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點忙,有點亂。
慢慢的我們長大了,慢慢的我們成熟了。慢慢的我們開始忙了,慢慢的我們開始急了。慢慢的我們發現自己老了,慢慢的我們發現自己死了。
死,是需要慢慢來發現的。
假設死後的世界是不分宗教信仰、民族文化而固定的,假設佛教的地獄、輪迴論是正確的、普世皆然的。那一輩子沒接觸過佛教、沒看過十八層地獄圖、沒聽過目蓮救母的故事的人,要以什麼為「你已經死了」的判準?有一派說法認為,死後的世界是隨著文化、信仰改變的,信基督的上天堂、信佛教的看見極樂、中國民間信仰就會過奈何橋。但這種想要多方面討好的說法未免也太過奢侈了,都死了還期望世界針對你來做出改變,那改信基督的小孩想在天堂找到他篤信道教的父母豈不就像是想要用蘋果電腦讀取exe執行檔一樣不可能?若真是不行,那這一派人的死後世界也就不會像他們所說的隨心所欲,而是具備某種條件交換而存在的。若是可以,那豈不就違背了父母的自由意願?是要小孩到天庭去,還是要父母到天堂來?這其中一定會有某一方需要妥協,連死了之後都要妥協不覺得太辛苦了嗎?
最近的我,對死亡總是特別有興趣。
或許是因為忙到覺得跟死亡只有一線之隔,或許是以前覺得跟我絕緣的種種放棄生命的念頭正逐漸的在侵蝕倫理的中線。死了又怎麼樣?如果死亡只是一種重開機,或是他像是蘋果電腦裡面的Time Machine之類的軟體,能夠幫我回朔到上一個記憶點的話,我或許可以毫不遲疑的貢獻出我在這個時空所佔的byte容量。並不是我目前所處的這個時間不好,只是,有太多事情我想要挽救,有太多想法我想要拋棄。
我們在長大的路途上撿拾路邊所看到的每一顆美麗的石頭,那時我們活在海邊,有貝殼、有礫石;我們在成熟的路途上一顆顆的丟掉身上的負重,一顆、一顆,直到我們一無所有,走進沙漠。沙漠裡什麼都沒有,只有一本小小的圖冊,裡面收錄了我們過去所丟掉的每一顆石頭,告訴我它們有多珍貴、多值得為了它騰出背包內裝生活必需品的空間。
現在並沒有太糟,只是從前真的太好。
高中,回高中去,我可以毫不遲疑的說。就回到我十七歲。希望今年的生日我會點上寫著21的蠟燭,明年是20,後年是19,一直到我能驕傲的吹熄17這個數字為止。
文章定位:
人氣(80) | 回應(1)|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