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9-13 14:49:23| 人氣8,10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送愛到西非-連加恩的故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送愛到西非-連加恩的故事

■可名.慶臨 專訪(曾雪蘋 整理)



去年,網路及媒體盛傳外交替代役男連加恩在非洲垃圾換衣服、掘井等服務事蹟後,許多人對學醫的年輕人到非洲及幫助非洲百姓的事感到好奇,以下是他的故事。
非洲之行從禱告開始


我國的外交替代役男於民國八十九年開始,始因於陳總統去非洲訪問,發現政府派駐當地的醫療隊成員年齡層偏高,於是回國後積極推動外交醫療替代役,希望受過專業醫療訓練的菁英學子,透過醫療服務,拓展國家的外交。連加恩是第一屆的三位申請者之一,且被派駐到遙遠的西非貧瘠古老國家─布吉納法索(Burkina Faso)。
加恩於陽明大學醫學系七年級時,國科會到他實習的醫院榮總簡報替代役,加恩聽後思忖,去西非比在國內當軍醫更能學到熱帶醫學及法語,而且可以接觸到不同文化的風土人情,是有高挑戰性的工作。巧的是,之前有一位學姐正在蘇丹宣教,曾詢問加恩是否想去西非宣教,說了這話後就為他禱告。加恩為了更清楚上帝對這件事的引領,禱告了兩年。

愛從百姓需要開始


二○○一年十一月,加恩到了布吉納法索,學了三個月的法語就緊急上陣。
當時正流行虐疾及出血性蛇毒,有五個省鬧血荒,「輸血協會」醫療機構為了鼓勵人們挽起袖子捐血,特別請加恩以外國醫生身份卻自動捐血救人為典範,透過電台呼籲民眾踴躍捐血。捐血救人的加恩,開始深入民間,瞭解最迫切亟需協助的地方。
他發現,當地環境髒亂、人民生活窮困、物質缺乏、穿著破爛,加恩心中產生憐憫的心,卻不知該怎麼幫助他們,只得每天跪在小紙板上向上帝禱告,求上帝賜給他智慧及勇氣。
曾有慈善團體送衣服到那裡,結果未到窮人手中,就被賣掉了。為了徹底解決這些問題,他在當地舉辦了「垃圾換衣服」的活動,衣服的來源是透過台灣的雙親奔走及所屬台北榮星長老教會的支持,發動募捐舊衣服。後來還透過電視、廣播、報紙媒體的報導,引起全球的注意。
以致於一千五百多箱的衣服,從台灣、美國等世界各國,寄到布國及榮星教會,一百六十萬的郵費也是由弟兄姊妹及各界支援的。
加恩藉此機會在當地推動撿垃圾行動,每三包垃圾換一件衣服;他在發衣服前告訴當地人民,這些衣服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愛心。發衣服的前一天,加恩找木工搭台子,向電台買廣播時段,租音響、帳蓬,邀請當地的官員當嘉賓發第一件衣服,並請來當地教會的牧師分享上帝的愛,且當場邀請人決志信耶穌。
衣服未發完,布吉那法索的街道上已看不見垃圾,而每個人都歡喜快樂的穿著受贈的衣服亮相,走在街道上就像是國家的大慶典般喜氣洋洋。
用衣服換來的垃圾袋,到了加恩手中,變成可利用的再生資源。他邀請人教導當地婦女、失業青年,用回收的垃圾袋編織成洋娃娃及皮包,當作產品出售。他不但積極去做,還從台灣來的金援買了一公畝地,作為職業訓練的教室及展示場,職訓中心目前仍在興建中。

