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4-01 15:41:01| 人氣1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1_0620孟的記事【扭轉奇蹟觀後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6月20日 星期三 天氣 熱熱熱

昨天都還是刮大風下大雨的天氣,今天卻突地一轉,變成了個典型的南部乾熱氣候。

早上恰好和朋友聊到電影<扭轉奇蹟>的劇情,不免又有一些社會學式的批判想法,再來屁一屁好了。對了,學妹cat來信分享了她看電影想電影的出發角度,有機會沉澱之後再整理給大家。

<扭>片劇情是講述男主角原本是個華爾街大公司的總經理,單身住在紐約曼哈頓的高級大樓裡、多金的生活型態、身邊女友不斷。卻在某個耶誕夜遇到搶劫,隔日醒來卻發現他的生活轉變成:已婚有兩個小孩一條大狗、住在紐約郊區的社區裡、在丈人的輪胎公司裡當經理。男主角一開始非常不習慣這樣的生活,後來慢慢的發現到家庭價值、婚姻觀及朋友情的重要,但此時他的奇妙經歷卻結束了……

老實說,影片很流暢、又幽默好笑,算是一部蠻精彩的劇情片!尤其是劇情賣弄了一個有趣的想法:若是13年前男主角不去英國留學而選擇和女友結婚後的生活會是什麼?它告訴我們人生的路是自己選擇而來的。

但我卻在這部片中看到另外的東西:好萊屋的賣座法則!

它強調了一種「資本主義白人中產階級式基督教家庭」至上的觀念。如同我最近常講到的,這個社會通常只告訴大家,你只有這種選擇,這樣的選擇才是好的,其他的選擇要不是沒被看見(失去了可見性,就是失去政治上的主體性),就是告訴你那不會是好的!片中的單身多金生活在一開始被描述的很棒,但卻慢慢在說故事的過程裡被排擠了,重要的家庭價值走了進來,它透過貌美聰慧的老婆、它透過情如兄弟的同事鄰居好友、它透過家裡的可愛小孩,向觀影的我們傳達這種價值。

那其他的可能的生活型態呢?它們當然不能在本片中被看到,因為這是齣聖誕節檔期的電影,好萊屋電影受資本主義影響,若要把電影賣到全世界各地去,在面對各地文化差異的情形之下(在技術性問題已解決的前提下),影片之中所隱含的意識型態就很重要!所以,像這類型的片子要吸引更多的觀眾,就不能夠有像是:單親家庭、貧窮黑人家庭或是其他非屬主流社會所能認同的意識型態出現。要不,後果就會是,連成本都賺不回來。

所以我們才會看到如<男人百分百>結局般,女強人海倫杭特還是得掉進愛情的漩渦裡,投入梅爾吉勃遜的懷抱中。

面對全球化的影響,媒體(如電影工業)所傳達的意識型態如此無形卻深刻,我們以後可能都只知道吃1號餐了吧……沒有其他選擇的可能及機會……

台長: 阿孟
人氣(11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