差異情形。4. 據研究結果,提供具體建議,以提供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參考。
該研究旨在依據九年一貫課程理念及教師專業能力相關理論,參考相關學者論述與實徵性研究,編制「九年一貫課程教師專業能力量表」,並探討影響教師專業能力之相關因素。該研究的受事者之抽樣原則是採用立意取樣方式,抽取307位國中小教師進行預測分析,而有效樣本合計為289人。在正式施測時,是以台灣地區各國中小現任教師為母群體。為使樣本的分配能夠接近母群體,所以先採分層抽樣的方式進行抽樣,再以配額抽樣方式抽取國中及國小教師,且以此為主要的樣本資料。
其研究結果分為幾項,分別如右:1. 該研究中所提出的「九年一貫課程教師專業能力」一階、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式,均是符合基本是配度的考驗,即無辨認問題存在,且理論模式亦可以用來解釋實際的觀察資料。2. 目前教師在「課程能力」、「教學能力」、「評量能力」、「整體專業能力」上的得分均略高於中位數2.5,表示教師在「課程能力」、「教學能力」、「評量能力」、「整體專業能力」上是屬於中等程度的專業能力;就整體而言,國中小教師的九年一貫課程專業能力不高,但在「專業成長能力」上得分高於中位數甚多,表示教師在「專業成長能力」上有偏高的傾向。3. 女性教師在整體專業能力上,顯著高於男性教師。男女教師在課程能力、教學能力、評量能力等三項專業能力上均無顯著差異;女性教師在專業成長能力上,顯著高於男性教師。4. 國小教師在整體專業能力、課程能力、教學能力、評量能力及專業成長能力上均顯著高於國中教師。5. 任教11-20年教師顯著高於任教6-10年與任教21年以上教師;其餘無顯著差異。
九年一貫課程推動以顯現出一定成效,雖然課程、教學、評量等三項專業能力不算太高,但隨實施年段的增加及高度專業成長動力的驅使下,教師九年一貫課程教師專業能力應該還有成長的空間。此外,男女教師在專業能力之間的差距亦有縮短之跡象。而會造成如此分配不均的狀況之原因可能是:以往教科書的編制、教學流程與評量方式均有教師手冊可供參考使用,因此較少花時間去鑽研這三方面的能力,但是由於近年來政府推動研習時數的限制,以及教育大環境的變動頻繁,使教師自覺到如不加緊腳步恐怕會遭受淘汰的命運,因此在參與專業成長的活動上較為積極。

三、研究設計
Noun Exegesis
1. 九年一貫課程
九年一貫課程旨要在培養具備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鄉土與國際意識,以及能進行終身學習之健全國民。課程設計以生活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經驗為中心,培養現代國民所需的十項基本能力: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欣賞、表現與創新、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表達、溝通與分享、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規劃、組織與實踐、運用科技與資訊、主動探索與研究、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課程分為語文、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及綜合活動等七大學習領域,以統整、協同教學為原則。

2. 任教階段
任教階段是指教師任教的學校層級。本研究任教階段主要是以國中為主。

3. 任教年資
任教年資是指教師正式從事教育工作的總年數,亦即由教師取得正式合格教師資格算起,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之。本研究任教年資未特定限制在哪一個年資範圍內。

Research Frame Work
以上述文獻為基礎,本研究是以宜昌國中的教職員完研究對象,期望了解現任教師對於九年一貫課程與舊制教育的看法,而此新教育體制在實際的現況中的實施上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老師、學生、家長和學校對於這樣的教育改革又會有什麼樣的看法或反應。
開放教育、自主學習、學生為導向、親師合作…等,應該是我們多數人對於九年一貫課程的首要印象。隨著社會變遷與知識普及化,世界間的訊息溝通變得非常便利,而為了迎接二十一世紀的來臨與世界各國的教改脈動,政府必須致力教育改革,期以整體提升國民之素質及國家競爭力。但是因為制度的快速施行,所以造成後續的教改問題層出不窮。
除此之外,對於教育改革成功關鍵的學校教師而言,專業的師資能力培養是相當重要的,但因為體制的快速推行,所以造成師範院校的師資培育並未以七大領域為基礎,因此形成現今老師們在於學科教學上所產生的問題。Ex:公民老師必須兼任地理與歷史科。
以理論術語而言,本研究之架構實際上是以教師對於九年一貫課程的認知與實際運用間的關係。

Research Method
此次研究主要是採行下列此項方式來進行研究資料的蒐集:
深度訪談:以半結構式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為主要的訪談方式。即事先就必須準備好訪談的主題和問題大綱,但是訪談者(即我自己)不採取主導的地位模式,訪談過程仍然是由受訪者自行決定表達的方式與內容,且將以一種問答的敘述型態來呈現出訪談的內容。

