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1-16 21:14:33| 人氣2,11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田野遊蹤,遇見心中的水稻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喜歡冬日乘著花東線的火車,等候著穿越蹤谷的油菜花田,當那抹鵝黃映入眼簾時,會由衷感謝農夫和這片大塊文章;偶爾搭乘急馳西部的高鐵,當看見嘉南平原上的稻浪,碧綠的浪波彷彿魔毯般,在迎風搖擺中將鄉村的安適感送進旅人的心底;沒有雪隧的年代總要經過九彎十八拐才進入蘭陽平原,若在冬日,水田是一方方蓄水的明鏡,映照著天空的藍或灰,心情也跟著澄靜。

 

水稻,作為餵養全球人口排名第三的作物,它更有一種奇特的力量召喚或安慰著世人。很幸運,自己有機會東跑西跑,也有些樂於分享的農夫朋友,赫然發現水稻田讓人們變得浪漫,變得有力量。

 

農友的獨耘,種一畝台灣水稻圖





    因著工業開發的腳步,近幾年台灣的農村是不平靜,農民被迫面對多重的苦與悶。當不當開發和徵收事件層出不窮,各地小農也意識到串連才有翻轉的力量,不僅是「出代誌」的農村要串連,有些理念相近的小農也以自己的方式相挺支持。

農友陳碧郎在拉拉山種水蜜桃、種菜,去年和今年的凱道聲援活動,不論是為灣寶農友打氣,或是提供農產義賣捐款給農村陣線,他總是默默到場關心。四月地球日在台博館的農夫市集遇見他,閒話之中陳大哥提起「我在自家的水田,用秧苗插了一個台灣地圖,不過第一次都被福壽螺吃掉了,我又插了一次,稻子成熟時可以來拍照。」聽到的當下,只覺得這位大哥怎麼這麼有心呀!

八月中,陳大哥再次來電「稻榖熟了,也快被麻雀吃光了,準備要收割了。」哇!多大的榮幸,可以親眼看見水稻台灣圖,這絕對是一件特別的農友素人創作。盛夏蘭陽平原的午后,陳大哥帶著女兒登上屋頂,遠望田中的水稻台灣圖,是一位父親想把自己就是愛務農的心,堅定的傳達給女兒,那天的他嘴角有一抺自信且滿足的笑。

 

 很好奇,鄰居是怎麼看陳大哥這水稻台灣圖的行動,他說其實在平面上看不大出來,鄰居只是會覺得他很怪「怎麼有人插秧是這型的,也不好好把一塊田插滿。」欣賞著台灣地圖,陳大哥又補了一句「台灣好像瘦了一點,橫著看倒是像隻鯨魚。」農友的想像力果真無限。耕種時,面對老天爺的考驗,農友是務實的;耕種時,浸潤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農友往往是最浪漫的。

 

學童的合奏,為稻穗和農友唱首歌

 

    作為全台最大的有機米產銷班,銀川農場賴兆炫和梁美智夫婦認為,銀川可以扮演帶動的角色,不只是帶動農友,也要帶動社區,為地方栽下傳承農業的種籽。夫婦倆開始拜訪社區裡的小學,向校長傳達小學課程結合一整年度農耕學習的想法。這對夫婦的熱情,感染了卓樂、長良和古風三所學校,三校一同加入銀川小學童稻社,促成這場田間音樂會和農事學習。

運氣很好,竟巧遇這場花東縱谷間的稻田音樂會。沒有所謂的長官,因為學童和農友就是這活動的主人,大家到齊就開始。因為此區不少是原住民學童,所以卓樂和古風國小的孩子是穿著原住民傳統服裝來參加這場稻田音樂會。

那天卓樂小學的孩子齊唱的祈福─敬天謝地、豐收祭儀、誇功宴等歌曲,正好呼應著收穫的主題:

所有的米糧食物  全部聚集起來

蒙受天神祝佑  全都到我手裡來

所有的稻穗  所有的米糧 

全都到我手裡來

所有的玉米  所有的地瓜 

全都到我手裡來

都能順利的  完成收割   ~豐收祭儀~

  學童天籟般的演唱後,接著是銀川農友帶領學童進行大地遊戲的農事體驗。由農友當關主,學童來闖關,內容包括:收割明年要播種的榖種;把一包混合的米,分出白米、糙米、糯米等;親手搗麻糬、捏飯糰;寫下對大地的祝福卡。

