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3-29 11:07:41| 人氣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搶救患者,醫生不問家屬是否放棄搶救,搶救花很多錢,你怎麽看?

發現頭條上這一類腦殘的問題很多,實在忍不住想說一句。

題主也並非腦子不好使,題主甚至根本不是爲了解決問題,就是爲了引起注意,非要扯出這麽個問題罷了。
這年頭,拐著彎兒的罵醫院,怼醫生成了政治正確。編造出這麽個題目,把自己編造成一個被醫院欺負了的角色,然後博眼球,引流量。
我能說這幫人是又蠢又壞嗎。壞就不用說了,消費醫生的名聲,消費醫患的信任,昧著自己的良心。蠢也是蠢的厲害,你這種提問能爲你帶來五毛錢的收益嗎?還真不如傳說中的“五毛黨”呢。看看大家的回複,不覺得自己很蠢嗎?
那句話怎麽說的來著,人在做天在看,夜裏睡不著的時候好好想想。
骨水泥針對老人有什麽副作用?
骨水泥的成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英文首字母縮寫爲PMMA。
1,首先說,骨科手術中用到骨水泥的地方有這個幾處
①椎體壓縮骨折或者椎體血管瘤,采用經皮注射的方法使用骨水泥,稱爲椎體成型術。
②做人工關節手術時,有一部分關節是需要使用骨水泥輔助固定的,比如人工膝關節假體,或者水泥型的髋關節假體,肩關節假體等等。
③在做骨折手術的時候,如果遇到骨質疏松特別嚴重的情況,還需要使用骨水泥強化。
總之,骨水泥在骨科手術中的應用是很廣泛的。但是僅限于老年人,年輕人除了治療椎體血管瘤以外,其他情況都不建議使用骨水泥。
2,骨水泥的副作用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①骨水泥的單體(甲基丙烯酸甲酯)有心髒毒性,會引起心跳減慢,血壓下降。好在,骨水泥在使用過程中,單體存在的時間很短,調和一刻鍾以後,骨水泥硬化,稱爲聚合物,這種毒性也就不存在了。
②如果做椎體成型手術,還存在水泥滲漏的風險。水泥如果滲漏到椎體的後方可能會引起壓迫神經的表現。
總體來說,只要手術醫生比較熟練,風險雖然有,並不算太高,並且風險主要發生在手術中。手術順利結束的話,這些風險也就不存在了。
哪些人應該服用氨糖軟骨素?
謝謝邀請!
1,氨基葡萄糖,軟骨素等藥物,作爲臨床上使用最廣泛的關節保健品之一,長期以來被認爲是治療關節炎的“特效藥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國生産的movefree,可能醫療圈裏的朋友經常在出國的時候被親戚朋友要求代購這種産品。國內也有不同的廠家在生産氨基葡萄糖,但是國內生産和銷售的氨基葡萄糖糖,不論是硫酸的,還是鹽酸的,都算是處方藥,只有臨床醫生開具處方才能購買。
2,這個藥物臨床使用的時間至少有十幾年了,如果單純根據病人的反饋來說,有不少老病人說這個藥效果不錯,長期用藥症狀不明顯,但是停藥關節就會痛。但是,很肯定的說,這個藥並沒有直接的鎮痛作用。適用人群來說,由于這些藥物(也可以說是保健品)副作用比較小,只要對其中的成分不過敏,基本上只要有關節炎症狀的人群都可以使用。
3,但是,根據我國中華醫學會最新版的“骨關節炎診療指南”,氨基葡萄糖,包括雙醋瑞因被列爲“緩解關節炎症狀的慢性藥物”。根據不同的研究認爲,這些藥物可能從一定程度上緩解疼痛,改善關節功能,但是並不能延緩關節炎的進展過程。更算不上是特效藥,需要客觀看待。
腰椎間盤突出看骨科,爲什麽既要做CT又要檢查MRI呢?
1,首先需要理解CT與核磁共振的成像原理,以及各自擅長的地方。CT這兩個字母是計算機斷層掃描的英文縮寫,原理還是通過X光的成像原理,所以對于觀察骨頭有獨到的優勢,在這一點上遠遠好于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是利用質子成像原理,不涉及X光,通過分辨不同組織含水量進行成像,對于觀察椎間盤,神經,韌帶,半月板,軟骨等軟組織的形狀有這讓CT望塵莫及的能力,並且核磁共振的常規檢查都是三維圖像,而普通的CT通常只提供橫斷圖像。