Research Site
本研究的深度訪談之進行地點是以受訪老師們的方便性為主,所以均是在花蓮縣宜昌國中來進行訪談。宜昌國中是位在花蓮市吉安鄉中,整體位置而言算是位在花蓮市的郊區處,全校一共有21個班級,每一年級均有7個班級,而每班學生人數均大約有35-38人左右,其中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的學生所佔比例人數不相上下。

Research Time
本研究主要是以深度訪談為主要的研究資料之蒐集,而訪談次數一共分為2次,每次訪談的老師人數大約1-2位。其中每一位老師的訪談時間大約是30-50分鐘。而本研究第一次是在1/6下午4:00-4:30時進行2位老師的訪談,第二次則是在1/8下午1:30-3:00時進行1位老師的訪談。

Participants
此研究的受試者之抽樣原則是採用非機率之判斷抽樣(Non-probability judgment sampling)中的立意抽樣(按研究者自己的意願而事先決定標準,由母群體中抽取部分典型的個體來作為研究的對象,該樣本的變異性較小。其中所謂的典型的個體是指中等形狀、程度、品質…等而言;因為中等者較具代表性,引自《張氏心理學辭典》)方式。
受試者的來源主要是從宜昌國中的教職員為主要的取樣對象。進行訪談的受試者一共有3人,其中屬於兼任導師的共3人。

Research Instrument
本研究所使用的訪談問題是從所蒐集到的參考資料中匯整出來而自行設計成的問答式問題。問題部分共有3頁,分為3大類題型,而其中每一個題型又各有4個題項。訪談問題主要是期望受試老師們能夠說出其對於現在九年一貫課程設計的教育施行,以及受試老師個人認為此種教改政策對於現代教育會為學生的未來學習途徑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難道舊制的教學課程設計和評鑑方式就沒有任何的優點嗎?除此之外,亦想藉由此些問題的資料分析來探討:以老師的觀察與認知,學生與家長對於九年一貫課程設計的教育制度之採行又會表現出什麼樣的反應…等問題。
問題初稿先經過指導老師的審核與校正,其後發現有幾個問題之題意或是題目的表達方式會造成受試老師難以表達出本研究中期待他們所回答的內容指標,因此再次修改了問題中的用字遣辭與前後次序之編排方式。