大地遊戲進行過程中,可以看見農友大手和學童小手交疊的傳承,不論是握住一把稻子用鐮刀割下,或是幫忙小朋友舉起重重的木槌搗麻糬,小朋友可以感受到農夫手掌的溫度。「我們想讓農友務農外,生活也可以有不同的體驗,我們想帶動社區的學童,希望培育出二十年後的農業菁英,不然二十年後的孩子不會種稻了。」賴兆炫如是期待。

稻田裡的音樂會,由小朋友唱歌給稻穗和農友聽;農地上的闖關遊戲,讓小朋友向農友學習農事。這一場實境的農村生活劇場,農友、社區學童互為演出者與觀眾,過程中一張張的笑容是鼓舞彼此的元素。稻田裡的音樂會讓人看見律動聽見感動。

 

藝術家與居民的聯手,稻田充滿藝術與狂想

 

   

    稻田可讓農友以秧苗作畫,稻田可以是學童的演出舞台,鄉村田野的無名感染力也常是藝術家創作的來源。2010年在日本舉辦的瀨戶內海藝術季,大塊大塊田野上的藝術作品和農地巧妙交織鑲嵌,是藝術、是狂想,讓人驚喜連連。

小豆島是瀨戶內海人口較多農產較豐的島嶼,因地勢起伏,基本上也是梯田居多,陡坡處的梯田呈長條狀,延等高線攀升;在緩坡處梯田有可舒展的空間,宛如展開一階一階的大舞台。試著想像一下,如果收割後的稻田出現長毛象、鯨魚、竹屋,那會是什麼樣的場面呀!看了藝術季不少的作品,原來座落在稻田的作品是最生活化的,這些作品讓人自然親近、沒距離。

台灣的裝置藝術家王文志也是這次藝術季受邀的對象,他以竹子為主元素,在稻田上打造了一座「小豆島的家」,小豆島的家動員的二個村子的居民共同完成,取用的竹子也是當地的素材,結合圓形穹頂和長長的通道,「小豆島的家」有點像是吞了大象的蛇。竹屋內非常涼爽,仰望著圓頂的太陽光穿過竹編的縫隙,亮晶晶的光點頗像回教建築穹頂裝飾圖,進到其中的旅客幾乎都忍不住在中心的平台躺下來小瞇片刻。穿越長長的竹編通道,重新站回田地,感覺真的很奇特。

 

從「小豆島的家」再往下方田地走去,遠遠觀之前方好像有二隻巨大的動物,沒錯竟是二座稻草編的長毛象和鯨魚,這是武藏野美術大學的創作,以當地收割後的稻草作為素材。消失的長毛象重新出現,應該是在海裡的鯨魚游到水田裡,這實在是太有趣了。長毛象、鯨魚、梯田、樹林、遠山,交織出一幅自然又魔幻的景致。藝術季期間因遇到颱風,這隻長毛象還一度被風吹倒,大家還商討該如何。

那天晚上還有傳統的農村歌舞伎演出,為了歡迎這場夜間的盛會,村落的居民還沿著田間道路的兩側,佈置出一條燭光道,讓蠟燭漂在水杯上,而水杯裝盛的水就是直接取用田間水圳的水。仔細看會發現水杯幾乎都是微微燻黑,不難猜測這些杯子都是重覆再使用。村落的田野、稻草、圳水、竹子,用一種很細微方式和遊客訴說,透過藝術創作的轉化,萬物顯得有靈性,而稻田上演的一切都有其故事。

水稻田既保有一種自然,也上演著人類的各式活動,不曾親臨農地現場的人,吃米飯時一定少一味。那一味,或許是消費者與耕作者的彼此關心,或許人是對土地的孺慕之情。每個人都應該去尋找那一味,去遇見自己心中的水稻田。

台長: 鐵蛋魚酥
人氣(2,11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生活長短調 |
此分類下一篇:看見你眼中的我
此分類上一篇:祝我親愛的張大姊要幸福喲!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