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11-15 19:00:22| 人氣2,834| 回應0 | 下一篇

【玉海拾譯】岩城之德〈石川啄木的處女作歌集《一握之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為《一握之砂》的封面,由名取春僊所設計。明治四十三年(1910)十二月一日,東京的東雲堂書店出版石川啄木的處女作歌集《一握之砂》。全書三十二開,總頁數二百九十六頁,收有以「東海小島,海濱白沙...」為首的五百五十一首短歌。歌集出版時定價為六十錢,所賺稿費二十元充作啄木早逝長男的葬儀費。在《一握之砂》裡,啄木歌詠生活的獨特內容,以及三行書寫的新式表現,廣受當時歌壇內外的注目,給予往後歌壇深遠的影響。啄木三行書寫的短歌,雖源自土岐哀果(善麿,1885-1980)處女作歌集“NAKIWARAI”以三行羅馬字書寫的表現形式,但在《一握之砂》裡,他交替使用漢字與假名所寫成每首三行的短歌,卻是啄木與哀果同一時間的發明。除了讓讀者耳目為之一新之外,原本很複雜的短歌內在格律,啄木卻成功地將之以簡單而直接的方式表現出來,成為往後生活派短歌裡一個重要的表現形式,亦為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一個重大發展)



【譯前說明】

譯文譯自岩城之德的《石川啄木》(東京:學燈社,1989,十六版),頁22-25。《石川啄木》一書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為序言,收有〈啄木文學的形成與風土──以故鄉涉民村為中心〉一文。第二部份為正文,著者分成「歌集《一握之砂》」、「歌集《悲哀的玩具》」、「詩集《哨子與口哨》」、「《啄木日記》」、「〈時代閉塞之現狀〉」、「啄木所行之路:年譜中所見之二十七年生涯」等六單元。在前五單元,著者分別從啄木的歌集、詩集、日記、長文〈時代閉塞之現狀〉中選出具代表性的作品與段落,加以賞析、解說,而第六單元則是以年譜回顧啄木短暫的一生。譯文即選譯「歌集《一握之砂》」單元中關於歌集《一握之砂》的簡介短文。為使讀者明瞭,今不以〈歌集《一握之砂》〉名之,而更題名為〈石川啄木的處女作歌集《一握之砂》〉,並在此略作說明。

【作者簡介】

岩城之德(1923-1995),出身四國愛媛縣松山市。日本大學法文學部畢業,北海道大學碩士,文學博士,曾任日本大學文學部教授、國際啄木學會會長。岩城為戰後日本學者研究啄木的第一人,著作等身。關於啄木,他的研究重心,一是擺在對啄木的短歌、詩、日記、小說與評論進行嚴密而細緻的考證、評釋和解說上,且以傳記的形式詳盡地重建啄木二十七年的生命史。這部份充分表現在筑摩書房所出版的所謂「岩城之德啄木研究三部曲」:《石川啄木傳》(1985)、《啄木歌集全歌評釋》(1985)、《啄木全作品解題》(1987)裡。第二,他透過當時他人未能見的資料,探究「大逆事件」(即「幸德秋水事件」)與啄木晚年思想之關連,並批判日本著名國語學者兼啄木好友的金田一京助(1882-1971)博士的「啄木晚年思想轉變說」,與金田一展開圍繞啄木晚年思想的學術論戰,而這部份的文章則收於《石川啄木與幸德秋水事件》(1996)一書裡。啄木作為日本近代重要文學家與思想家的過程成為一種「學問上的認識」,岩城的研究起了很大作用。另外,在短歌與文學研究法方面,他也有相關論述。岩城的學術論著數量龐大,除了前述的「岩城之德啄木研究三部曲」外,還著有《啄木歌集研究筆記》(東京:第二書房,1952)、《石川啄木傳》(東京:東寶書房,1955)、《拋石被迫離故鄉──啄木名歌鑑賞》(東京:第二書房,1956)、《石川啄木》(東京:吉川弘文館,1961,312頁;東京:明治書院,1965,176頁;東京:櫻楓社,1980,265頁;東京:吉川弘文館,1985,325頁)、《啄木研究二十年》(東京:學燈社,1970)、《啄木評傳》(東京:學燈社,1976)、《名歌鑑賞石川啄木》(東京:講談社,1979)、《啄木研究三十年》(東京:學燈社,1980)、《啄木讚歌──明治一個天才的軌跡》(東京:櫻楓社,1989)、《石川啄木大全》(東京:講談社,1991)、《石川啄木及其時代》(東京:,1995)、《石川啄木與幸德秋水事件》(東京:吉川弘文館,1996);與他人合著則有《近代短歌講義》(東京:出版,1965)、《近代短歌講義──近代短歌、作者及作品》(東京:櫻楓社,1969)、《飄泊的詩人石川啄木》(東京:學燈社,1973);此外,由岩城所編的書有《定本石川啄木歌集》(東京:學燈社,1964)、《石川啄木必備》(東京:學燈社,1967)、《回憶石川啄木──友人對天才啄木的記錄》(東京:八木書店,1967);而與他人合編的書有《近代文學論文必備》(東京:學燈社,1963)、《日本近代文學年表》(東京:角川書店,1965)、《現代短歌評釋》(東京:學燈社,1966)、《現代名歌鑑賞事典》(東京:櫻楓社,1987)、《報告與論文必備──為研究明治、大正、昭和文學之人而寫》(東京:學燈社,1988)。