四、研究結果
Data Arrangement and Analysis
本研究的資料是為深入訪談的部分。首先,將深入訪談中的對話轉換為文字資料,以作為較具明確性的資料檔,再將附錄部分的訪談內容則進一步將之歸納為問卷型式。(因為該訪談的資料內容過多,故只取其中一位在本文中呈現,其餘資料請詳見附錄Ⅱ)
第一位受訪教師的訪談資料:
Q:老師,您好。我是慈濟大學的學生。
A:哦!你好。
Q:我想請問老師一些有關九年一貫課程設計的看法。
A:嗯。好呀!
Q:我想請問老師已經教書幾年了呢?
A:幾年了喔?嗯…,有11年了。
Q:那老師所教受的科目是…。
A:我教的是數學科。
Q:那老師您認為舊教育體制的優缺點是什麼?
A:以課程設計來說,舊制課本的內容精簡,規劃有條有理,而且所問的問題就有深度;而現在的新課本則是內容繁瑣,啦哩啦喳的一大堆說明與解釋,但是卻簡單而沒有深度。
Q:您認為九年一貫課程的優缺點是什麼?
A:嗯……。優點就是課程簡單呀!但是就是因為太簡單,所以才會變的沒有內容。雖然說同樣能夠引導出所要教的重點,但是就是步驟太過繁瑣了。
Q:那這樣子學生上課的情況會不會變差呢?
A:當然會。學生都跟我反應說直接上參考書,要不然就是挑課本比較重要的習題教一教就好了。其實如果考試體制還是沒有改變的話,學生真的只會愈教愈笨而已。
Q:您最喜歡九年一貫課程設計的哪一部分?
A:就以我自己所教的數學科來說,我不喜歡九年一貫課程設計的方式。
Q:為什麼呢?
A:就如剛剛所說的,若是考試制度不變的話,學生真的只會愈教愈笨罷了。
Q:那老師您覺得課程內容設計的不好,為什麼不考慮自編教材呢?
A:自編教材!!像我自己每週就有22堂課,天天還批改學生的聯絡簿,聯絡不裡面每一個人都還要留言,怎麼會有時間。而且像我們全校也只有5位數學老師,根本就沒有時間在去自編教材。如果是像花崗國中或是國中有較多師資的話,我們當然也想要自編教材呀!
Q:那老師您現今採行什麼樣的教學方式?
A:我主要採用的是補救教學。像我上課的方式就是先教課本,再教講義和考試。
Q:為什麼會選擇此種教學方法?
A:因為這樣子學生才會有較多練習的機會,學起來也比較好呀!
Q:那為什麼乾脆就直接上參考書就好了呢?
A:政府規定不管怎樣,課本是一定要有的,所以也就先上,之後再教參考書的部分。像參考書的部分就是我自己雞婆教的了,教育部也只是要我們教課本而已,但如果只教課本的話,學生很多東西都變的不會活用。
Q:在九年一貫課程的實行下,對您原有的教學方式有什麼樣的影響?
A:影響!影響最大的還是人呀!政策常常改變的話,人心就會浮動,怎會不受影響呢?
Q:那老師您如何調適新式教育課程設計對您所帶來的改變或是衝擊?
A:我!我是沒什麼差呀!因為數學自己就是一個領域,沒有像教社會科那樣麻煩,而且我也以我往常教書的方式繼續教,所以其實沒有什麼差別。有的就是學生在課程上的銜接部分有問題了。像數學的分數相加這章節來說,有些學生在國小的時候老師就教過了,但是有些就沒有,所以學生程度差異蠻不平均的。
Q:那已經會的同學上課會不會就不愛聽課呢?
A:當然會囉!所以我就較他們練習參考書裡的題目呀!
Q:喔…。那不會的學生會不會因為有同學已經會了,而他們會更努力學習呢?
A:哈哈哈…。才不會呢!他們反而更容易自暴自棄。像我們班上就有10個學生怎麼拉都拉不上了的。頂多也在放學後留他們下來輔導而已,但是也是帶不上來。其實這也是學生家庭背景的關心。都是一些單親家庭、貧困家庭…等,不然就是父母根本就不管小孩怎樣,所以學生從小也就自暴自棄了。想要拉他們上來,他們自己也沒心學習呀!
Q:以您的個人求學和教學經驗為基準,您較偏愛何種教學課程或方法?
A:當然是以前的囉!
Q:為什麼呢?
A:就以學生和家長而言,以前比較有人情味。家長對老師都有一定的信任感在,不會認為老師是在找他們小孩子的碴。就是太寵現在的小孩了啦!在課程方面的話,當然也是舊的好,因為那是經過這麼多的教授一起合編而成的,有他一定的水準在,在爛也不會差到哪去。
Q:那老師您認為舊制的聯考制度好還是現在多元入學的方式好呢?
A:當然是聯考的方式好囉!它的公平性較高,所選擇出來學生的資質也比較整齊。因為我們並不是美國,所以採用多元入學的話,就一定會有關說、作假的行為發生,因此選擇出來的學生程度就會較不一致。
Q:現今的學生與您自己求學時的經驗做比較,您認為在哪方面有出現較大的差異?
A:拜託~~~。可不一樣了。
Q:為什麼?
A:以前我們讀書是最輕鬆的事了。像以前是鄉下農村地方,如果不讀書的話,就要被較去做工,那可是很累的。而現在小孩子認為讀書是最辛苦的事,因為讀書就不能看電視、玩電動、出去玩…。當然不同了。
Q:以您授課時的觀察為主,學生對於九年一貫教育課程設計的接受度反應是什麼?為什麼?
A:學生喔!其實學生都沒有什麼差別。像我帶的是一年級,他們通常是老師怎麼教,她們就怎麼學。也可能是因為他們才剛剛從國小升上來而已,所以也習慣了九年一貫的教學方式,不然就是他們其實也沒有想過這麼多,所以也沒有什麼好擔心的。所以我才說在國中的時候,老師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導師,對學生的影響最大了。
Q:在九年一貫的課程設計中常常會需要學生家長的一起配合,就您個人觀點來觀察,您覺得家長們的配合意願如何?為什麼?
A:嗯~~。其實這裡的家長已經比我以前教的鄉下小學校好很多了,不過也不算是太熱中就是了。主要是因為家長的社經背景也比較好,比較重視小孩子,而且他們自己的工作也忙,所以參與親師會的家長也不是挺多的。
Q:那大約都多少家長參加呢?
A:大約都會有10幾個吧!
Q:老師~,那已經不錯了。像我以前班級也差不多來1-2個而已ㄌㄟ。
A:喔…。哈哈~~。
Q:老師您班上的親師互動關係有因為九年一貫課程設計制度的採行而更加頻繁嗎?為什麼?
A:不。算是少的吧!
Q:那這會不會與家長的學歷背景有關呢?
A:嗯。其實沒絕對的關係啦!只不過學歷高的家長對於小孩課也自然就會注意到了,但也不代表學歷低的就都不會理小孩。
Q:喔…。謝謝老師您今天的幫忙了!
A:不會啦!
Q:謝謝。
A:不客氣啦!
小結:綜合以上,該老師並不喜歡九年一貫課程的設計,尤其是對於新制課本內容的安排。不管是在於學生的求學態度還是課程的教學設計上,老師覺得都還需要在多加強。就理論上來說,政府對於我們教育上的改革都是不錯的,只不過有時並沒有考慮到此方法在國外是非常適用的,但是因為文化上的差異與種族特性的不同,這些都會影響到我們的教育方式,因此若是要一意孤擲地將不完全適合的教育理念直接套入我們的教育制度的話,那就會像我們現在的教育體制一樣令人不知所措。

