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2-09 16:30:44| 人氣20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武術名人-翁秀和認為-2008年奧運會是展示中國強大國力的最佳時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國台北散打隊實力大揭底/麟兒 圖片:武術名人-翁秀和左1
2001年7月15日,中國武朮散打王爭霸賽迎來了它血脈相連的同胞:中國台北散打隊。面對北京同行的好奇,教練張育誠與領隊翁秀和不顧旅途的疲勞,與記者一路侃侃而談。
散打在台灣的發展狀況 圖片:武術名人-張恩煌

張教練介紹道台灣早在40多年前就在發展類似于今天武朮散打的比賽形式:武朮擂台。由于它與散打在遠踢近打貼身摔等基本技擊朮上相一致,運動員適應起來很快,因此在早期的一些國際性散打賽事中由武朮擂台轉型而來的中國台北運動員都取得過驕人的戰績。譬如在91年的世錦賽和96年的亞錦賽以及98年的亞運會中,中國台北選手都有摘金奪銀的紀錄。現在看來,武朮擂台的缺陷在于沒有散打完整嚴密的發展規划。因此自96年亞錦賽始,武朮擂台正式接受了散打的全套理念。提及散打在台灣民眾中的影響力,張教練客觀地分析道由于台灣民眾更加重視經濟,因此體育競技始終不會成為社會的主流。但值得欣慰的是民間一直有相當一批執著于武朮的忠實追隨者。這種局面自從1998年散打進入亞運會之后,就得到迅速擴展,普及率和認知率都有很大提高,前景堪稱喜人。

中國台北隊中優勢突出的級別 圖片:左起楊才育、陳粵光、李憶元、簡明金

張教練坦言由于東方人體型的特點決定了小級別始終是我們的長項。這其中的例証包括在1999年的世錦賽中獲得52公斤級的銀牌﹔56公斤級選手則在去年的亞錦賽及98年的亞運會中獲得銅牌﹔60公斤級選手在去年的亞錦賽和98年的亞運會均拿過銅牌﹔65公斤級選手曾在96年亞運會拿過銀牌,在亞錦賽中拿過金牌。因此綜合起來講,中國台北散打隊在國際上應該屬于中上水平。

海峽兩岸的交流史

海峽兩岸的散打交流其實早在91年第一屆世錦賽就開始了。當時張教練帶隊的四名中國台北散打選手在北京首都體育館,獲得一金、一銀、一銅的好成績。張教練直言不諱當年成績斐然的原因在于:1、當時散打在國際的普及率遠遠不如今天,2、武朮擂台的底子使選手在比賽時游刃有余。之后的几年,中國台北隊几乎每年都參加了在大陸舉辦的國際性的散打爭霸賽或者交流賽。參加2001年散打王爭霸賽的交流賽,意義不同在于這是第一次參加社會影響如此廣大的商業性比賽。台灣觀眾現在也能通過當地電視台收看到中國武朮散打王爭霸賽。

參賽運動員的實力

對于此次參賽運動員的實力,張教練介紹到今年剛滿18歲的52公斤級選手楊才育(高中剛畢業,目前在等發榜),是2000年台灣省主席杯武朮錦標賽擂台賽輕甲級冠軍及連續兩年全台灣散打聯賽高中組冠軍,屬于新秀﹔生于1977年的56公斤級選手陳粵光在台灣省級比賽中拿過9個冠軍,并在94年的遠東搏擊賽中獲得冠軍﹔60公斤級李憶元(19歲,現在美國上學)技朮較全面,連續4年獲得了台灣武朮擂台賽冠軍﹔60公斤級選手簡明金(19歲)在2000年台灣全民運動會中獲銀牌,可塑性極高,月底將入選世錦賽集訓隊。
散打與申奧成功 圖片:翁秀和與北京體育大學校長金季春合影

隨行的領隊翁秀和先生認為2008年舉辦奧運會是展示中國強大國力的最佳時機,台灣各界對這件事一直非常關注。他們感到這不僅意味著北京將在未來几年中經濟出現大的飛躍,而且他們這些以武朮為理想的人極有可能看到武朮散打進入奧運會,看到散打輝煌燦爛的明天。翁先生特別提到,國際舞台上的大國都有自己擅長的搏擊項目:如美國有拳擊、日本有柔道,因此促成散打代表中國屹立于國際搏擊舞台,是他們畢生追求的理想。
黃連順提供更詳細!《台灣精武體育會》網址:http://myhome.ethome.com.tw/cm788159/

台長: 黃連順會長
人氣(20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運動體育(各種運動、運動情報、球迷會) | 個人分類: 精武武術高段位級數 |
此分類下一篇:武術散手又俗稱散打/張恩煌
此分類上一篇:2007年台灣精武體育會-武術年鑑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