〈石川啄木的處女作歌集《一握之砂》〉

啄木計劃出版處女作歌集是在明治四十三年四月上旬的時候。當時,啄木在東京朝日新聞社擔任校對員。四月二日那天,社會版編輯部長涉川柳次郎對前一個月啄木刊登在《朝日新聞》上的短歌大為讚賞。涉川對啄木說:「我盡量給你方便,那麼你可以把它當成是讓自我發展的手段好好去計劃」(明治四十三年啄木日記),因這句話,啄木受到極大的激勵。感激部長對他的鼓勵,啄木馬上開始盤算出版處女歌集的方法。從四月四日到十一日,他編成了有二百五十五首短歌的歌集《工作之後》。整理以往的歌稿,並在極短期間之內編成歌集的啄木,在隔天四月十二日,攜此原稿到日本橋區通四丁目(註一)的「春陽堂」拜訪後藤宙外。當時,春陽堂發行〈新小說〉,啄木也曾因森鷗外(註二)的介紹,以便宜的價格買到《醫院之窗》的原稿。這一年,啄木將小說〈道〉投在四月號上,又投稿評論〈玻璃窗〉在六月號上,因這層關係,啄木便委託這家書店出版其處女作歌集。然而,啄木當時的生活依舊貧困,即使少許的收入,也有謀求的必要。因此他向春陽堂要求歌集的稿費為十五元,但這樣的金額,卻遭春陽堂所拒,而此歌集也未能問世。不過啄木並沒有失去希望,之後,他一點一點增補其作品,等待機會到來。

半年後,啄木之妻節子因生產之故,住進了大學附屬醫院。為妻子住院費用的調度所迫,啄木再次以其歌集原稿,到當時他投稿短歌的《創作》的發行所,即位於京橋區傳馬町三丁目(註三)的東雲堂書店拜訪西村陽吉(辰五郎)。繼承晚年啄木的歌風,並發展為生活派短歌的陽吉,當時只是個十九歲的年輕人,不過他以擔任文學性書店的職務為目標,對短歌有著深切的關懷。其中,尤其欣賞啄木的短歌,因此,他立即承諾出版啄木歌集的事宜。

於是,在長男真一出生的明治四十三年十月四日,啄木與東雲堂簽訂歌集出版的合同,得到二十元的稿費。這天,啄木與東雲堂所簽合同的歌集原稿,是從明治四十一年六月二十三日至四十三年八月四日為止的作品,短歌總數為四百首左右。歌集名為《工作之後》,收錄的全都是一行書寫的短歌作品。十月四日起九天之內,他將歌集原稿裡的作品刪減了三十至四十首,又增添了七十至八十首,每首皆以三行書寫,一頁兩首,再次編成總頁數二百二十頁,並更名為《一握之砂》。