五、研究討論與建議
Conclusion and Discussion
本研究是藉由Kimball在1974年,認為在於教育人類學研究的目標的研究論點為依據,其研究著重於1. 釐清教育為人所詬病的問題何在;2. 提供社會文化脈絡以理解造成問題的原因;3. 以理論和方法作為評估問題,發展替代方案的途徑,俾便重新建構教育的過程,為社會及個人提供較適切的發展機會。另外,在Levinson & Holland(1996,P.12-P.14)所提出的文化生產理論一系列相關研究中歸結出:經由文化方式的生產和消費,學校成為主體性形成的場域。其強調人們通過文化形式的生產,可以在學校那種被結構限制的地方,形成主體性並發展行動力。主張階級關係不是理解學校現象的唯一或是最重要的觀點,而重要的是在於教育研究中,視文化為置身於社會與物質的脈絡裡面的一個持續生產、持續創造意義的過程,其有可能複製個人的階級,但亦有可能不能複製,因為它強調的是在學習情境裡,社會結構和個人行動力辨証發展的過程。不過對於學生來說,其所受到的影響大多都是在於教師對於九年一貫課程不同見解的教學方式所帶來之影響,所以若是要探討九年一貫課程對於學生教育問題上的影響的話,那我們就必須先從教師對於學生教學方式的型態與師生之間的互動來做初步地了解與認識。此外,本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教師專業能力之相關研究》的觀點來輔助此次研究的進行。
從研究結果中的資料整理與分析上來看研究假設,我們可以從中發現到〝是否教改後的教育制度對學生的學習有比傳統教學的教學成效來的好?而其需要改進之處又在哪?〞的問題假設是需要被強調的。像是根據九年一貫課程所編訂的教科書中,其對於學生基本能力的訓練上就產生較不一致的看法。像數學科的老師認為新制課程安排有降低學生活用思考的能力;但是社會科老師卻覺得是有助於學生學習與運用的。Ex:

數學科 新課本則是內容繁瑣,啦哩啦喳的一大堆說明與解釋,但是卻簡單而沒有深度。………若是考試制度不變的話,學生真的只會愈教愈笨罷了。

社會科 課程統整部分:可以匯整學習領域中分散在原來各科的相關概念及內容,讓學生獲得完整的概念,有助於學習即日常使用。

國文科 優:課程較靈活,老師的自主性高。

雖然有老師認為九年一貫課程統整的部分對學生來說是有益的,但是就老師而言,其中卻又隱藏了許多問題存在。Ex:

國文科 缺:有學測的壓力,不知所教能否真正充實學生的學力,而考好升學依據的學測?

社會科 課程統整部分:尚未設計完整配套措施,例如相關各科概念的整合、教師第二專長的訓練、教務配課的困擾等,均是造成困擾的實際因素。(褚老師提供)

另外,在〝學生對教育改革後的教學方式與知識學習取向的反應是如何?授課老師們是否又真正具有教授該領域課程的專門知識?而學校的因應措施又是什麼? 〞的部分,老師大多認為學生能對九年一貫課程有不錯的適應能力與高接受度,Ex:

沒什麼差。因為數學自己就是一個領域,教沒有社會科那樣麻煩,而且也以我往常教書的方式繼續教,所以沒有什麼差別。有的就是學生在課程上的銜接部分有問題了。像數學的分數相加這章節來說,有些學生在國小的時候老師就教過了,但是有些就沒有,所以學生程度差異蠻不平均的。

目前的學生皆為教育改革新制度下培育而成,新制度的中心概念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設計程,因此,學生其實很習慣九年一貫制度的教學模式,可以說完全可以接受所有的課程設計。

但是仍有例外,Ex:

因懶得用心思考,創造力較不足者更感受到挫折,遂造成功課普遍叫難。而課程設計往往區向靈活、活用!大人小孩都搆不上!

