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10-06 09:49:10| 人氣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申奧成功,永保安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4/7/2001
一般爭取奧運主辦權的主角,大體上是主辦的「城市」,但這次全球矚目的焦點卻是一個「國家」,因為世人皆想瞭解,一個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新興經濟強權的未來走向,其將如何對全球產生巨大的影響。彷彿這是一場風險極大的博奕,世人皆渴望立即目睹一個更國際化、更開放的中國,是否在政治上更民主化、自由化且更易接受國際規範?還是反而開啟其百年來被打壓的「民族驕傲」,而成為另一個納粹德國,為世界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奧運主辦權揭曉的那一夜,在天安門廣場上,旗海飄揚,學生載歌載舞,高昂亢奮的民族主義驅使人們早點忘記一九八九年廣場上的大屠殺。當BBC的記者訪問其中一位學生時,他興奮地回答「我很高興,世界終於接受我們了。」這種被世界認同接受的心理因素,似乎是驅動中國未來與全球接軌的第一步。可是人權問題卻也如影隨形地,跟著極權中國「繞著世界跑」,猶記去年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英國時,與英女皇同坐一輛馬車,接受歡呼時的尊榮,似乎還比不上自由西藏 (Free Tibet) 的抗議畫面,更叫人印象深刻。這次國際奧會正好在莫斯科舉行,因俄中目前的友好關係,與美國故意「低調中立」,讓人權團體的抗議聲浪大幅被壓縮,使得中共能順利贏得奧運申辦權。可是下一次「好面子」的中共領導人能否如此幸運地逃過人權團體的「抗議酷刑」?

此外,詭譎的美中關係可否因中共主辦奧運的龐大商業誘因,而將安全、經貿、人權,與「台灣問題」,這些「橫在道路前的石頭」輕易挪開?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奧運牌」可能再度成為美國的另一籌碼,以對付「好面子」的中國人。美國在一九八○年,帶領六十幾個國家杯葛莫斯科奧運,仍讓人記憶猶新。特別在布希總統大力推動NMD計劃,在亞洲縱橫椑闔,目標直指中共之際,如何能期待美中雙方能就此打破僵局,減少磨擦,從此步入坦途。冷戰時期,美蘇互相抵制對方舉辦的奧運會,奧運的「工具性」昭然若揭,其可曾想到奧運的宗旨為何?當然,美中每年的貿易額高達六百億美元,經濟互賴程度與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不能相此,在主辦奧運背後的龐大商機帶動下,似乎更不易輕啟戰端,但若回顧美國八○年代盛行的「日本威脅論」發生的原因,同盟且具有相同民主價值觀的美日雙方,因貿易磨擦幾乎引發貿易大戰,在目前美中雙方都將彼此視為潛在敵人的情況下,吾人對美中關係的未來發展,實在不能過度樂觀。

在另一方面,兩岸問題可否就此「守得雲開見月明」?從中共有意將二零零八年奧運聖火路線安排經過西藏、香港和台灣,以藉此「宣揚國家主權與一個中國」的立場,就可知道這僅是暴風雨前的寧靜。此外,兩岸合辦奧運的癥結點,還是在「國家主權對等」與「國家尊嚴」上打轉,沒有任何妥協的餘地,遑論其與奧運章程不符,且史無先例。而且,中共是二○○八年的奧運主辦國,世界必須尊重其發言權,特別當中共副總理錢其琛將「一國兩制」具體化之際,如何防範其利用舉辦奧運的機會,趁機矮化台灣,使世人迷惑於其「一國兩制」的宣傳,這對我政府今後將是極嚴苛的挑戰。七年的所謂「安全保險期」,將會是台灣把握時機,重新定位自己的關鍵期,若民進黨繼續執政,則在中國經濟高度榮景的巨大吸引力下,如何具體落實其「政治統合論」,使其達到兩岸共存共榮?或是兩岸繼續維持對立僵局,錯失雙方互惠互利的機會,迫使台灣經濟陷入邊緣化的危機?

當然世局詭譎難料,瞬息萬變,更何況是漫漫的七年時間. 中共爭取到奧運主辦權,是否就像世人預測一般,能穩定其內部接班的問題,持續改革開放政策,逐漸政治民主化、自由化,而「和平演變」成為西方世界所希望的「 民主中國」,而非九○年代初期「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時,那個對全球充滿敵意與威脅的「軍事中國」?中國正在改變,何去何從,似乎是由世人塑造而成,就像天安門廣場上的那位學生所言「中國需要世人的認同與尊重」。就如同奧運的宗旨是在「促進世人相互了解、和平共處」,兩岸關係也是一樣,本於同根生,兩岸如何利用北京主辦奧運的機會,少一分政治權謀,多一分相互尊重,一起攜手創造彼此共有的美好歷史記憶,而達成自然融合的結果,這是兩岸急待思考的議題。吾人冀望二○○八年的奧運將是化解雙方長久歷史隔閡,打破兩岸半世紀僵局的大好時機。

台長: Ian
人氣(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