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開發銀行(ADB)調降亞洲多數「次區域」的成長數字,但維持了「東協5國」的成長預測,認為在歐元區債務危機持續牽連世界經濟之際,這5國將驅動區域成長。
亞洲開發銀行在最近公布的「亞洲發展前景補充報告」中說,東協5國今年平均成長預測值為5.6%,明年可望升至5.9%,這和亞銀今年4月時所做預測相同。
東協5國是指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
總部設在馬尼拉的亞銀表示,東協5國今年將是亞洲及世界其他地區的成長驅動器。
就整個東南亞而言,今年經濟成長料為5.2%、明年上升至5.6%。
報告稱,疲弱的外在環境料將影響東南亞的成長,但在國內需求及水災災區重建活動的支持下,東南亞成長料將維持強勁。
亞銀表示,「泰國的強勁反彈、菲律賓的健康成長、印尼日益增加的消費需求都會對次區域有所幫助。如有必要,大多數國家的政府有足夠政策空間來放鬆貨幣政策並提供財政刺激。」
報告並顯示,中國大陸今、明兩年成長的預測值分別為8.2%和8.5%,印度則為6.5%和7.3%。這使得整個開發中亞洲今年經濟預料僅能成長6.6%,再於明年增至7.1%,分別低於先前預測的6.9%和7.3%。
包括台灣在內的東亞次區域,今年經濟成長料為3.5%,低於原先預測的3.7%。1010715
■儘管今日的日本企業亟需改革,然而實際上業界卻仍年復一年、重複著同樣的儀式活動,以相同的標準來招募相同思維的人才。
■Management experts and recruitment professionals say that if Japanese
companies are serious about change, the system that defines their DNA has to
change first.
每年一到畢業季,日本大學校園就會湧現求職熱潮。還沒真正踏出校園的應屆畢業生們,打起領帶、換上套裝,即便是在日本企業已江河日下的今天,他們仍義無反顧地、前仆後繼投入這場全國性儀式活動。
數十年來,日本大大小小所有企業,都是透過這項儀式來尋找所需人才。在這項儀式裡,忠誠、勤勞與服從是最高指標,而不是無數企管專家們所說的,日本企業當前最需要的創新思維。
曾經雄踞全球汽車龍頭的豐田汽車,如今早把寶座讓給3年前才宣布破產的美國通用。90年代叱吒風雲的索尼、夏普及Panasonic等電子巨人,現在更是慘兮兮,去年度總共虧損200億美元。
企業重配合勝於創新
從名震一時的電子業到汽車業,缺乏有力領導者或願意冒險者,似乎正是日本企業如今向下沉淪的一項主要原因。然而這類人才,卻也正是日本現行招募與訓練體系最難以造就出來的。
求職學生一致表示,日本雇主最看重的,是求職者能否融入組織並配合同儕。
東京立教大學會計系學生關惠里奈(譯音)說:「我認為企業只想找最能配合公司文化的人。」她曾經在面試一家保險公司時被告知,因為她太大膽表示自己的意見,恐怕無法融入公司。
幾乎每家日本大型企業都一定會參加一年一度的校園招募,這項儀式性活動起源於戰後日本經濟起飛時代,當時日本國內百業蓬勃發展,極度缺乏技術性人才,因此開始集體到校園招募畢業生。
還沒畢業就獲得內定的大學生,不僅可以提早好幾個月開始為工作做準備,也很容易對企業產生高度忠誠,往往可與雇主培養出終身聘僱的絕對信賴關係。
但如今,終身聘僱的保證早已不再,只剩下校園招募還行禮如儀。
從前1年12月初大企業投入宣傳開始,到翌年4月聘書發放完畢為止,平均每個大四畢業生都會遞出多達百封以上的求職申請、參加數十場發表活動,並數度挺進最後的面試。
慶應大學法律系畢業生山本由紀(譯音)坦言:「我最多曾經一天參加2到3場說明會,幾乎沒有時間到學校上課。」
部分學生更特別為求職去補習。東京約有80間大大小小的求職補習班,收費行情在10萬日圓上下,授課內容除了輔導學生撰寫履歷外,還包含如何鞠躬敬禮以及交換名片等面試細節。
招募制度扼殺改革
東京國士館大學政治系學生船木修作(譯音)無奈表示,在求職過程中技能感覺不是很重要,因為企業會想從頭開始訓練、教育這些學生。
但Hays人力仲介公司亞洲區營運經理萊特(Christine Wright)指出,剛畢業的新鮮人幾乎沒有任何經驗,要怎麼想出新的點子?「他們只會照著企業的想法來思考。」
是以,管理專家與招募專業人員都說,如果日本企業想要有所改革,那就得先改革這套決定著它們的DNA的制度。
■有人說在法國有兩樣東西不會被丟,一是麵包,另一個則是書。所以,當傳統書店在英美式微之際,愛書的法國人依然全力擁抱獨立書店。
■"We couldn't have opened our bookstore without the subsides we
received,"Ms. Perou said."And we couldn't survive now without fixed prices."