不過在於教師對於有無具備九年一貫課程專業能力的問題上則有不太一樣的看法。以數學科而言,其仍舊是單獨的一個大領域,但若是社會科的話,教師則必須一下子就具備有地理、力是和公民三項專業能力,因此認為這是在新制教學上的一項困難所在,但是大多都能盡力配合政策與學校的因應措施。Ex:

配合學校課程安排,選擇包班制教學方式,優點在於可以將相關課木概念統整教授、上課班級較少容易掌控學習成效。缺點是對教師的專業,產生極大挑戰,教師必須不斷自我進修或參加多項研習,提昇統整課程能力。如此一來,將減少備課時間及專業。

最後,對於〝現今教改結果是真的有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嗎?還是另一種變相的壓迫呢?多元入學方案真能為學生開闢更多更開廣的求學道路嗎?〞的問題假設來說,依據研究者對於今年有關九年一貫課設計的資料收集中發現到:實際上,學生並不認為這樣的教改結果有降低了他們的升學壓力,反而為了要求得好學校而要更努力於課後補習。Ex:

有高中生認為,試題靈活的學測,必須多閱讀課外讀物、留意周邊大事,而非光死背書本。(中央社 9/22)

但是就以多元入學方案來看,其後仍有需多待需解決的問題存在。譬如說,從比較屬於衝突論的角度來看,多元入學方案似乎是一個迎合中產階級以上的孩子的改革方案。在原本社會資源就分配不均的狀況下,能在多元入學方案中感覺到有所改變的學生並不是所有。因為新措施必須考量更多課業之外的技能、才藝、課外表現…等,很多社經地位比較優的家庭便可以讓孩子學比較多東西,可是對於比較低下階層家庭的孩子而言,他們大都無法享有這樣的機會,再加上現今經濟處於低迷狀態、學雜費高、課後輔導費貴、自修評量價格哄抬、教學用具多元化…等問題。這樣一來,教育反而有更強化不平等的嫌疑,對於程度比較差,或者礙於家庭現實無法獲得其他資源參與學習的孩子,似乎只有靠基本學力測驗而已,進而促使學生形成社會階級的再製情形。此外,當我們的教育不能提供公平的競爭機制時,我們的社會就不能有效的傳承社會文化,而教育將會只剩下〝選擇〞的功能,最終會演變成複製階級的工具,使得教育喪失了社會的基本結構功能。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志業,我們不應該是以囫圇吞棗的方式來隨便敷衍了事,因此我們更該檢討我們自己對於教育的價值觀與現今教育制度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並好好地替學童們規劃適切與適用的課程教學內容,並且加以矯正與根治,這才是九年一貫教育施行的正道。

Suggestions
依據上述研究結論與討論,本研究想提出幾項建議:1. 九年一貫課程的整合能與師範院校或是其他正式師資培育機構合作,讓科際間達到真正的統整。2. 政府提供更多現任教師第二專業能力的研習培育活動。3. 教科書課程編制的嚴格審定。4. 教改政策的穩定施行性。此4大項建議,希望能對之後的研究會有所助益。

Research Limitation
在本研究中,因為在訪談部分的部分並沒有將教師的導師或是專任老師之差異列入研究變項中,所以在此次的研究裡,並不打算另外討論在九年一貫課程設計中,導師和專任老師的教育方式會有什麼樣之差異。目前還尚未有一些研究是已經探討到導師與專任老師對於九年一貫課程上的差異。因此,建議往後相關研究可以關注導師與專任老師對於九年一貫課程設計的反應。由上述研究可知,以國中階段來說,雖然平時導師仍多負擔大部分教育學生的工作,但是實際上,導師與專任老師之不同的教學互動關係對學生所可能造成的影響亦是不容忽視,所以此後研究可以針對此議題而加以探討,故此為本研究的一項限制之一。
除此之外,本研究的第二個限制就是在於訪談的受試者人數並不夠多,所以在最後的資料分析結果中或許就較不能蓋括於整個受試者之母群體與現今每一位現任教師對於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看法。因為本研究的訪談需要教師的參與,但是因為訪談時間已經接近期末,所以大多每一位老師都忙於期末考式的複習工作和學期評鑑上,因此有時間且願意做訪談的教師並不多。

