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觀光有撇步
- 2012-03-18 00:45
- 工商時報
- 【林福吉】
當前全球經濟再度上演2009年與2010年的類似戲碼:先進國家寬鬆貨幣政策,導致新興市場陷入惡性循環,先是吸引尋求收益的投資人短期資金湧入,結果使這些熱錢湧入的政府,出手干預貨幣市場,同時又形成通膨力量。
3H全球集團認為,高油價正逐漸取代歐債危機,成為阻礙亞洲經濟成長的最大隱憂,使全球經濟尤其新興市場國家面臨消費者需求降溫、出口下滑與通膨復熾三大威脅。北京不再堅守經濟增長「保八」慣例,有其務實面對內外經濟情勢劇烈轉變,調整步伐的重要意義,但也說明,在一定程度上受困於複雜情勢,進退兩難的無奈。是否能展現治理經濟能力與改革能力,度過經濟難關,2012年無疑是最關鍵的一年。
去年來台觀光旅客突破600萬人次,觀光業被讚譽為最具經濟價值的無煙囪產業,近幾年急速竄起的土耳其觀光業對GDP貢獻度高達40%,顯示觀光產業價值更勝於國際貿易。台灣觀光的真正優勢在於文化、歷史、美食、民宿、醫療、婚旅、觀光工廠、花卉蝴蝶等生態多樣性,甚至小鎮小城的驚奇之旅,這些都是打造主題式旅遊的最佳題材。加拿大「渥太華公民報」在旅遊版刊登專文介紹自行車遊台灣,指台灣從狹小島嶼轉型為自行車騎士天堂,文章中表示,高鐵和台鐵讓遊客可有完整的環島之旅,而穿越壯觀的太魯閣峽谷,攀登數千公尺山峰,才真正考驗勇氣。多元的主題式旅遊,足以讓外國觀光客深度體驗台灣多元之美,留下感動與瘋狂。
3H全球集團日月潭、阿里山渡假村會館以觀光休閒產業為平台,操作房產地產的資產管理。並在2007年6月推動「大地能量體驗感知全旅行系列」至今,從台灣的來龍、去脈到財庫所在並延伸至中國大陸九個區域核心城市的遊程暨投資考察。藉由山川、大地及在地旅遊的風貌來「探索自己、體驗世界、創新未來」。3H期許結合台灣的山川大地「硬實力」與歷史文化人文「軟實力」,促進台灣觀光休閒產業的創新發展,並將此產業等同於國際貿易的新視野來擘畫國家新戰略藍圖。
免費的3H「全民財富講堂」3月24日下午2點在台北遠東飯店B1怡東園舉辦,歡迎參加。報名電話:(02)5555-3666、(04)3501-5558、(07)9511-988。3H網站:www.3h-global.com。
台韓經濟二十年
- 2012-03-18 00:45
- 工商時報
- 【于國欽】
■在世貿組織(WTO)這個多邊貿易體系裡,要求會員須一視同仁對待所有會員,此即最惠國待遇(MFN),為加速貿易自由化,GATT第24條及GATS第5條特別讓FTA享有MFN原則的例外。
■WTO這個多邊體系經過八個回合的貿易談判,多數已開發國家平均關稅稅率已相當低,以2009年而言,美國、歐盟所進口的工業產品總值裡,就已有高達半數享有零關稅待遇。
隨著美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生效,台韓的競爭將進入新階段。多數人總以為缺了FTA,台灣在這場競賽裡將居於下風,但從各國實施FTA的經驗研判,應不致於如此悲觀。
不容否認的是,FTA藉由互免關稅,確實有助於雙邊貿易,提升彼此的市場占有率,但簽署的兩造是否就因此使自己的競爭力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並且超越所有競爭對手?很難說。
1994年生效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讓墨西哥商品在美國市場占有率由6.7%一路升至2000年的11.1%,這項協定提升了墨國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惟值得注意的是,協定的另一個簽署國加拿大在美國市場的表現卻沒有想像中的好,反而由1993年的19.2%,降至2011年的14.3%。
不需為了FTA 委曲求全
由此可知,影響一國競爭力的因素甚多,除了關稅之外,產業結構、產品品質、技術層次及通路策略也同樣重要。換言之,沒有簽署FTA只是減少一分優勢,並非失去一個市場,還不到需要呼天搶地的地步,政府決策者更無需自亂陣腳,為了簽署一紙FTA,而委曲求全的向美、歐做出什麼承諾。
我們只要回憶過去20年台、韓經濟競爭的經驗即可明白,這段期間韓國並沒有與主要貿易夥伴簽署FTA,但卻依然有凌厲的競爭力,快速地在美、歐及大陸市場超越其他對手,如此不可思議的成長力量,並非來自FTA,而是來自其綜合的國力。