法國XO出版社老闆費色特(Bernard Fixot)說:「在德國,最崇高的社會地位給予音樂家、在義大利為畫家,至於在法國則是作家。」
當英美國家的獨立書店接二連三歇業關門時,法國書店卻依然人聲鼎沸。將書視為珍貴資產的法國政府,為保存書店文化,賦予出版商聯合定價權利與提供有意開書店的人士補助,這也讓實體書店不至於遭到自由市場與電子書洪流的淹沒。
法國人誇稱擁有2,500家書店,當1家書店關門,另1家便緊接開張。從2003年到2011年,法國書籍銷售成長6.5%。
儘管受到電子書來勢洶洶的挑戰,在法國,電子書只占整體出版市場的1.8%,遠低於美國的6.4%。法國數百年來對於古老的印刷書本,總是抱有崇高的敬意。
政府介入 扶植書店
法國書店生生不息,除了法國人愛書外,更重要的還是法國政府的介入。在英語書籍世界中,自由市場主宰一切,不過在法國卻是聯合定價讓書店生意欣欣向榮。
法國曾在1981年通過朗法案(Lang Law),該法案是由當時的文化部長Jack
Lang推動,故用他的名稱之。該法案讓出版商擁有聯合定價權利。根據該法,書商頂多只能根據出版商訂定的書價打95折出售,亞馬遜曾設法突破這項法令,不過卻徒勞無功,只取得免費送貨權利。
當去年電子書籍大舉入市進軍時,法國出版商再度成功遊說政府,准許他們對電子書也能進行聯合定價,書商任何折扣活動都遭禁止。
此外,為扶植書店事業,煞費苦心的法國政府更祭出補助與零利率貸款給有心成為書店老闆的人。
不過,巴黎的英語書店就沒有這種好命。聖傑曼德佩區(St.-Germain-des-Pres),已有30年之久的老牌英語書店村聲(Village
Voice)在本月吹起熄燈號。該書店在過去數十個年頭,包括David Sedaris、Susan Sontag與Raymond
Carver等知名作家,都曾在此舉辦讀書會與演說。不過受到亞馬遜的流血折扣戰與電子書來勢洶洶加入戰局,讓該書店終究無法繼續生存。
但在同時位於17區的法語書店L'Usage du
Monde,則將在8月歡度它的周年慶。這家書店老闆貝魯夫婦,當初成立該書店時,就曾經獲得法國政府的補助與零利率貸款。他們滿懷感謝的說,沒有這些資金,就沒有這家書店的存在,「假若沒有聯合定價,我們也無法生存下去。」
網路書店
日益茁壯
不過外界依然悲觀預測,法國只是在拖延不可避免的事實,就是市場力量早晚還是會介入主導整個發展。儘管法國獨立書店擁有不可抵擋的魅力,不過去年法國書籍有12%是透過網路銷售。
此外,Google最近也與法國出版商協會達成協議,讓出版商可以對Google提供數位版本,以供後者販售。直到目前,法國電子書銷售大幅落後其他歐洲國家,關鍵原因就是來自版權爭議。
行動商店趴趴GO
- 2012-07-15 00:48
- 工商時報
- 【林國賓】
■挾著小資本與隨時可移動的優勢,愈來愈多造型奇特的4輪卡車穿梭於美國城市街頭,行動商店儼然成為企業家創業的新主流。
■Trucks could become more mainstream as the go-to business model for all
sorts of entrepreneurs.