Introspection
在自我省思方面,我覺得自己在尋找訪談受試者來源的時候還不夠積極,或許是因為自己認為在這樣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應該不會有老師願意花時間接受這樣的訪談,而且自己也很害怕被人家拒絕的滋味,所以自己對於找尋老師的這份工作就較為依賴住在花蓮地區的同學或是其他的高中的同學,因此希望自己在下一次的研究中能夠臉皮更厚的不怕別人的拒絕,讓自己有更多尋找受試者的經驗與來源。另外,在於參考資料的蒐集方面,我覺得自己總是太過一賴於網際網路上的簡易搜尋方式,所以只要一遇上網路斷線或是其他問題時,可能在資料的尋找上就會出現困難,因此希望自己能夠在多多向班上同學學習有關圖書館資料利用的技巧,不要常常只是靠著幾份資料就想要做好一份研究報告,而且也希望自己能夠不只是使用中文書籍的資料而已,若是還有能力的話,我期許自己也能有利用到原文書較新有關現階段教育議題的新資訊,讓自己的視野不是只受限於國內的教育議題罷了。
雖然在這一份報告中仍然是有些許的不滿意之處,但是我敢確認我自己在這一份報告中也注入了屬於自己的一份力,不管別人覺得這是一份什麼樣的報告,但是我可以很堅定地說:「我確實盡力了,但對於缺失的部分,我歡迎大家不吝於批評與指教,以讓我能夠再繼續進步下去。」

Gratitude
好高興喔!總算把教育人類學研究給〝解決〞了,哈哈哈…,真是太高興了,耶!不過在高興之虞,還是要好好感恩這幾位熱心助人的宜昌國中的老師們,因為有你們的熱心幫忙與參與,所以我的研究才會進行的如次順利,也才能在繳交期限前製作出來。
此外,在此訪談經驗中,我也學習到了很多有關老師所應具備的知識與觀念,也親身深入地體會到老師們在教學上所付出的用心與努力。不但如此,也因為此次有機會與幾位老師做一對一的深度訪談,所以也我扭轉了一些對於國中老師的不好印象,並且讓我從中知曉到一位老師對於培育出肯用功學習的學生所花費的心力更是令人難以估計的。特別是當我聽到老師對於學業成績差的同學的幫助時,我覺得要當一個老師實在是不容易,更何況是要當一位優秀的好老師。Ex:老師對於那些成績差的學生並未抱持著放棄的心態來對待他們,反而還肯利用放學後的私人時間來為學生做輔導,即使學生的成績亦沒有什麼太大的進步,但是老師仍舊是鼓勵著他們用功向學。
雖然這還不是一件很完美的研究報告,但是我相信我曾經為此份報告盡過一份心力,而往後在做研究報告時,則會在多多留心於此次報告的缺失,以求再加以改進。
最後,也非常感謝老師們在本研究中的資料提供與細心指教,也非常感謝幾位宜昌國中的老師們願意花時間來協助我完成訪談的資料,真是感恩您的熱心幫忙與參與。


Reference
周德禎 2001
教育人類學研究方法。教育人類學導論---文化觀點 P.45-P.76 & P.280-P.281。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徐嘉華 2001
親師協同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蔡英姝 2001
九年一貫課程教師專業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
賴麗珍 2000
九年一貫新課程的特色極其對教師的意義與影響。教育學成系列演講專集 P.51-P.65。花蓮慈濟大學教育學成中心 編印。





AppendixⅠ---Interview1
一、基本資料:
1. 姓名:劉秀美 老師
2. 性別:□ 男 ■ 女
3. 任職學校:花蓮縣立宜昌國中
4. 畢業學校:私立東吳大學
5. 授課科別:數學科
6. 授課年級:七年級與九年級
7. 任教年數:□ 1年以下 □ 1-3年 □ 4-6年 □ 7-9年 ■ 10年以上

二、主要問題:
(一) 對九年一貫課程的看法
1. 您認為舊教育體制的優缺點是什麼?
以課程設計來說,舊制課本的內容精簡,規劃有條有理,而且所問的問題就有深度;而現在的新課本則是內容繁瑣,啦哩啦喳的一大堆說明與解釋,但是卻簡單而沒有深度。

2. 您認為九年一貫課程的優缺點是什麼?
優點就是課程簡單,但是因為太簡單,所以變得沒有內容。雖然說同樣能夠引導出所要教的重點,但是步驟太過繁瑣了。

3. 您最喜歡九年一貫課程設計的哪一部分?為什麼?
就以我自己所教的數學科來說,我不喜歡九年一貫課程設計的方式。若是考試制度不變的話,學生真的只會愈教愈笨罷了。

(二) 您的教學策略/方式與因應
1. 您現今採行何種教學方式?為什麼會選擇此種教學方法?
主要採用的是補救教學。像上課方式就是先教課本,再教講義和考試。因為這樣子學生才會有較多練習的機會,學起來也比較好。

2. 在九年一貫課程的實行下,對您原有的教學方式有什麼樣的影響?
影響最大的還是老師個人。政策常常改變的話,人心就會浮動,怎會不受影響呢?

