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3-04 10:40:23| 人氣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來姨媽肚子疼咋辦?

中醫將痛經辨證分爲五種證型:氣滯血瘀、寒濕凝滯、濕熱下注、氣血虛弱、肝腎虧損型。治療上,建議以艾灸+推拿療法爲主。首先我們先來判斷一下自己的疼痛屬于哪種類型,然後再看看如何對症治療。

需要注意的一個共同點是:一般在月經前5天至一周左右,開始施灸,每次可選用3-4個穴位,每穴灸15-20分鍾,每天1次,直至月經來潮則停止。氣血虛弱型可在月經結束後繼續施灸4天。濕熱下注型一般不灸。
不良情緒會導致氣滯血瘀型痛經
這類痛經一般是由于不良情緒引起的。比如經常生氣,惱怒,遇事愛鑽牛角,想不開,動不動就郁悶,這種類型的人平時經氣就有失通暢或經期情緒波動較大,暫時影響了經氣,經氣不通則血液運行受阻而瘀滯。
常表現爲小腹脹痛或刺痛,按揉腹部疼痛反而加重,有時伴有胸脅乳房脹痛,煩躁易怒,經行不暢、量少,經色紫黯,血塊較多,血塊排出後疼痛減。
艾灸:取三陰交、中極、血海、太衝、次髎穴。
如若有胸脅脹痛,加陽陵泉、光明,若腹脹明顯,加天樞。一般在月經前5天左右,開始施灸,每次可選用3-4個穴位,每穴灸15-20分鍾,每天1次,直至月經來潮則停止。
受寒引發寒濕凝滯型痛經
寒濕型痛經比較好分辨,患者會直接告訴大夫自己“受寒”了,所以明顯的受寒史是辨別的重要依據之一。這類痛經常表現爲小腹冷痛,熱敷或飲熱水後疼痛緩解——因此遇到寒濕型痛經,不少女性患者會選擇自己弄個熱水袋暖暖腹部,以減輕疼痛;此外,這類痛經經量比較少,顔色發黯發黑,有血塊,患者臉色發青發白,怕冷,經常手腳冰涼,可能伴有腹瀉。
艾灸:取三陰交、陰陵泉、地機、子宮、關元穴。
每次選3穴。腰痛重者,加灸腎俞、次髎。在月經前5天左右,開始施灸,每穴灸15-20分鍾,每天1次,至月經來潮則停止。
體虛,謹防氣血虛弱型痛經
平時體質較虛,面色發白或發黃,缺少光澤,常有精神疲憊,肢體乏力感。常在經期中或結束後感覺小腹隱隱作痛,或小腹及陰部空墜,揉按之後有所緩解。有的伴有月經量少,顔色較淡。
艾灸:取足三裏、三陰交、氣海、脾俞、胃俞。
從月經前5天開始施灸,每穴灸15-20分鍾,每天1次,至月經來潮則停止。經淨後,可繼續施灸4天。
肝腎虧虛時,頭暈耳鳴經後顯
如果你平時常有腰膝酸軟感,或頭暈耳鳴,或潮熱汗出,眼眶晦暗的症狀,在經期過後,可能會更加明顯,這正是肝腎虧虛的典型症狀,需要多加注意。這類型的痛經,特別是經期或經後小腹綿綿作痛,經血色澤偏淡,發黯,量較少。
艾灸:取三陰交、足三裏、太溪、肝俞、腎俞或八髎穴。
頭暈耳鳴者,加灸懸鍾穴。一般從月經前5天開始施灸,每穴灸15-20分鍾,每天1次,至月經來潮則停止。
濕熱下注型
平時白帶較多,顔色黃稠,有臭氣。經期小腹疼痛,拒絕按揉,熱敷也不會緩解,並且小腹有灼熱感。這類痛經一般不采用艾灸的方法,這裏只是提示一下它的基本表現,治療上建議采用點穴推拿方法。
治療痛經——按摩地機
地機穴是足太陰脾經的郄穴。中醫學認爲,脾有生血和統血的作用,脾所生、所統的血,直接爲子宮的行經提供物質基礎。郄穴爲氣血深藏聚積之處,能疏調脾經經氣,通調任脈氣機,因此可以達到調經止痛的功效。
地機穴在小腿的內側,胫骨內側髁下凹陷處四橫指的位置。有痛經症狀的女性,在每個月月經前幾天和月經期間,可以自己用力點按地機穴,並且維持一段時間,直到疼痛緩解。
快速取穴:正坐或仰臥位,在陰陵泉直下3寸,當陰陵泉與三陰交的連線上,胫骨內側面後緣處。
功能主治:腹痛,泄瀉,小便不利,水腫,月經不調,痛經,遺精。

台長: dfdgrrttwqweswwrt
人氣(1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