2年前美國奧勒岡波特蘭社區街頭只要有怪怪的卡車停駐,車上不是賣喝的就是賣吃的,當蘿莉(Vanessa
Lurie)的4輪商店開幕時,民眾以為是賣杯子蛋糕的另一家行動餐館。
顧客上門後卻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車上擺滿方格圖案的小領帶與復古服飾。29歲的蘿莉談到她1969年出廠的Cardinal
Deluxe旅行拖車時指出:「人們以為我是賣麵包糕點的,壓根兒沒想到別的。」
蘿莉將外型時尚的潮車取名為「浪跡天涯(Wanderlust)」,創業2年後生意已經相當穩定,每天平均有100位顧客上門,除了老主顧外,其餘多是觀光客與上街用餐的散客。「沒辦法,誰叫我的店讓人想不注意也難,」她說。
創業維艱 能省則省
最重要的是,行動商店是既省錢又容易的創業途徑,因此吸引愈來愈多像蘿莉這樣的創業家投入。
全美各地也已掀起行動商店的開店風潮,販賣的商品與服務也愈來愈廣泛,許多時尚專家、髮型設計師甚至花商都喜歡在4輪車開店的點子。
史戴芙(Stacey Steffe)原本是在洛杉磯一帶的手工藝品展與農夫市場擺攤賣復古服飾,因而結識了賣珠寶首飾的蘿莫(Jeanine
Romo),她倆發現穿梭於各個市場賣美食的行動商店生意特別好後,決定比照辦理。
「之前只要換個地點就得忙著打包裝卸貨物,我們都受夠了此種做生意的方式,也認為將商品就擺在卡車上販售會是一個不錯點子,」史戴芙說。
兩人先投資2,000美元在二手物品交易網站Craigslist買了一輛1974年出廠的Internationa
Box卡車,再花幾千美元改裝,新店隨即搞定,史戴芙指出:「若是要在洛杉磯開一家傳統實體店面,說真的我們根本沒那個本錢。」
行動商店 愈來愈多
蘿莉也是基於同樣想法決定以車為店,「這樣資本是在我的能力範圍之內。」她也是在Craigslist上買作生意用的卡車,而且只花400美元,她說:「我也想過租個實體零售店面,但實在是貴的嚇死人。」
協助企業家創業與拓展業務的顧問業者Growthink公司創辦人雷文斯基(Dave
Lavinsky)表示,在卡車上開店是一個快速又省錢的做生意途徑,現在更有社群媒體發達的支持,老闆還有不用只等待顧客上門,可以就近服務客戶的行動優勢,「最重要的是行動商店的模式至少可省下好幾萬美元的創業成本。」
由於初期投資成本低,行動商店很快就可以幫創業主賺到錢。蘿莉說,她開店第1年就開始獲利,店內商品售價5到80美元不等,天氣不錯時每天營業額往往都有好幾百美元。
許多企業家認為,行動商店將成為創業主流模式。葛梅茲(Michael
Gomez)就非常看好行動商店的前景,他已申請「行動美髮沙龍(Hairmobile)」的經營執照,並訂下在10年內於全美布建逾2,000輛行動沙龍卡車的目標。
大麻公賣局
- 2012-07-15 00:48
- 工商時報
- 【吳慧珍】
■烏拉圭6月提出大麻國有化的構想,掀起其他國家是否跟進的討論,反映出全球面對高壓緝毒引來更血腥的暴力反彈,亟欲另尋較柔性的手段來打擊毒品。
■Urguary's proposal to legalize marijuana sales─and make its government
the sole seller─reflects a growing worldwide urge to find new and less violent
solutions to an old but more deadly drug war.
宏都拉斯警方5月在美國緝毒總署(DEA)主導支援下,展開強力掃蕩運毒的「鐵砧行動(Operation
Anvil)」,卻發生誤殺4位無辜平民的不幸憾事,其中2人還是孕婦。相較傳統緝毒戰爭經常以血腥收場,南美小國烏拉圭近來研議的反毒新招,或許能在不流血情況下打擊毒品。
烏拉圭想出的絕招是「以毒攻毒」,即立法讓大麻在官方監督下合法栽種販售,成為政府獨占事業,若獲國會批准將開全球先河。
這項被烏國總統穆西卡(Jose
Mujica)視為打擊犯罪的空前法案,用意是對猖獗的大麻黑市交易來個先發制人,再來是索性將烏拉圭人每年高達7.5億美元的呼麻花費納入國庫。