3. 承上題,您如何調適新式教育課程設計對您所帶來的改變或是衝擊?
沒什麼差。因為數學自己就是一個領域,教沒有社會科那樣麻煩,而且也以我往常教書的方式繼續教,所以沒有什麼差別。有的就是學生在課程上的銜接部分有問題了。像數學的分數相加這章節來說,有些學生在國小的時候老師就教過了,但是有些就沒有,所以學生程度差異蠻不平均的。

4. 以您的個人求學和教學經驗為基準,您較偏愛何種教學課程或方法?為什麼?
當然是以前。就以學生和家長而言,以前比較有人情味。家長對老師都有一定的信任感在,不會認為老師是在找他們小孩子的碴。就是太寵現在的小孩了。在課程方面的話,當然也是舊的好,因為那是經過這麼多的教授一起合編而成的,有他一定的水準在,在爛也不會差到哪去。

(三) 學生部份
1. 現今的學生與您自己求學時的經驗做比較,您認為在哪方面有出現較大的差異?為什麼?
以前讀書是最輕鬆的事了。像以前是鄉下農村地方,如果不讀書的話,就要被較去做工,那可是很累的。而現在小孩子認為讀書是最辛苦的事,因為讀書就不能看電視、玩電動、出去玩…。當然不同了。

2. 以您授課時的觀察為主,學生對於九年一貫教育課程設計的接受度反應是什麼?為什麼?
其實學生都沒有什麼差別。他們通常是老師怎麼教,他們就怎麼學。也可能是因為他們才剛剛從國小升上來而已,所以也習慣了九年一貫的教學方式,不然就是他們也沒有想過這麼多,所以也沒有什麼好擔心的。所以才說在國中的時候,老師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導師,對學生的影響最大了。

3. 在九年一貫的課程設計中常常會需要學生家長的一起配合,就您個人觀點來觀察,您覺得家長們的配合意願如何?為什麼?
其實這裡的家長已經比以前教的鄉下小學校好很多了,不過也不算是太熱中就是了。主要是因為家長的社經背景也比較好,比較重視小孩子,而且他們自己的工作也忙,所以參與親師會的家長也不是挺多的。

4. 您班上的親師互動關係有因為九年一貫課程設計制度的採行而更加頻繁嗎?
不。算是少的吧!







AppendixⅡ---Interview2
一、基本資料:
1. 姓名:褚文山 老師
2. 性別:■ 男 □ 女
3. 任職學校:花蓮縣立宜昌國中
4. 畢業學校:國立東華大學
5. 授課科別:社會科
6. 授課年級:七年級
7. 任教年數:□ 1年以下 ■ 1-3年 □ 4-6年 □ 7-9年 □ 10年以上

二、主要問題:
(一) 對九年一貫課程的看法
1. 您認為舊教育體制的優缺點是什麼?
優點:教學方向及內容明確、進度及重點易掌握、評量方式及項目清楚。
缺點:內容較缺乏統整及應用方面資料、評量方式及內容偏重記憶及手寫
部分。

2. 您認為九年一貫課程的優缺點是什麼?
優點:課程內容精簡、教學活潑化及評量方式多元化,學習壓力降低。
缺點:政策尚未完整考量配套措施,貿然實施,對教師、學生及家長均構成困擾。

3. 您最喜歡九年一貫課程設計的哪一部分?為什麼?
課程統整部分:可以匯整學習領域中分散在原來各科的相關概念及內容,讓學生獲得完整的概念,有助於學習即日常使用。

4. 您最不喜歡九年一貫課程設計的哪一部分?為什麼?
課程統整部分:尚未設計完整配套措施,例如相關各科概念的整合、教師第二專長的訓練、教務配課的困擾等,均是造成困擾的實際因素。

(二) 您的教學策略/方式與因應
1. 您現今採行何種教學方式?為什麼會選擇此種教學方法?
配合學校課程安排,選擇包班制教學方式,優點在於可以將相關課木概念統整教授、上課班級較少容易掌控學習成效。缺點是對教師的專業,產生極大挑戰,教師必須不斷自我進修或參加多項研習,提昇統整課程能力。如此一來,將減少備課時間及專業。

2. 在九年一貫課程的實行下,對您原有的教學方式有什麼樣的影響?
教學資歷不長,所以不覺得影響,但對新制的學習與課程間的統整,需花費相當多的時間。

3. 承上題,您如何調適新式教育課程設計對您所帶來的改變或是衝擊?
自我進修或是相關領域間教師的協同便得重要,學校也配合安排共同領域的進修時間,讓教師們充分交換意見。

4. 以您的個人求學和教學經驗為基準,您較偏愛何種教學課程或方法?為什麼?
九年一貫制度的精神,要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要讓學生輕鬆活潑學習,都是教師們認同的理念。因此,領域教學的方向是可以採行的教學方向。

