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7-24 22:30:36| 人氣30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可怕的冷感世界比精神異常更傷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中國時報   論壇   910723

現實世界比幻聽更傷人

⊙陳俊欽 二十二日又傳出疑似躁鬱症患者自殺殺人的事件,斗大的「躁鬱症患者殺人」標題,令人感慨。

 近來這類事故頻傳,社會大眾對此重視程度也增加,但心態與認知卻越來越是矛盾-人們對於情緒障礙的警覺度提升,但是對於案主情緒的同理與包容卻反而下降-如今的媒體與受眾很容易就將出現異常行為的人冠上一個病名,諸如:「憂鬱症」、「躁鬱症」等,並覺知到就醫的重要性,但對於情緒障礙的處理意願卻反而下降,當同儕之中有人出現有反常行為時,動輒歸因於疾病所致,反而較不願意親身去感受、傾聽。

 事實上,疾病與正常之間,是無絕對分野的,即使是深受精神症狀困擾的患者,也可能跟常人有相仿的思維、需要與困擾。診斷的結果,意味著問題的界定與治療的開始,但絕對不意味同理與包容的結束。

 不少精神病患在病情穩定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他們發現:現實世界中人們講的話,比幻聽更加傷人;也有躁鬱症患者始終拒絕服藥,只因為他除了疾病,什麼也沒有了。他說:「我知道那是生病,但我選擇生病,因為只有在躁鬱症發作時,我才不會再在意別人對我的指指點點,我才不必再面對自己輟學、失業、婚姻破裂的事實。」

 生理與心理的因素讓一個人生病,但人們伸出的援手卻讓他更加依賴疾病。這絕對不是我們所樂見的。但這幾年來,媒體、受眾與專業人士,確實在增加這問題的嚴重度-不少知名人士現身說法,表明自己罹患憂鬱症的事實,嘗試鼓勵患者站出來,勇敢地與疾病奮戰;但透過宣傳與選擇性的認知後,這樣的現身說法卻變成了製造疾病標籤的過程,很多非關於情緒障礙的事物,諸如:人格因素、社會問題,在疾病的大帽子底下,通通變成一種渾沌、難以區辨的面目。人們透過媒體,學到了幾個醫學名詞,幾個模模糊糊的症狀認知,以及許許多多的誤解。

 這從精神科門診病患型態中即可得知。過去的案主即使病情極度嚴重了,案主與家人還渾然不覺;如今不少高級知識分子在面對重大事件(例如:失戀、失業、破產)的正常憂鬱反應時,還會被指責心態不夠健全,才會罹患「憂鬱症」-難道慘遭不幸的人也得笑嘻嘻的,否則就是病態嗎?

 我們需要的究竟是疾病,還是健康?讓這些疾病增加更多的刻板印象後,是更能增加預防的效果,還是惡化案主的處境?

 診斷的本身,就是一種兩面刃,無論是醫師、媒體還是案主,每個人都應該更加謹慎地去使用。

(作者為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
以上轉貼自中時電子報
http://ec.chinatimes.com.tw/scripts/chinatimes/iscstext.exe?DB=ChinaTimes&Function=ListDoc&From=1&Single=1

接連幾天媒體都有關於精神異常者犯罪報導,對於精神病人來說他們所面對的精神世界對他們來說是真實的,而對於其真實和虛幻的界定是來自社會上大都數的人,製定是為了維繫社會的運作,偶看完上面文章之後卻進入一種深思的思維空間,推想著這樣的社會中其實已經慢慢的失去愛.關懷和接納的能力,大家眼中事實為只是心中印象之反射而已,特別是在傳統價值.人的存在追求...都在轉型逐漸落空的實況下,個人心靈的空虛感和死亡是比精神病帶來更多的負面影響.真是哀莫大於心死!!
 
 忽想起俗話”神仙難救無命客”,這句話有粉深的意思,對一個生無可戀的人來說,再怎麼的誘因都挽不回吧,面對現實社會種種壓力和不安,若沒有得到適時和適當的發抒,長此以往真是導致精神產生異狀甚至產生更大的傷人或自傷情形,學習去關懷或去付出的事,在現代人真是一個好大的功課呢,愛心和包容有時也是屬於知易行難那類.在處於各種壓力紛至沓來的實況,很多時間真的有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歎息,心中好想好想去作的事卻受限在實施的不足而成為心海空想.


台長: 小竹子
人氣(30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