烏拉圭的犯罪率在南美國家中算是最低,但自從毒販把該國當成銷毒到非洲和歐洲的轉運站後,暴力犯罪有惡化趨勢。
藉合法阻暴力犯罪
按烏拉圭政府的規劃,大麻菸只賣給年滿18歲的本國人,且每人每月有購買限額,政府也將嚴格控管大麻生產品質並設立公定價格,販售大麻的稅收會撥作毒癮治療或戒毒經費。
烏國政府認為大麻合法化後有助降低犯罪率的論據是:愛呼麻的人可光明正大向政府買大麻,就不會與賣海洛因和古柯鹼等硬性毒品的犯罪集團有所瓜葛,阻斷毒販利用大麻牟取暴利機會。穆西卡相信,如果提供取得大麻這類軟性毒品的合法管道,有助民眾遠離古柯鹼等一級毒品的侵害。
穆西卡表示:「過去一味禁止的策略已經不管用了,總有人要身先士卒試著這麼做。」烏國國防部長費南德茲6月時曾指稱,拉丁美洲等地區的毒品暴力日益嚴重,全世界緝毒和戒毒耗費的成本持續攀高,其危害程度不亞於毒品本身。
早在4月哥倫比亞美洲高峰會期間,東道主哥國總統桑托斯及其他為掃毒疲於奔命的拉美國家領袖均向老大哥美國反應,華府固守的全面封殺大麻政策不再奏效,該是另謀他法的時候,像是讓大麻合法化。
就連在美國本土,主張大麻解禁的聲浪也有升高之勢。最近民調顯示,現今有半數美國人支持大麻合法化,他們認為大麻就和菸酒一樣,只要不濫用其實沒什麼傷害性。
從葡萄牙10年的實驗來看,大麻合法化對降低犯罪率確有幫助,更何況研究顯示,大麻並非通向海洛因等易成癮毒品的「入門」。
不過將大麻變成國營事業仍潛藏未知風險,太多歷史教訓證明,公營事業經常藏污納垢。77歲的穆卡西總統夠聰明的話,最好還是把賣大麻這檔事交給合格的民間機構,政府只須扮演好嚴格監督的角色。
烏拉圭絕招惹惱華府
美國政府對穆卡西建議不以為然,他在提案中呼籲國際社會考慮讓大麻合法化更惹惱華府。聯合國旗下「國際麻醉藥品管理局(INCB)」也不贊同玻利維亞以習俗為由,開放當地種植和嚼食古柯鹼的主原料可可葉。但美國與聯合國鐵腕緝毒並未讓毒梟勢力銷聲匿跡,反而引來更激烈血腥的暴力反彈,因此愈來愈多國家願意相信,大麻合法化不失為化解毒品暴力的好辦法。
油水帶來錢潮
- 2012-07-15 00:48
- 工商時報
- 【李鐏龍】
■石油財富回籠,帶動伊拉克的消費者社會興起,首都巴格達市內不斷冒出大型購物中心。
■A consumer society fueled by the country's booming oil profits begins
to flourish here.
巴格達市近年來購物中心紛紛成立,高級社區曼蘇爾區(Mansour)一家還在興建中的購物中心,號稱將讓伊拉克境內所有購物中心都相形失色,標榜將成為「讓伊拉克人沉溺於美式消費文化的樂園」。內部除有Ecco鞋子、Zara套裝、Timberland戶外服飾等西方精品名牌外,還將有電玩走廊、包含數家電影院的影城、超過12家的餐廳、1家保齡球館等。
1位最近才光顧過購物中心的母親兼女商人表示,她經常把小孩放置在遊樂區,「可以看著小孩安全地玩耍,同時在店裏買到所要的東西」。她強調,這是在伊拉克少數她敢讓小孩離開視線的場所之一。
對西方速食趨之若鶩
有一間購物中心每周會從約旦阿曼市的麥當勞公司運來1卡車的冷凍大麥克漢堡,因伊拉克境內迄無獲麥當勞及肯德基授權開設的分店,但許多民眾,特別是曾在其他較開放的回教國家居住過者,對這些西方速食卻趨之若鶩。
另外有家購物中心的1樓是超市,2樓賣服飾,3樓賣傢俱及家庭用品,4樓提供美食並闢設1個兒童遊樂專區,5樓是男賓禁入的健身房及美容中心,健身房內有專為想要瘦身婦女規劃的服務,而這也代表著某種的時尚風潮。
有1家還在施工的購物中心,據稱將會巴格達規模最大,已知其內將設有5星級飯店及一間醫院。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市內大型購物中心大興土木的盛況,反映在美軍入侵伊拉克的9年多後,雖然美軍最後一批戰門部隊已在半年前撤離,但美國刻意要在伊拉克培養的消費者社會,已經成形且快速興起。
專家盛讚這是代表伊拉克回歸正常及進步的象徵,歸功於石油出口帶來的鉅大財富。
專家指出,伊拉克政府的收入有逾9成來自出口石油,而該國政治、經濟、社會將日趨穩定,預料石油產量也將快速增加,可望使其政府的年收入在未來5年增加2倍,達到每年逾3,000億美元。
