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面對這些孩子】衣服,臉,頭髮,手,甚至動作,而她那乾淨到清澈的眼睛,令人羞於對視。很難相信,這是一個山區的貧困生,孩子已用她最乾淨的方式面對這個世界,我們,怎麼面對他們......(網絡圖片)
網友「小樣可愛」在大陸網絡論壇「天涯雜談」發貼稱,連續幾年,跟著捐一元項目去西部南部貧困山區,年年見到貧困,年年不忍目睹。今年六一從雲南回來之後,他整理了一些圖片,以連載的形式,一邊整理,一邊在「天涯雜談」發佈出來
一圖一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充滿悲傷。自6月27日開始至今近兩個月時間,該帖點擊量超過142,300餘次,回復超過2,300條。以下是圖片和文字節選。
【孩子,你能吃飽飯嗎?】雲南山區令人心酸的一幕:貧困學生買不起午餐,姐弟倆合吃一份飯的午餐。
【身高不足一米的孩子】蘇金學,七歲,穿鞋身高是96厘米,體重16.5公斤。一起前往學校的營養專家的兒子5歲,身高110厘米,司機說他女兒6歲120厘米。知道全球7歲兒童的平均身高嗎?121厘米!他整整差了25厘米。這是我們中國的孩子!這是他純真、快樂的笑!
【孤兒的孩子與小雞說話】豐桂龍,今天四年級,媽媽在他5歲時就拋棄了他們,父親去緬甸打工至今未歸。豐桂龍與妹妹由奶奶撫養,即使冬天,祖孫三人也住在弱不禁風的草房裡。當每次他看到別家孩子都有爸爸媽媽時他就只能去和小雞說話。
【打豬草的小女孩】這是2010年暑假,我們在雲南昭通的山路上遇見的出門打豬草的女孩宗朝瓊,2012年,我們再來到灑漁鄉新海完小,我又遇見了她,交談中,我們才知道,她父母都在外打工,她在與70歲的老祖母相依生活。
【與媽媽相依為命】蘇順芬,多姑小學一年級學生,學校離家8公里,走一趟需要2個多小時,7歲的她只能住校。父親病故數年,與母親相依為命。家境十分貧困。作調查時我愣了,回頭看老師,老師明白了我的意思,說:她母親有殘疾。小姑娘的心願是一只玩具熊。
【烤土豆的女孩】這是雲南尋甸多姑村一個普通的貧困家庭,女孩今年八歲,叫袁天秀,是我們此行見過最漂亮的小姑娘。她的家就在學校背後的山坡上,兩間簡陋泥屋裡。放學回家,她第一件事就坐在火爐邊烤土豆吃。
【羞澀的孩子】潘忠明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翠華鄉大松園小學
他在學校時他就躲人,不敢說話。到他家發現,父親打工落下重病,現在沒法出去打工了,家徒四壁。老師說他唱歌非常好,可惜他沒敢為我們唱支山歌。
【通往失學兒童的溜索】這是溜索,下面就是湍急的漂流。雲南很多地方有,鐵鉤掛上鐵纜,繩子繞過腰,一根在腰上一根在腿上,很多孩子需要通過這裡上學。這裡,也通往一個失學兒童的家。
【她說:我希望貧困的孩子不再受苦】在雲南收集孩子的心願時,有形形色色的願望,但這個女孩的答案卻讓我們無能為力。她說:我希望這個學校能讓貧困的學生不再受苦,所有的母親不再擔心自己的孩子。
【從沒喝過牛奶的孩子】2010年春節,他父親突然去世,剩下他,弟弟,哥哥,爺爺,奶奶,靠28歲的媽媽種地支撐;他一日兩餐,從沒喝過牛奶,很少能吃到肉和雞蛋。韓學兵,今年10歲,,苗族,雲南省祿勸縣翠花鎮湯浪箐小學三年級一班學生,圖片裡是他的家。
【千里迢迢的一張照片】《火堆邊的女孩》是我很喜歡的一張照片,是@嚴甄1972
拍的,圖中女孩是多姑小學的一個女孩,時隔一月再訪,他從上海帶去了洗好的照片,她的,和她與哥哥的合影。這是一個攝影師的細緻與禮數——雖然只是舉手之勞,卻換來了她燦爛的微笑。
【被寄養的小男孩】昝玉俊,爸媽離異,他和姐姐由母親撫養,父親三年沒回來見過他們,為了生計體弱多病的母親外出打工六個月未歸,年收入三千至四千元。姐弟倆被寄養在舅舅家與外婆同住。
【一個生土豆】一個生土豆,削過皮的。孩子,這能吃嗎?