台灣在20年前,幾乎每項經濟指標都在韓國之上,1990年台灣人均GDP達8,086美元,比南韓高出2,000美元;出口規模672億美元,也高於南韓;在美國市場占有率4.6%,遙遙領先南韓;在大陸市場占有率12.2%,更足足是南韓的2倍。
1990~2000年這十年間,南韓還曾被亞洲金融風暴波及,1998年韓元急貶、出口驟降、外匯流失、失業狂升,當人人皆以為漢江奇蹟沉入江底之際,南韓已走出風暴,不僅韓流風靡亞洲,出口也大幅成長,於2001年在美國市場占有率超越台灣,2004年在大陸市場追上台灣,台灣長期居於領先地位的人均GDP更在2005年被南韓迎頭趕上。
擴張版圖 不能單靠FTA
遙想十多年前,台灣出口還領先南韓,但是去年台灣出口3,083億美元,竟只有南韓出口規模5,578億美元的一半,彼長我消的態勢極為明顯。十多年來台韓經濟版圖的變化,無關FTA,這說明外貿競爭力的強弱,終究是取決於政府的總體政策及綜合國力,沒有FTA,在多邊貿易體系的最惠國待遇下,照樣可以打美好的仗。
FTA確實可以創造出口的優勢,但別忘了它也將帶給內需產業可觀的壓力,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當我們寄望別人降低關稅時,別人豈不也會要求台灣這麼做?求人不如求己,自助而後天助,此刻政府與其低聲下氣乞求美、歐洽談FTA,倒不如研提可行的總體經濟政策,讓人刮目相看。
外來投資春去春回
- 2012-03-18 00:45
- 工商時報
- 【李鐏龍】
■歐洲儘管債務危機纏身,部分國家經濟也瀕臨衰退,但許多全球性企業仍維持或擴增在歐洲的投資。
■Many global companies say they are maintaining or even increasing their investments in the euro zone and elsewhere on the Continent.
歐洲因為經濟活力減退、銀行體質弱化及希臘倒債陰影揮之不去,這些問題加起來又可能再度引爆類似雷曼倒閉所引發連鎖流動性危機,因此外來直接投資額(FDI)在先前明顯減少。
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D)統計,2010年歐洲的FDI較前一年劇減近20%,同年北美地區受惠於經濟開始出現翻揚跡象,FDI較前一年暴增44%。
不過現在,隨著歐債危機逐漸趨緩,已頻頻傳出大型跨國企業新增對歐洲投資的消息。
山姆大叔 又回籠歐洲
2011年夏季,美國化工大廠陶氏化學(Dow Chemical)公司投資1,000萬歐元(約1,320萬美元),在西班牙東部海岸、巴塞隆納西南約50哩處,興建海水淡化(脫鹽)研究中心,研發廉價生產潔淨淡水的新方法。
陶氏化學這項新投資案,相較於該公司在歐洲的其他投資案,規模雖然小得多,卻代表大型跨國企業仍然在歐洲看見了機會,才願意在甚至是西班牙這種經濟深陷困境的國家投資。
許多全球性企業都宣稱,仍然維持或增加對歐元區或歐陸其他地區的投資。
跨國企業日益增加對愛爾蘭的投資,因經濟發展探底為愛國帶來前所未見的成本競爭力。微軟最近投資1.3億美元擴充位在愛爾蘭都柏林市外的資料中心。禮來藥廠(Eli Lilly)計畫斥資3.3億歐元在愛爾蘭寇克(Cork)市設生化製藥廠,創造數百就業機會。
不過大體上,企業在對歐洲投資時,仍有偏好英、德、荷、比、盧等北歐富國的趨向。
美國奇異電器(GE)認為德國是歐債危機風暴中的避風港,正投資3,000萬歐元擴大在德國進行能源、航太、醫療等科技的研發,另也投資5,600萬歐元擴張在德國的營運。
歐洲最壞情況已過?
據分析師、企業界主管及經濟學家指出,中國、印度、巴西、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地的企業或是錢滿為患的投資基金,近來增加買進歐洲的資產,更在整個歐盟內找尋基建、科研、製造等的投資機會。
據統計,歐洲在2011年首度擠下美國,成為中國資金的最大境外投資地區。
印度最大科技顧問暨承接委外企業Infosys,計劃加碼投資數百萬歐元於該公司視為核心的北歐市場,今年準備在歐洲增聘數百人。
歐洲本土企業也未缺席。法國輪胎大廠米其林(Michelin)的財務主管表示,該公司計畫今年內起將擴大投資於歐陸的工廠、設備及研發,包括未來5年將斥資5,000萬英鎊(逾7,900萬美元)升級在英國的工廠,也在評估擴大對東歐地區投資的可能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