據伊拉克計劃部估計,該國勞動人口中約有三分之一、即約超過500萬人,是吃公家飯,而這個人數仍在擴增中。靠石油財富養活的龐大公務員族群,是伊拉克消費人口的骨幹。
伊拉克各股政治勢力現在爭相以公帑及公職作為鞏固支持者效忠的首要手段。這意味,石油財富增加帶動消費意識高漲及消費者社會興起,這種連帶關係將會愈來愈堅實。
消費主義衝擊回教文化
石油財富回籠,促成消費主義及消費社會興起,也對回教文化造成衝擊。
巴格達市內的大型購物中心,除供當地人體驗美式消費文化及躲避沙漠酷熱外,也是伊拉克境內少數可見年輕男女調情、或是女性癮君子公然吞雲吐霧的場所之一。
大型購物中心的業主通常在入口處會設下嚴密安檢。某業主說:「在伊拉克,情況仍不穩定,仍然不能不經檢查就放人入內。安全是最大的挑戰。」
經濟學家及其他專家等也擔心,石油財富得來容易,將弱化伊拉克政府扶植生產性事業的意願,也將助長本就嚴重的官員貪污問題。
貿易衰退的年代
- 2012-07-15 00:48
- 工商時報
- 【于國欽】
■全球貿易的起落與各國GDP走勢息息相關,二次石油危機導致1982年全球貿易衰退,美、德等國實質GDP亦呈衰退;亞洲金融風暴後,1998年全球貿易衰退,韓、港、星經濟也呈衰退。
■英國經濟學家巴爾本在三百年前認為貿易衰退的原因在於政府的禁令多、利息高。時至今日,自由貿易風行,貿易衰退已無關禁令多、利息高,而是源於全球金融投機太猖獗。
17世紀的經濟學家認為商品貿易是檢驗經濟是否繁榮的試金石,靠著貿易,阿姆斯特丹由一個貧窮的小漁村躍升為歐洲主要城市。近半個世紀隨著自由貿易,全球出現了許多的阿姆斯特丹,貿易改變了世界的經濟版圖。
全球商品貿易40年來成長54倍,1971年全球出口總額僅3,213億美元,2011年已升至17兆7,587億美元,人類社會隨著貿易往來而日趨繁榮,但在這期間,全球卻也歷經了4次的貿易衰退。
金融投機 造成風暴
我們有時很難理解,地球上的人口如常的增加,工廠裡的機器如常的運轉,海上的貨船如常的航行,何以會出現貿易衰退?細察之下可以發現,原因不在實體經濟,而在於金融投機及地緣政治所形成的風暴。
這四次全球貿易衰退的年代依序是1982年的二次石油危機、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2001年的網路泡沫幻滅、2009年的全球金融海嘯。
我們可以努力的工作,但沒有人能預期中東的變局,1970~1980年忽而有以阿戰爭,忽而有兩伊戰爭,國際油價就在恐慌中扶搖直上,形成了兩次石油危機,1975年首次石油危機重創全球經濟,各國貿易走緩,至1982年,全球貿易已氣息奄奄,出現7.3%的負成長。
1997年秋亞洲金融風暴席捲全球,東亞各國經濟疲困,導致次年全球貿易陷入衰退,不過這回歐洲受創較輕,德、法出口依舊成長,而受影響最大的還是亞洲各國,台灣這一年的出口衰退幅度高達9.4%,日本也衰退7.8%。
亞洲金融風暴自谷底復甦,網路科技隨之興起,美歐高成長、低通膨的完美境界被經濟學家譽為「新經濟」,惟過度的金融投機讓新經濟成了網路泡沫,2001年泡沫破滅,全球貿易再陷衰退,由於亞洲是全球資訊產品生產的重鎮,受創最深,這一年台、韓、日的出口衰退皆逾一成。
近40年來全球貿易衰退最嚴重的時期發生在2009年,全球貿易衰退22.7%,這同樣也是過度投機所造成的,由於這次風暴的中心在美國華爾街,因此衝擊的範圍及力道皆遠遠超過前三次,舉世哀鴻遍野,台灣、日本的出口衰退更逾兩成。
貿易衰退頻率急速升高
從過去40年的四次貿易衰退看來,引發貿易衰退的原因與金融投機息息相關,更令人憂心的是,貿易衰退的頻率正急速升高,以往30年才出現一次衰退,但晚近十年內就出現三次,這顯示在金融投機盛行的今天,全球經濟已無寧日可言。
金融海嘯所引發的貿易衰退才過兩年,未料今年上半年台灣出口又下滑4.7%,南韓出口幾近零成長,歐盟27國的內部貿易於3、4月也跌跌不休,全球貿易隱憂重重。
40年來貿易衰退的歷史說明一件事,那就是只要投機熱錢繼續在全球翻雲覆雨,世界貿易就會繼續動盪以致於蕭條,如此看來,接下來第五次、第六次的貿易衰退,恐怕也已為期不遠了。
蘋果又綠了 重返環評機制
- 2012-07-15 00:48
- 工商時報