啄木將上述歌稿交給東雲堂的時間,從他寫給西村陽吉和宮崎郁雨的書信裡可知是十月十一日前後。不過,現在市立函館圖書館啄木文庫裡所藏的《明治四十三年歌稿筆記》裡,附上「十月十三日夜」的作品有二十六首,這裡面僅二十首為歌集所收。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即使將歌稿交給了東雲堂之後,對作品很講究的啄木還是大幅追加作品並重新編輯。對於這期間的事情,啄木在十月二十二日寫給函館的友人吉野白村的信中這樣說道:「總歌數為五百四十三首(三分之二為今年加入之作),總頁數為二百八十六頁,恰與《憧憬》相同,可說純粹是個巧合吧!」而較之前交給西村陽吉的原稿,也多了六十頁的頁數。

不久之後,十月二十九日晚上,歌集《一握之砂》的校樣出來了,但這天卻是出生僅二十四天便去世的啄木長男真一的葬禮之日。啄木哀悼夭折的愛兒之死,又追加輓歌八首而成五百五十一首。以上為啄木的處女作歌集《一握之砂》的成立經過。明治四十三年十二月一日由東雲堂書店出版的歌集初版本為三十二開,共二百九十六頁。歌集裝訂上,在封面貼上名取春僊的繪圖,充滿雅致的風格;而在卷首,朝日新聞社社會部部長涉川柳次郎則以藪野十的筆名,寫了篇與歌集相稱、灑脫不俗的文章。書中扉頁處,記下啄木將歌集獻給多年來援助自己生活的朋友宮崎郁雨(大四郎)與金田一京助,以及一併獻於亡兒靈前等主旨的獻詞。

此外,五百五十一首短歌分為五章收入歌集。第一章〈愛我之歌〉一百五十一首裡,多為自己喜愛的短歌。第二章〈煙〉裡有回顧中學時代四十七首,以及歌詠故鄉涉民村的五十四首短歌。第三章〈秋風清爽〉裡的五十一首,為明治四十一年九月,啄木與友人金田一京助搬到本鄉森川町的旅館「蓋平館」之後的作品,描述詠嘆秋天之興。第四章〈難忘之人〉包括回憶北海道生活的一百一十一首作品和歌詠函館區立彌生小學時的同事,女老師橘智惠子的二十二首戀慕之歌。第五章〈脫手套之時〉所收錄的一百一十五首短歌,則為歌詠都會生活悲歡的作品。

這五百五十一首短歌皆為啄木在東京時的作品,最初以一行寫作發表,但編成歌集時改為三行。這種以其生活為依據的獨特歌風,影響大正以後的歌壇,成為產生「生活派」的原動力。歌集裡將相關的作品匯為一章,使讀者彷彿感到閱讀小說般的趣味。一方面歌集使用的題材多變;另一方面,語句簡單易明瞭,而能直接打動年輕人情感的作風,即使之後半個世紀,仍為眾人所喜愛,在近代短歌史上,別開新局。


註一:(譯注)原文作「日本橋区通四丁目」。日本地址中的漢字「丁目」為中文地址「段」的意思,而漢字「通」為大路、大道、某某路之意。
註二:(譯注)森鷗外(1862-1922),小說家、劇作家、評論家、翻譯家、軍醫。生於石見國津和野,本名為林太郎,別號為觀潮樓主人等。東京大學醫學部畢業,為日本衛生學的開拓者。他一面當陸軍軍醫、一面出版創作,而展開其多彩多姿的文學活動。另外,他以掃除醫學界的封建性為目標,與他人展開論戰。晩年進一步創作歷史小說與歷史傳記,著有小說《舞姫》、《青年》、《雁》、《阿部一族》、翻譯《於母影》、《即興詩人》等等多數。
註三:(譯注)原文作「京橋区伝馬町三丁目」。

譯自:岩城之徳,《石川啄木》(東京:学燈社,1989,十六版),頁22-25。

圖片來源:http://www.echna.ne.jp/~takuboku/txt/c0102.htm

※請安裝櫻花輸入法或是微軟IME等任何日文顯示軟體,以利閱讀。

台長: 寂寞道人殊一
人氣(2,83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