(三) 學生部份
1. 現今的學生與您自己求學時的經驗做比較,您認為在哪方面有出現較大的差異?為什麼?
現在學生表現的差異:學習的識見較廣大、勇於發言、善於口頭表達或操作學習、有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差異的原因:教育改革後,國小教學方式較為活潑生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環境,並且沒有升學聯考的壓力。

2. 以您授課時的觀察為主,學生對於九年一貫教育課程設計的接受度反應是什麼?為什麼?
目前的學生皆為教育改革新制度下培育而成,新制度的中心概念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設計程,因此,學生其實很習慣九年一貫制度的教學模式,可以說完全可以接受所有的課程設計。

3. 在九年一貫的課程設計中常常會需要學生家長的一起配合,就您個人觀點來觀察,您覺得家長們的配合意願如何?為什麼?
國中階段,學生家長似乎已經不再像國小那麼的熱衷陪伴小孩學習,一方面,
可能認為國中階段的學生,可以培養獨立學習態度,另一方面,國中課程的
難度也較高,加上現在的家長工作上更為忙碌,所以,家長配合度就降低許多。

4. 您班上的親師互動關係有因為九年一貫課程設計制度的採行而更加頻繁嗎?為什麼?
並沒有,親師會中曾聽家長表示,國小階段對小孩的陪伴學習已經很多,為了訓練小孩獨立學習能力,也為了養成自我學習以及自我負責態度,家長們通常會讓小孩自行準備相關教材或資料,對於學校或老師的互動便少了。
AppendixⅢ---Interview3
一、基本資料:
1. 姓名:廖梨雱 老師
2. 性別:□ 男 ■ 女
3. 任職學校:花蓮縣立宜昌國中
4. 畢業學校:輔大,師大(40學分班)國研所
5. 授課科別:國文科
6. 授課年級:七年級
7. 任教年數:□ 1年以下 □ 1-3年 □ 4-6年 □ 7-9年 ■ 10年以上

二、主要問題:
(一) 對九年一貫課程的看法
1. 您認為舊教育體制的優缺點是什麼?
缺:課程太多,方向太雜,進度太趕,其實可能是學生能力一直沒跟上預期目標。

2. 您認為九年一貫課程的優缺點是什麼?
優:課程較靈活,老師的自主性高。
缺:有學測的壓力,不知所教能否真正充實學生的學力,而考好升學依據的學測?

3. 您最喜歡九年一貫課程設計的哪一部分?為什麼?
1. 沒有進度的壓力,只要同校同級互相協調一致即可。
2. 減少了反覆複習,避免炒冷飯的不新鮮感。

4. 您最不喜歡九年一貫課程設計的哪一部分?為什麼?
既強調能力的培養,要透過不少活動課程的演練,又要以考試來評量學習成果(學力測驗),令人不知該重視長久的能力培養或為考好眼前的學測做準備?

(二) 您的教學策略/方式與因應
1. 您現今採行何種教學方式?為什麼會選擇此種教學方法?
陌生的先介紹,切合生活的多引入生活經驗之中,期望能盡快進入語文世界裡,不在生疏。

2. 在九年一貫課程的實行下,對您原有的教學方式有什麼樣的影響?
就國文科而言,差別不大,故影響不多。

4. 以您的個人求學和教學經驗為基準,您較偏愛何種教學課程或方法?為什麼?
先穩紮穩打,根基穩固住了,再向上發展,且要廣博為先。

(三) 學生部份
1. 現今的學生與您自己求學時的經驗做比較,您認為在哪方面有出現較大的差異?為什麼?
現今學生主動性低,外在誘惑更多讓花花世界迷眩了心思。或許視界擴大了,然目光卻為擴大,一心只想求速成,一不一腳印耕耘的人愈少了。

2. 以您授課時的觀察為主,學生對於九年一貫教育課程設計的接受度反應是什麼?為什麼?
因懶得用心思考,創造力較不足者更感受到挫折,遂造成功課普遍叫難。而課程設計往往區向靈活、活用!大人小孩都搆不上!

3. 在九年一貫的課程設計中常常會需要學生家長的一起配合,就您個人觀點來觀察,您覺得家長們的配合意願如何?為什麼?
本學區家長以農工為主,部分從商,普遍教育水平不高,有心輔助子女者常受限於能力,部分又推諉忙碌,能協助者極有限,故普遍感到教材太艱難,連他們都不會,孩子怎麼學得來?

4. 您班上的親師互動關係有因為九年一貫課程設計制度的採行而更加頻繁嗎?為什麼?
以往本人經營班級便以非常注重親師共同合作教育子女(學生),故一向互動多,關係不錯,遍年實施九年一貫以來,仍本此信念實行。家長參與比例並未見增多,能配合的家長仍有限得很。

台長: 絕愛紅塵
人氣(11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