- 【記者蕭美惠/綜合外電報導】
由於先前退出EPEAT環評機制,引發舊金山等美國政府機關和學校揚言拒買蘋果產品,包括麥金塔電腦和平板電腦iPad,蘋果上周五迅速認錯,重新加入EPEAT。
電子產品環境影響評估工具(EPEAT)是由美國環保署所公佈的一項環境績效評估工具,其包含23指定指標和28選定指標共51項指標,涵蓋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和電腦螢幕等電子產品。美國政府並要求政府機構採購電子產品時必須選擇擁有EPEAT註冊的電子產品,比例高達95%。
蘋果硬體工程資深副總裁曼斯菲德(Bob
Mansfield)在公司官網聲明中說:「我們最近接到許多忠實顧客反映,表示得知我們退出EPEAT認證機制而感到失望。我承認,這是個錯誤。」
EPEAT執行長佛瑞斯比(Robert
Frisbee)表示,客戶直接向蘋果反映,是促使蘋果重新加入的「關鍵環節」。他表示,美國公家機關是蘋果的大客戶,他們是說服蘋果的有力人士。
蘋果在上個月突然退出該機制,並且沒有提出理由。
舊金山市府資訊長華頓(Jon
Walton)10日受訪時指出,蘋果抵制退出EPEAT環評審查後,舊金山50個市府部門與2萬8000名員工將不得以公帑採買蘋果的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甚或螢幕。華頓指出,舊金山市府已向蘋果反映。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Berkeley)的技術服務部門主管艾立遜(Bill
Allison)透露,加州大學身為全美規模最大的公立大學,正考慮是否停止採購蘋果電腦,因按照校方規定,所採買的電腦必需符合EPEAT標準。
蘋果發言人休奎(Kristin Huguet)日前表示,該公司產品符合其他嚴苛的環保標準,包括美國政府的能源之星(Energy
Star)節能計劃。
新科技公司 群聚洛杉磯
- 2012-07-15 00:48
- 工商時報
- 【記者陳穎柔/綜合外電報導】
CNBC網站報導,充滿陽光、沙灘與海浪的洛杉磯已逐漸形成科技業中心,當地的聖塔莫妮卡市打出矽灘(Silicon
Beach)的名號,頗有與矽谷一別苗頭的意味,並有機會產生科技磁吸效應,成為新設科技公司聚集之地。
Paypal前主管亞當(Tony Adam)就前往矽灘創立出租辦活動地點的網站EventUp,他指出,洛杉磯創造品牌和販售點子的能力甚佳,大家又相互提攜。自矽谷移居矽灘的魏爾(Michael
Weir)在此設立企業軟體公司Sparqlight,他表示,多年來人們來洛杉磯實現夢想,所以為何這裡不會是人們實現科技夢想之地?
其實全球娛樂之都暨全美第2大都市洛杉磯是知名電玩公司Activision等科技業者的公司總部所在地,但從未形成如蘋果、Google及其他科技業者之於矽谷,又如亞馬遜和微軟之於西雅圖、Groupon之於芝加哥的巨大磁吸效應。
因此科技育成公司莫不期盼當地其中1家新設科技公司能夠大紅大紫。就在6月,南加州2家科技公司Savings.com和Gaikai,分別以數億美元轉手。
Google不久前將科技團隊及業務團隊搬至矽灘醒目的Binocular大樓,租用約2,810坪辦公空間。根據媒體報導,Google將在附近再租用同樣大小的辦公空間。
與此同時,臉書(Facebook)打算在矽灘以南數公里處另闢據點。
Sparqlight的魏爾表示,大家都希望公司所在地有世界級公司駐點,Google將會吸引人才前來矽灘,並釋出人才,然後矽灘可能出現更多新設科技公司。
MySpace前執行長瓊斯(Mike Jones)目前經營提供資金、專業知識及辦公空間給新設公司的科技育成公司Science,他表示,矽谷有大量經驗極為豐富的創業家,當地有極佳的支持網絡,並有相當大的投資人基礎,能夠支持尚屬早期階段的新設公司。
隱姓埋名的海爾
- 2012-07-15 00:48
- 工商時報
- 【廖珪如】
■青島海爾全集團230億美元的總營業額中,26%來自海外。有30%的美國家庭擁有海爾產品。青島海爾認為,其成功之道在於「隱藏中國身分」...
