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10-06 09:45:08| 人氣2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李國鼎逝世,看台灣的變與不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來自Ian (*^ˍ^*)的意見 ~ 2001/6/3 AM 11:20:00 ~

日前總統府資政李國鼎先生逝世,引發各界不分族群黨派,追思其對台灣經濟建設與科技發展的卓越貢獻。事實上,其過逝除引發國人對美好舊時代的懷念外,還隱藏著對現狀的不滿與對未來的不安。舊時代的一切果真如此美好? 台灣外交困境不也是根植於兩蔣時代僵化的「漢賊不兩立」政策,使台灣的邦交國至今所剩無幾。李登輝時代的「務實外交」在經濟惡化的同時,目前郤也顯得欲振乏力。台灣對政權和平轉移的驕傲與對民主的期待,隨著政局動盪,經濟的蕭條,竟逐漸消磨殆盡,而對未來發生信心危機。台灣似乎就擺盪在變與不變之間,顯得無所適從。 台灣在過去威權統治的時代,尚知經濟發展是讓其威權統治合理化的基礎與台灣在國際上得以生存的命脈。故兩蔣時代,在政治禁錮下,台灣各方面安定平和,使技術官僚得以發揮專業所長,台灣經濟得以在六○年代起飛,發展出人人稱羡的「台灣經濟奇蹟」。因此,在民主時代,陳水扁政府也不應忘記經濟發展是台灣立國的根基,也唯有安定的投資環境才是經濟得以永續發展的條件,這是顛撲不破之理。事實上,政局的安定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在民主時代亦然。鄰國日本經濟沉痾,持續十年無力解決,即因內閣的更動頻繁,導致政局的不穩定,殷鑑不遠,足以為戒。因此從根本上去了解經濟惡化的病源,並且積極尋求解決之道,才是扁政府當前穩固少數執政,進而爭取繼續執政的重要課題。 在另一方面,台灣當前的外交困境乃源於兩蔣時代僵化的「漢賊不兩立」政策,使台灣的邦交國急速下降。而李登輝的「務實外交」固然使邦交國些許上升,但其「金援外交」郤經常為人所詬病,所謂「邦交國的迷思」至今仍是新政府無法擺脫的惡夢。在中共經濟實力不斷上升之際,經濟惡化的台灣是否有足夠的本錢與中共在外交場合持續碰撞,亂開「支票」去爭取一些在兩岸間游走取利的「朋友」,是新政府極待深思的議題。此外,一國的外交工作原本就有其持續性,對目前馬其頓的外交危機,我們看到新舊官僚互相爭功諉過,不儘豪無意義,更展現不知審時度勢、及時變通的盲點。其實一般民眾並不在乎有多少「邦交國」,只要台灣可以維持穩定安全的國際環境,保持與大國的實質外交關係,遠比「邦交國數目」來的重要,這其中包括穩定的「兩岸關係」。新政府應了解所謂「金援外交」只是外交手段的一部,不是全部,否則當中共經濟力量不斷強化,再加上中共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原本就比台灣擁有更多的國際政治籌碼,台灣這張「金援」王牌可否像以前一樣隨意出牌,進而在外交場合攻城掠地,可就值得商榷再三。因此,新政府對延續舊政府時期的這一套靠大筆金援,換來的邦交數目的模式,是到了該變的時候。否則一旦因國際大環境的改變,「坐雲霄飛車」、「洗三溫暖式」的外交關係,實非國人所樂見。 在後冷戰時期,經濟安全已躍升為重要國家安全之際,全球化的腳步趨動全球性的競爭,任何國家皆不得不跟隨此一潮流奮力向前,台灣主要靠貿易立國,更不能自外於這一股全球化的浪潮,「不進則退」已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主要特色,一旦差距拉大,即陷入永劫不復之境。台灣原本就有經濟發展的基礎,只要政局能保持安定,改善投資環境,並發揮其優良的傳統與活力,經濟的早日復甦,當指日可待。而對當前的外交困境,亦應知所變通、與時俱進,不可因循苟且、蕭規曹隨,否則將造成國家資源的嚴重錯置扭曲。將原本應置於經濟發展的有限資源,濫擲於需索無度,對實質外交豪無幫助的動亂小國,反而可能造成台灣本身的嚴重失血。台灣目前的發展順序,應先致力於改善惡化的經濟,再尋求化解兩岸的僵局,如此方能使美中台三角關係朝向三邊友好的穩定發展,在變與不變之間,值得新政府審慎考量,以立穩腳步,重新出發。

台長: Ian
人氣(2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