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12-06 10:24:58| 人氣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失焦的選舉,變質的媒體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立委和縣市選舉落幕,各政黨有贏有輸,雖然不少國際媒體稱這是有史以來台灣最「乾淨」的一次選舉,但它們也不忘揶揄,這也是台灣有史以來政黨政見最「乾淨」的一次選舉。

第一個「乾淨」指的是政府大力掃盪候選人賄選買票行為,所導致的乾淨選風;而第二個「乾淨」帶有嘲諷意味,它指的是各政黨在選舉期間拚命打口水戰,以致於選民根本不知道候選人個別政見或者政黨對台灣的未來願景。令我們好奇的是,促使第二個「乾淨」發生的原因是什麼?答案除了是台灣政黨既有的惡鬥文化之外,另一個就是媒體為了競逐利潤而讓所有議題激化的傾向。

由於今年的選舉適逢經濟不景氣,各政黨慣有的媒體文宣戰因銀彈不足而欲振乏力,然而為了炒熱選戰,各政黨開始運用扁宋連李四大天王的群眾魅力,設定選舉議題。於是我們看到,這四大天王不斷在各種造勢場合丟出與民生無任何關係的議題或者彼此謾罵攻擊,而媒體也因為政治立場或營利的理由,不知反省和批判地加以全盤接收,甚至為了四大天王話中的語病,而讓政治明星佔用黃金時段的叩應節目大打口水戰,激化敵對意識。過去的經驗證明,議題的激化有助於收視率的提升,而收視率是媒體的經濟命脈,議題激化和收視率的交互作用,因此成為媒體的運作邏輯。

哈伯瑪斯曾期許媒體應作為一種「公共領域」,並指「公共領域」的構成要件包括:民眾自由參加、平等進用媒體、理性討論能力、彼此溝通誠意,加上討論之議題須符合公共利益。檢視台灣媒體在選舉期間的表現,我們發現媒體已成為少數人發聲或權謀運用的場域,媒體所呈現的議題大部分也是這些人權謀運作和媒體利潤競逐下的結果,根本沒有經過民眾充分的討論,因而不符合公共利益。換言之,媒體的表現距離「公共領域」的理想甚為遙遠!

在同一時間,我們也看到內湖公共電視台為原住民候選人所舉辦的電視政見會,在媒體充斥口水而沒有「牛肉」的選戰中,這樣的電視政見會具有兩種意義:首先,它讓選戰中淪於邊緣的弱勢族群有平等近用媒體的權力;其次,它讓競選資源不充裕的候選人有機會向選民表達未來的願景,並且透過候選人之間的溝通和辯論,政策變得更加的透明並且提高其可行性。

如果我們希望在未來的選舉中,能夠看到更多政黨的「牛肉」和充分理性的政策論辯,並且讓弱勢族群有公平的發聲機會,對於媒體我們就不得不有所要求。內湖公視的作法為台灣媒體結構的轉型提供了一幅遠景,儘管它做得還不夠好。

台長: 永遠的山
人氣(2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