青島海爾在中國大陸的市場佔有率為25%,該集團坦承,其海外成功有一部分是因為多數全球消費者不知道它是一家中國企業。海爾海外市場總監李攀表示,「我們從不強調這點」、「我們不否認這點」,但也不去強調它。
海爾的經營手法大受外媒稱讚,如英國金融時報就稱,海爾成功策略目標是全球家電市場的中高端,不像其他在低端市場周旋的低價中企。
海爾電器表示,源自中國漢字「海」的這個名稱聽上去像德文,無非是一個巧合。這種機緣巧合可以成就一個品牌,也可以毀滅一個品牌。名字聽上去像中國牌子的企業進軍海外時,重大障礙就是:不管是製造微波爐還是微晶片,它們都被視為與那些用毒奶粉毒害嬰兒、從而讓中國聲名狼藉的企業是一路貨色。
不僅低價 更要物超所值
但推動該集團在不到25年內就成為全球頂級大家電品牌的,遠不僅僅是幾個聽上去像德文的母音。1984年,這家企業還只是一家瀕臨倒閉的小廠。
李攀表示,海爾專注於品牌塑造,而不僅僅是銷售產品;在「物超所值」,而非僅僅是低價競爭;青島海爾在世界各地投資於10個研發中心,這一切都讓該公司與中國其他製造商區別開來。
海爾副總裁、歐洲區首席執行官勒內.奧貝坦(Rene
Aubertin)表示,海爾會嘗試吸引歐洲高端消費者。海爾也吸收了比較年輕的設計師,並贏得一些設計獎項,來博取消費者青睞。
包括研發「能夠對入室行竊者拍照的空調」,到特地為美國市場設計擁有一層抽屜專門放比薩餅的冰箱,海爾都想方設法標新立異。這讓青島海爾受到了歐美消費者的認可。有消息顯示,英國消費者權利組織「Which」,將海爾的一款冰箱評為「最值得購買的商品」。
但這僅是海爾創新產品的極少數案例,除此之外,海爾集團針對日本年輕單身群體生活習慣推出的小容量洗衣機,被使用者譽為「個人洗衣間」;針對歐美消費者體型高大、不便彎腰的特點,海爾集團研發出全球機身最高的複式滾筒洗衣機,使用戶無需彎腰即可輕鬆取放衣物;為滿足歐洲消費者更便捷地取放食物的需求,海爾集團推出的義式三門冰箱創造性地採用了直開型抽屜式設計,引發了中外電器企業的競相模仿。
打造歐洲家喻戶曉品牌
青島海爾目前希望擴大在歐洲的銷售額,過去5年,海爾歐洲的市場佔有率提高了1倍多,但仍僅占大型家電市場的1%,落後於日本的松下
(Panasonic)和夏普(Sharp),這兩家日本公司各自占歐洲大家電市場的1%多一點。海爾的計畫是瞄準家電市場的中高端,而非傳統上以價格競
爭為主的中國大陸企業所瞄準的低端市場。
青島海爾方面表示,公司還有機會把自己打造成在歐洲家喻戶曉的品牌-在多數消費者搞清楚它來自中國之前。
紅酒投資的泡沫危機
- 2012-07-15 00:48
- 工商時報
- 【黃欣】
■大陸富豪前幾年熱中的紅酒投資狂潮,隨著去年紅酒價格下跌,近期出現退燒跡象。
紅酒投資近幾年興起成為顯學,不少大陸富人與明星附庸風雅買進法國酒莊當莊主,加上金融機構紛紛推出各類紅酒投資基金、理財產品,以及各地紅酒交易中心紛紛進場,紅酒投資門檻一降再降。但過熱的紅酒投資市場,背後醞釀的泡沫化危機正逐漸升溫。
據悉,過去3年,由於大量的大陸熱錢湧入國際紅酒市場,大幅推高了紅酒價格。以法國知名酒莊拉菲集團來說,從2006年2010年,旗下各年份期酒價格翻了近8倍;且紅酒現貨市場在經銷商不斷轉手加價下,到消費者手中的價格也翻上了幾10倍。
名人瘋投資紅酒酒莊
大陸投資紅酒的名人相當多。早在1997年,前中信資源控股董事長郭焱,就以800萬美元買下法國波爾多右岸的酒莊,之後又陸續買下2個法國酒莊。2011年,大陸籃球明星姚明宣布在美國納帕谷成立葡萄酒業公司「姚氏酒莊」,並首度推出以「姚明」(Yao
Ming(R))為品牌的創業酒。
2011年,大陸影星趙薇也花費400萬歐元購買法國波爾多聖艾美濃產區Chateau
Monlot酒莊。近期還傳出大陸影視小生黃曉明在2010年集資7,000多萬元人民幣,引進法國5大酒莊紅酒拍賣,且1年淨賺1,500萬元人民幣。
儘管大陸名人投資紅酒看似成績不斐,但彭博資訊顯示,6月底的英國紅酒指數(Liv-ex100
Fine Wine Index),降至265.12,降幅達4.73%,這不但為該指數連續4個月下挫,更創下2010年3月以來的28個月新低。
由於該指數是以100支或500支具代表性酒莊出產的紅酒價格作基礎,因此和紅酒投資熱度的相關性極高;且因高端紅酒的愛好者多為金字塔頂端人士,因此該指數的連番下跌,也被視為富裕階層對紅酒消費意願逐漸降溫。
尤其法國二、三級的酒莊被大陸富人大舉進駐後,幾個法國的老牌一級酒莊對於大陸投機客更是警覺,甚至為了打破「買漲不買跌」的投機心態,今年4月法國波爾多各大名莊發布的2011年期酒價格,下調幅度高達40%到50%。