2,在判斷椎間盤突出的事情上,一般有一張核磁共振就夠了。以下兩種情況,可能會需要既做CT又做核磁。
①先做了CT,畢竟CT檢查費用是核磁共振的三分之一左右,或者有些基層醫院還沒有核磁。這種情況下,病人先做了CT。CT發現有比較大的椎間盤突出,有時候爲了看的更清楚一些,或者是爲了手術做准備,就需要再進一步做核磁共振。
②病人先做了核磁共振,診斷了椎間盤突出,但是有明顯的骨質增生,韌帶鈣化等問題,醫生爲了看清楚骨頭,特別是在爲了做手術准備的時候,就需要再加做CT。因爲CT看骨頭最清楚。
③至于說醫生是不是爲了多賺錢,世事無絕對,不敢說天下就沒有這樣的醫院和醫生,但是在大規模的醫院,核磁共振檢查要預約到2周以後,CT當天也做不完的情況下,如果還這麽認爲,也真是太把醫院看扁了。
關節炎是怎麽引起的?聽別人說氨糖軟骨素對關節好是真的嗎?
1,骨關節炎的發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①首先說年齡增大是最根本的原因。在關節內,關節軟骨,韌帶,半月板等結構損傷後的自我修複能力極差,所以隨著年齡增大,人體關節的軟骨就會出現磨損過度,半月板,韌帶等結構也會出現撕裂,磨損等表現。這是出現關節炎的解剖學基礎。
②運動損傷,造成的關節內結構破壞,比如半月板撕裂,韌帶斷裂,甚至骨折等問題是加快關節炎出現的重要因素。這種因爲損傷爲主因造成的骨關節炎又稱爲創傷性關節炎。
③其他因素,比如感染、痛風、血友病等問題也會造成關節退變最終形成關節炎。
④體重大,運動過少也是關節炎發生的危險因素。
2,關節炎的治療包括基礎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三個大的階段,臨床上稱爲階梯療法。能用低級別的方法控制的就不用高級別的方法。其中氨基葡萄糖治療僅僅屬于藥物治療中的一環,屬于“緩解關節炎症狀的慢性藥物”。臨床觀察下來,氨基葡萄糖對于緩解關節炎的疼痛症狀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並非特效藥,也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關節炎的進展。
椎管狹窄術後椎體水腫怎麽辦?
題主的描述有一些看不太懂,椎管狹窄手術後,一般沒有人關注“椎體水腫”的問題,多數是關注“脊髓水腫”。因爲搞不清楚到底是什麽問題,所以簡單的分開說明。
1,椎管狹窄嚴重到一定程度,會出現神經壓迫症狀,走路不穩,走不遠,間歇性跛行,這種情況是需要做手術治療的。從解剖角度說,椎管的前面是椎體,兩側是椎弓根和韌帶,後方是椎板和韌帶。最常見的手術方法是把椎管的後方結構打開,也就是切除椎板和一部分黃韌帶。打個比方說,就好比下水溝有些堵塞了,如果造成排水不暢,把上面的蓋子掀開來解決。
2,不論是腰椎還是頸椎,如果手術切除椎板,會對椎體有一些影響,因爲椎板、椎弓根和椎體本來就是長在一起的,去除椎板的操作,可能引起椎體的水腫,但是不會影響椎體的牢固度。所以基本上不會有人去關注椎體水腫的問題,也沒有必要。
3,如果是頸椎,胸椎的椎管狹窄,則容易在手術後出現手術節段的脊髓水腫,出現症狀暫時加重。原因很多,一方面手術操作對脊髓會有一些騷擾;另一方面,狹窄比較明顯的椎管一旦打開,會出現“缺血再灌注損傷”等問題。打個不一定合適的比方,一個很長時間沒吃飯的人,忽然飽餐一頓,人是受不了的。
4,這種手術後出現的脊髓水腫是常見的。不論是什麽原因造成的脊髓水腫,常規使用激素抗炎,甘露醇等藥物脫水,會很快消退的。

台長: dfdgrrttwqweswwrt
人氣(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