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2-08 20:51:11| 人氣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奇怪的電視文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常陪毛毛看幼幼台,發現一些在英國的時候配著早餐看的卡通,例如天線寶寶、湯瑪士小火車、建築師巴布‧‧‧等,覺得毛毛能和媽咪、爸比接受同一種文化真好。兩人在英國住了幾年,從開始時不能接受當地的無聊肥皂劇到能完全的接受並讚賞,心境改變了,邏輯思考也能跟著人家走了。

在英國時沒錢接cable,所以電視只有5個頻道可以看,但似乎頻道不需要多,內容合乎觀眾口味即可。我和毛爸可以鎖定星期一到日的不同時段看不同性質的節目,整個星期沒有冷場的時刻。且發現幾乎周遭的留學生同學所好都大同小異,所以不論是到誰的家裡作客都不會有搶電視的煩惱。

其中,早上時段,我倆最愛的是BBC的烹飪節目,由一個光頭黑人主持(年代已久,忘了他名字了),他會介紹一些簡單易煮看起來又美味可口的料理,看節目的同時我會一邊做筆記,看完節目後兩人就出門買菜了,然後那道菜就出現在當天的餐桌上。毛媽做菜頗有天分,通常試一次就會成功了,所以宿舍的法國人喜歡吃中國菜的,都曉得要在毛媽煮飯的時間到廚房來吃通海。

晚上時段,9點以前通常是看室內改造的節目(Changing Rooms);9點以後就是Channel 5的電影時刻了。直到現在,毛爸還是對BBC1的Changing Rooms念念不忘,他一直覺得台灣就是缺乏類似的節目,才會幾十台轉來轉去的不曉得要看哪一台。Changing Rooms 是由一個室內設計的團隊來幫觀眾們改造他們原本不甚理想的家,在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室內改造的團隊需要哪些人才和可能遭遇哪些困難,給觀眾很不錯的室內擺設的觀念,也教大家如何廢物再利用,在一定的預算內完成,然後呈現美美的感覺。

而毛媽星期三晚上必看的美術評論節目,也是台灣的任何電視台絕對不會做的,有時是介紹美術館,有時是針對表演請各方不同人馬發表意見,像每年的此刻是泰德美術館的泰納獎頒獎時刻,節目就會製作一系列入圍藝術家的專題報導,把入圍藝術家的生平、作品、風格、創作動機等,介紹給大家認識,然後在頒獎典禮的最後5分鐘揭曉,讓大家知道是誰得獎了。讀藝術評論所時,這個節目對我的幫助很大,學校圖書館也會派專人把節目錄下來,可見英雄所見略同,知道知識並不一定只出現在書本上,電視也是一種非常好用的傳播工具。

台灣各地的文化局現正如火如荼的舉辦一些地方文化推廣活動,但真是全民運動嗎?不一定,像我就沒那種閒工夫去時時注意哪裡有藝術節的活動,偶而為之啦!如果以政府的名義在電視台開個專門時段,專心播報藝文訊息,並請專家穿插演出,而不只是在新聞報導的最後一刻當點綴用,相信會比浪費民脂民膏來的有用。


台灣的電視文化很奇怪,奇怪到毛媽只鎖定韓劇台,看看異邦不痛不癢的糾纏愛戀,否則我對星座命理興趣不大;對排解家庭糾紛沒興趣;對國家政治亂象感到無聊;對給20歲年齡層看的超級偶像劇覺得超齡了。唉!我這年紀應該屬國家中堅份子才對,怎麼沒有人可以製作屬於我們的節目呢?




【關於泰納獎】泰德美術館每年會選出一個當代藝術家,只有一個名額,所以水準頗佳,但依毛媽的感覺,似乎此獎項的風格偏好只落在幾個學校,例如:Goldsmith College, Chelsea College, Royal Academy. 不是很公平,因為看到那些得獎人的東西,會讓自己受挫頗深。藝術家一定要搞怪才能成藝術家嗎?



台長: KT媽
人氣(5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