且炒短線的紅酒投資方式,也讓不少法國酒莊對大陸人敬謝不敏。一位法國波爾多酒莊的負責人就透露,若是該年份酒類價格不如預期,大陸投資人「悔單」案例時有所聞。就連大型的糧油央企,都曾在2010年向法國一級酒莊認購了1,000萬歐元期酒,最終卻沒有付錢交割的情況。有紅酒中的「LV」之稱的拉菲集團,其出口部總裁Michel
Negrier更直言,紅酒市場不歡迎投機者,更不歡迎盲目「中國錢」。
外國酒企不歡迎中國錢
事實上,隨紅酒投資愈加火熱,各種利空因素逐漸浮上檯面。舉例來說,紅酒投資缺乏退出機制、且大陸紅酒現貨受假酒和走私酒雙重擠壓、期酒價格越來越透明壓縮了部分投機者的利潤空間等等,都是早已存在的問題。再加上各類紅酒投資基金、理財產品紛紛進場,紅酒投資門檻一降再降,紅酒投資「平民化」的背後,顯露出更大的泡沫化風險。
也因投資紅酒的獲利逐年下降,不少投機人士開始將目光轉向其他目標。還有部分熱錢則轉移到其他酒類。一位香港紅酒仲介商就說,過去1年,大陸投資客對「單一麥芽威士忌」展現濃厚興趣。且大陸現在排名前10位的單一麥芽威士忌品牌,價格已然悄悄翻揚1.5倍。唯一能確定的是,在「熱錢淹腳目」的大陸,可說是「什麼都炒(作)、什麼都不奇怪」。
都市才是我的家
- 2012-07-15 00:48
- 工商時報
- 【陳穎芃】
■美國年輕人逐漸放棄在郊區購屋,改在交通便捷的都市享受租屋生活,也讓去年美國都市人口成長率自1900年代以來首度超越郊區。
■For the first time in a century, most of America's largest cities are
growing at a faster rate than their surrounding suburbs.
28歲的金恩(Jaclyn
King)是美國丹佛一家醫院的專案主管。她從小在丹佛郊區長大,而她父母20幾年來每天搭火車通勤45分鐘到市區上班,但現在的她一點也不想在郊區定居,寧願選擇和未婚夫在丹佛市區租屋。
她表示:「我喜歡都市的一切,無論是音樂會、工作機會或各式餐廳,這裡一應俱全。」
在美國經濟停滯不前、失業率偏高的環境下,愈來愈多年輕人背負學貸又屈就低薪工作,使得成家時機一延再延,而購屋的夢想也離他們愈來愈遠。與其辛苦在郊區買房還要每天長時間通勤上班,他們寧願選擇不受約束的短期租屋,以便就近享受都會生活提供的便利。
租屋世代 都會成形
於是美國18到29歲的年輕人逐漸像金恩一樣成為社會學家口中的「租屋世代」,而房地產開發公司也嗅到這股商機,開始在各大都會區推出主打年輕上班族的出租公寓,使得美國都市人口在年輕人進駐後明顯成長。
美國人口普查局6月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0至2011年間美國都市人口成長1%,其中居民超過10萬人的大型都會區人口成長率達1.3%。同一期間,美國郊區人口成長率為0.9%,是1900年代以來首次都市成長率大過郊區成長率。
資料也顯示,去年美國51個大型都會區中有33個都會區的市區人口成長率等於或大於郊區人口成長率,和10年前只有5個比起來明顯增加。
截至去年7月1日為止,美國約有62%人口居住在人口普查局定義的都會區,且全國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在居民超過5萬人的都市。2010至2011年間美國主要都市中以紐奧良的市區、郊區人口成長落差最強烈,其都市人口成長3.7%,郊區人口僅成長0.6%。其他包括亞特蘭大、丹佛、華盛頓等都市也有明顯郊區人口落差。
不用開遠車 就可辦好事
在丹佛長大的33歲建築師法費德(Symm
Vafeades)在郊區短暫生活後,近日也決定搬到都市租屋。他表示:「我偏好住在都市,因為這裡有很多事情不需開車就能辦到。」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學家紐曼(Katherine
Newman)也在近期著作中表示,2009至2011年美國29至34歲的年輕人中只有9%申請到首次購屋房貸。她表示:「年輕人連頭期款都付不起,也賺不夠錢繳房貸。未來很長一段日子他們將繼續租屋。」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人口分布學家佛雷(William
Frey)也表示:「形象受到年輕人歡迎的都市,以及就業成長、文化設施完善、交通便利的都市都將持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