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8-13 22:27:11| 人氣2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閱讀.21世紀的小腳.父權迷思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2.07.19

書名:小腳與西服.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
作者:張邦梅
譯者:譚家瑜
出版社:智庫文化

*** *** ***

有段時間,我比較常在觀照某位朋友的婚姻生活,給她一些建議,也許不知不覺間過份介入了,幸好有另一位朋友從旁點醒.

於是我和後面這位朋友聊到一個觀點:會想向第一位朋友伸出援手,實在是因為不想看到她的女兒,在這樣的婚姻氛圍中成長.我擔心的是孩子...尤其她家是女孩,難保將來不也是這種認命的觀念.

朋友說得好:『如果我們又放棄了她,那她的孩子勢必就往這裡走了;可是還有我們的話,至少有一點點的機會,或是有那樣的一個人是正確的看待他們的.』

不過,一切還是她自己也明瞭這個道理,懂得自求多福,而我們所能做的,不過是『幫多少算多少』.

就像之於我的同事L 和張幼儀,我並不同情她們,不要說L 婚前就知曉婆家和老公是個怎樣的情況,就算幼儀在當時所處的年代,也是有她性格上和徐志摩的歧異(註),和所有人(包括幼儀)對徐的縱容所造成的.

(註)據張邦梅的觀察,這一段真可以揣度出張與徐的相處,帶給自己和對方有多麼不快了:

『幼儀待在我們家的時候向來都很自在,可是一有爺爺在場,就顯得不自然又拘小節,說起話來帶著尖銳而且比平常用力的嗓音,好像擔心爺爺會質疑或譏笑她的權威似的,而爺爺的確有把她的意見看得微不足道的傾向.

我覺得他們的處世風格有極大的衝突,爺爺平時那種調皮搗蛋又愛說笑的態度(張家每個人都說這點最像徐志摩的個性),似乎被幼儀那正經八百的態度給壓了下去.我敢說,這正是徐志摩和幼儀相處時經常發生的情況.』

我想到的是:兩個好人,未必絕對能成為佳偶.

再者徐志摩雖然做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離婚的人,看似洋派作風的外表底下,潛藏的卻是因自我認同的自卑 而產生的自大.

更有甚者,助長徐如此囂張不體恤他人的性格的,何嘗不是他的父母、妻子、友人以及整個社會的小腳心態呢?

整本書最讓我心驚的句子,是傳大為教授在序中所寫的:『無論是美國的張邦梅,或是台灣的我們,來看民初的張幼儀,也許都不禁會震撼.在消費貪婪的台灣今天,許多婚姻要比幼儀的高明多少?而更多的離婚又會比幼儀的「初第一個現代離婚」人性多少?』

看了真令人氣餒!

最後以這篇轉貼來的文章,做為本書閱讀的 ending --《向父權暴力說不》


=== 轉貼文章 ===

向父權暴力說不 沈顰(北市讀者)

朋友敏之念大學的女兒得了憂鬱症。敏之很難過,女兒竟然說她有「哈姆雷特弒父情結」。

女兒憎恨父親,恨父親干涉她談戀愛、恨父親專斷她的興趣所學,更痛恨父親對媽媽不好,從小到大不曾見過父親體貼母親。女兒不太願意回家,對就學乃至人生都缺乏了熱忱。

我在想,對於這個悲劇,敏之以及她的母親是不是也要負一些責任?

我知道敏之成長的經過。她的父親是一位有社會地位的人,對妻子兒女卻是不能遏止地施以語言和身體的暴力。但是,敏之的母親從不抱怨丈夫,不改正丈夫的過失,而且教導兒女要尊敬父親。敏之的母親在宗教裏求得心靈的安慰。

敏之的丈夫也是事業有成的體面男人,你無法不尊敬他對工作的認真,但是他對家庭真是談不上有什麼愛心。敏之的母親也教導她做一個有耐性的妻子,在宗教裏另覓天地,尋求自己的快樂。敏之便如此過著她的人生,而讓兒女面對同樣不快樂的成長。

母親是孩子最大的支柱,對孩子的人生會產生莫大的影響,尤其是對女兒。一個女人,在不健康的婚姻中「含辛茹苦、忍辱負重」,對兒女並不是正面的教育。我並不是說女人應該吵吵鬧鬧,把婚姻弄得雞飛狗跳,但是一味姑息忍耐,卻更加縱容了婚姻的錯誤。

如果當年敏之的母親反抗丈夫,或是敏之學習努力爭取一個對等的夫妻關係,今天,敏之的女兒大概不用如此辛苦的爆發出對不合理父權的抗議。這個女孩,她是不是背負了三代女人的委屈?她將來會如何面對她的婚姻和家庭?或許會是不同形式吧。但是她得先掙脫目前心靈的掙扎,才能再往下走她的人生。
【2002/08/13 聯合報】

=== 轉貼完畢 ===

台長: 葉子
人氣(21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