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9-29 17:08:13| 人氣138| 回應0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名家 羅智強專欄-我是台灣人,我是中國人

「我是台灣人,我是中國人。」在20年前,這一段身分認同與國族認同的描述句,曾經是台灣人民的最大公約數。但20年下來,在許多政治人物「去中國化」、「仇中國化」與「醜中國化」的三化催變下,這句話,愈來愈多人不願或不敢開口說。



如果大家仔細回顧的話,就會發現這種認同情感的改變,也是台灣從亞洲小龍走向亞洲孤兒的分水嶺。過去,在台灣人仍強烈地擁有「中國人意識」的時候,這個內部認同的最大公約數,讓20~30年前的台灣,即便面臨極大的國際現實、外交挑戰,但卻能昂首闊步,向世界交出亮麗的經濟奇蹟。在當時,於內,我們沒有把力量內耗於「認同」的歧異,可以團結齊力地為台灣謀最好的發展;於兩岸,因為仍把對岸人民當成同胞手足、自家人,所以,兩岸之別只限縮在制度之爭,卻不會去放大種族之別。在當時,台灣只有「反共」的問題,卻沒有「反中」的問題,因為,我們自認是「中國人」,豈有自己反自己的道理。

也因此,即便在政權面,中共對中華民國打壓處處,但在民心面,我們並沒失去大陸人民的喜歡與支持,道理很簡單,台灣人把大陸人當一家人,大陸人也會願意把台灣人當作一家人。這是為什麼「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曾一度是大陸人民看台灣的「最大公約數」。然而,今天,兩岸的局愈走愈僵,情勢漸漸險峻。大陸人民不再以「最美風景是人」來形容台灣,取而代之的是憤青們在網路上鼓動的武統之聲。這是因為,「中國人」3個字,在台灣竟成了不可說的語彙,愈來愈多的台灣人不自視為「中國人」,尤有甚者,讓「台灣人」與「中國人」成為對立的二種身分,讓一股「你死我活」的「敵我仇視」四處燃燒,才會有「426」、「支那賤畜」這種惡毒與惡意的歧視語言四處流轉。一方的仇恨必然燃燒起另一方的仇恨。請問,這樣的兩岸關係能不崩壞嗎?而在兩岸量體的懸殊差距快速拉大的今天和明天,把大陸人民推向「敵人」、「仇人」的那一邊,台灣的生存發展能不危殆嗎?所以,當今要務就是重新讓台灣人與中國人認同連結。至少不能讓這二個身分認同走向對立,成為一種「你死我活」的「敵我仇視」。「我是台灣人,我也是中國人。」這是我們的身分認同,也是我們的國家認同。在文化的意義上,「中國」二字,指的是中華民族、中華文化與中華歷史,指的是受中華文化薰陶的我們流在血管裡的血液。在台灣除了原住民、新移民外,絕大多數人的祖先都來自唐山,這民族與文化的臍帶實在沒有理由切斷。當然,「中國」二字也會有政治解讀,但「中國」二字的政治解讀,仍可以是一種包容歧異的各自解讀。對大陸人民來說,政治上的「國」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對台澎金馬人民來說,政治上的「國」指的是中華民國。這也就是「九二共識」的精神所在。最後,就算退萬萬步,不從情感與文化血緣角度談不該自棄中國人的身分認同,如果把台灣人和中國人的身分認同對立起來,對台灣的未來是正數,那至少勉強算是一種「功利上的理性計算」。然而,是嗎?兩岸的對立,身分認同的對立,在大陸政經實力不斷抬頭,兩岸量體愈來愈懸殊的此時,讓「台灣人」與「中國人」成為不相容,甚至對立仇視的相斥認同,只會讓台灣的處境更艱難、更邊緣化。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這兩個身分認同,從來就不是、也不該是衝突對立的身分認同,恢復這兩個認同的相容性,讓兩岸一家親地和樂融融、交往發展,這樣的台灣,一可免內部繼續撕裂虛耗,二可免無窮盡的兩岸對抗,而把有限的資源、心力用在發展台灣、提升人民福祉。找回這樣的融合認同,於百面危殆的今日台灣,已是迫切當為的必走之路。(作者為總統府前副祕書長)(中國時報)

台長: wrn5eu777mzj
人氣(13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