掘井供水滋潤居民乾渴


Latou村,住著三千居民,共用一深一淺兩口井,前年三月,由於乾季致淺井枯乾,深井也同時壞了,居民沒錢修舊井、鑿新井。孤兒院中十五歲以下沒有就學的小孩,每天早上四點就驅著小驢車到距離當地來回八小時的別村打水,中午回來後,休息兩個小時再去打水,等於一天有十幾個小時都在攝氏四十幾度的高溫下找水。加恩看到此情,決定為村民鑿一口井。
由於地理與氣候關係,當地不易找到水源,挖井除了要取得當地居民的同意,經費高、還必須有水利專家及儀器的探測,更要講關係,因此,困難重重。
加恩原與當地一家公司談判,以台幣二十萬(等於四百萬西非法瑯) 開闢一個深口井,但是對方主動提出以黑市價用公司儀器才願意掘井,因此沒有達成共識。掘井之事遇到阻礙,加恩除了禱告,也向台北求援。
經過一波三折後,結果由伊斯蘭銀行出錢,伊朗專家監督,當地得標的挖井公司執行工程。這口井是平常水井出水量的兩倍多,而水質經過化驗可以生飲。
加恩又挖掘了另一口井,是由台北一位鄭先生送給妻子的生日禮物。為了感謝捐助者的愛心,加恩特別用法文土語在井口邊寫著「從台灣教會來的愛」幾個字。
而這口新井旁原是荒地,開墾後種了許多綠色大白菜和茄子。豐收時,孤兒院的小孩還請加恩到場慶祝呢!此外,加恩常到孤兒院幫忙,以專業醫療愛滋病患。

設立孤兒院收容孩童


西非有許多的孤兒,被寄養在親戚家,不但被忽視、也沒有機會受教育,只能一輩子在村中耕種。
造成許多孤兒的原因,是當地男人都三妻四妾、生養眾多,卻因為愛滋病蔓延,導致許多夫妻相繼過世,遺留嗷嗷待哺的孤兒。建立孤兒院,刻不容緩。
加恩把西非的需要,照常帶到上帝面前,也傳回台灣,有一對基督徒夫婦受到上帝愛人的感動,為孤兒院成立奉獻六十萬經費。加恩就靠著這第一筆經費,開始籌備孤兒院的設立工作。

連老祖母的願望及上恩禱告室


許多人對加恩擁有人人稱羨的醫學專業,卻肯謙卑到偏遠落後的國家幫助當地人們的善行感到好奇?其實,追述連家族史,就不難找出原因。
六十年前,加恩的祖父在英國領事館當廚師,不幸於加恩的父親兩歲時去世。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祖母帶著七個孩子,靠著以黑糖加鹽水製成的醬油為生,生活相當清苦。幸好當時有宣教士的幫助,他們全家認識了上帝,並平安度過艱難的生活。上帝照顧孤兒寡婦的恩典,連家不敢忘懷,三代都敬虔愛神。連老祖母活到九十四歲才過世,她生前的心願是建立孤兒院;加恩在西非建孤兒院的主要動機,就是來自祖母的願望。
連家,除了老祖母愛上帝,連爸爸(連益雄醫師)、連媽媽(胡美華)也是虔誠愛神、凡事禱告交託給上帝的基督徒。連益雄醫師在加恩很小的時候,就常帶著全家到處義診。受父親影響,加恩上大學後,經常利用寒暑假參加如十字軍、信望愛社等舉辦的義診,幫助偏遠地區的居民。
連醫師夫婦並於一九九○年在診所樓上成立「上恩禱告室」,每週三、四早上十點,七、八坪大的房間,湧進各教會的弟兄姐妹,一起為國家、社會、教會、家庭守望禱告。透過禱告,他們屢屢經歷上帝的神蹟奇事。自從加恩到了西非後,他們也在此迫切為他在那兒的工作禱告。

愛心串串不止息


加恩表示,有眾人的禱告做後盾、有所屬教會的豐富資源,他才能為非洲人民做點什麼。榮星長老教會為了將衣服送到非洲,不但成立衣服轉運站,教會黃顯光牧師更是經常為捐衣的民眾逐一做祝福禱告。
加恩在經過撿垃圾換衣服、掘井這一連串的事蹟後,在代禱信上寫著:「現在回顧這個故事,覺得整個過程是很平順的,沒有用上什麼心機巧思去掙扎,沒有特地去搭線牽關係,就像上回寫給大家的信說的一樣,就是該做的事來了,就把它做一做,然後等上帝的恩典。我覺得這樣的方式活著,真不錯,將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很多日子要過,我想我還會繼續這麼作。」

〔後記〕今年六月即將退伍的加恩,回台灣短暫停留後,將自費再到西非,繼續完成孤兒院及職訓中心的設立。目前這兩項經費不足,亟需各界關心。



(本文整理自可名、慶臨主持,每週一至六09:00-10:00播出的「佳音傳送」節目內

台長: Yvonne
人氣(8,10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