【森林泰山】多姑小學的孩子們可能從沒見過這麼多外來者,他們看到了籃球、跳繩、鉛筆盒,還有新浪的圓珠筆。孩子們總是這樣,希望吸引陌生人的注意,午休時,他們上串上跳,有幾個人爬上校門外的大樹(所在處離地僅一米多),對著相機擺著POSE,任我們拍。
【希望不再有失學兒童】看到這個孩子以後,不必再說孩子輟學的理由了,看看他背上背的東西就應該明白為甚麼了,生活的沉重,讓這個本該在學校裡的孩子變成了家裏的勞力了。這裡是雲南怒江江六庫鎮。
【希望能在家吃早飯】袁有勤,8歲,多姑小學二年級,身高117.4厘米,體重22.3公斤。家離學校5公里,要走一小時。母親早亡,多病的父親外出打工,收入很低,孩子常年與奶奶為伴,依靠地裡的收成。他希望能在家吃早飯,不用餓著肚子走山路。
【柏油似的飯】這口鍋裡煮出來的東西你敢吃嘛?我看著像煮柏油的!但孩子必須要吃,因為沒有選擇。
【土豆是她每天唯一的早飯】倪東芬,8歲,長了一張憂愁的面容,多姑小學的特困生:母親早年癱瘓,體弱的父親外出。與哥哥在家相依為命,在親友和村裡人的幫助下,種植一點土豆——這也是她每天的唯一的早餐。到了學校,她才能依靠餐補吃上米飯。
她身高115.5厘米,體重19.5公斤。
【一個睡在草堆裡的女孩】這是你無法想像的:李捌芬,多姑小學三年級學生。爸爸因哮喘病失去勞動能力,媽媽有嚴重的婦科病,哥哥去廣東打工絕了音信。合影背景是他們的房子,而李捌芬的「臥室」是柴房,門前有驢圈,破布簾擋門,右下圖中紅圈內,是她的床——以草為席,以麻布為被。
【以地為桌】看到孩子們沒有板凳,以地為桌,我們黯然無語。
【一個孩子最原始最質樸的心願】他叫意興明,8歲,多姑小學2年級學生。1歲時媽媽病亡,爸爸坐牢,與14歲的姐姐跟爺爺奶奶相依為命,我做營養調查,問他有何心願,文具?玩具?衣服?他只是搖頭,接過筆,默默寫下:我想吃米飯,可是沒錢。
【孤獨的兄弟】高石林高龍國兄弟,一個月前爸爸剛剛病逝,剩下癡呆的母親。母子三人的生活要靠86歲的奶奶的勞動生活,哥倆每天要往返6小時上學路上。高石林還有先天殘疾,他的心願:奶奶有頭暈,帶她去看病。對他們來說,沒了奶奶,這個家就沒了。
【家徒四壁】張世軍,西灘鄉中心學校東山完小學生。他的家,真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
【你若悲傷,就見不得第二張照片
】在開燈之前,我的腳踩在草堆裡,我以為是豬圈或者驢圈,這房間,它屬於一個美麗的小女孩。這個場景似乎很悲傷,但更令人悲傷的是,我竟一點也不悲傷。因為在雲南,我見過太多比這更糟蹋的「臥室」,已然麻木
。你若悲傷, 就見不得第二張照片。
【這不只是一張照片】對你來說,這或許只是一張照片:對很多雲南人來說,這是他們的一生;對現在的孩子來說,這至少是他們的童年。土豆,是很多雲南家庭唯一的產出,他們生活的根本。
【家住大山裡】張義,家住大山裡,從家到學校往返需要2個多小時崎嶇山道;張義在學校一天吃二餐,菜以土豆白菜為主。媽媽生下他8天過世,姐姐張月琴,17歲,小學二年級輟學,現在祿勸縣城一家餐館洗碗,每月300元。
【家有多遠】石富寬,6歲,身高0.9米,雲南新海小學學前班孩子,灑漁鄉上河村人。每天從山裡來學校上課。一雙小水靴,粘滿黃泥的褲腳,我問他,家有多遠,他說:很遠很遠!再問其它問題,孩子太小,回答不出來,那怯怯的神態至今難忘!
【相依生活的兄妹】
倪七花,身高108.5厘米,體重17公斤。家距離學校4公里,但不住校,每天往返學校,只因多病的父親在外打工,而她與哥哥還要照顧患有精神病的媽媽!平常,還要與五年級的哥哥的下地幹活。
【沒見過玩具車的孩子】作問卷調查時,他總是皺著眉頭。七週歲的他,僅有一米零六,區區17公斤。這個母親早亡的孩子,
與體弱多病的父親一起生活,家裏離學校足有8公里,走一趟得2個小時。因為此前的孩子想要玩具車,當他說不上自己心願時,我提醒了他,他卻問,玩具車長甚麼樣兒?
【孩子,祖國不「需要」你】
右邊的孩子要袁開秀,六年級,身高143厘米,體重34.5公斤。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從未有人走出過大山。她的心願是走出大山,去大城市去闖一闖,為祖國做貢獻。其實我很想說:孩子,祖國不「需要」你去作貢獻,你的家,你的父母更需要你去改變命運。
【我們如何面對這些孩子】衣服,臉,頭髮,手,甚至動作,而她那乾淨到清澈的眼睛,令人羞於對視。很難相信,這是一個山區的貧困生,孩子已用她最乾淨的方式面對這個世界,我們,怎麼面對他們......
【快樂的小豁牙】他叫蘇東順,我叫他小豁牙,是單親特困生,才七歲,母親病逝,父親眼睛有殘疾,生活極貧困。但他笑容很燦爛。他7歲,體重18公斤,身高110厘米。問他有何心願,他說想吃上營養餐。我說沒問題,還有嗎?他說,我數學作業本不夠了。
【一個孤兒的故事】趙昌艷是一個父母健在的孤兒。父親是上門女婿,在她兩歲時,因受不了貧窮而逃離這個家庭,幾年後媽媽遠嫁他鄉,再無音訊。小昌艷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老人年歲漸大,做不動多少活了,家庭收入幾乎是零,靠著別人接濟
【最喜歡週末】父母雙亡的楊文富,與年邁的爺爺相依為命。家境貧寒的都不能用家徒四壁形容了,但他很堅強,說;最喜歡週末,因為可以回家幫爺爺幹農活。
(責任編輯:姜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