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1-04 21:52:57| 人氣7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道德實踐與科學認知的相輔相成——[自我是什麼東西]49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當我們標舉性善的人生觀、持信任的人生態度的時候,一定有人質疑:科學家不是教我們於無疑處疑,才不會被偽知識與感官的錯覺所誤導嗎?疑正是科學愈趨精確嚴謹的動力啊!

這話當然不錯,而我們要釐清的是:人生觀、人生態度和科學活動本就分屬不同的領域,不宜混為一談。科學活動處理的是知識界或系統運作的層面,所以要基於疑去作更徹底的追究與檢查,看是否果然合邏輯、不矛盾、沒漏洞。但人生觀、人生態度要面對的是眼前當下的實存世界與價值實現的層面,所以要基於信去肯定人之性善、我之心善以疏通價值根源、釋放創造動力、超越人我限隔、體現主體的自由與人我的合一。

也可以說:科學關懷和處理的是生命活動所寄的這個環境、背景、舞台,人生觀、人生態度關懷和面對的是人在這舞台上要上演的是什麼樣的戲碼。(喜劇?悲劇?鬧劇?肥皂劇?)環境、舞台要求的是穩定、安全、可操作、少預期(種瓜要得瓜,種豆要得豆,我的生存權益要得到法律、制度的保障),所以要靠嚴謹的科學、知識系統來指導。但人生意義的呈現卻要求多采多姿、日新又新、自由舒暢、生機湧動,所以要靠剛健切實的人生觀去有效帶動。

但因為我們是同時存在於這兩重世界或兩層面之上,事實上在處事待人的時候的確很容易將這兩種活動的方式與原則混淆誤用。所以也必須要有一番橋歸橋、路歸路的明辨。

怎樣明辨呢?在兩者相距較遠而有明顯差異之時當然不難。例如上班作角色扮演時應以維護制度、公益為重而絕不徇私;下班與家人相處則應以生命感情的交流感應體諒為重而不宜公事公辦等。但在兩者交錯重疊之時,就須有精細的明辨工夫了。例如面對一位屢犯同樣的過失或一再借錢不還的朋友,卻在你面前信誓旦旦說要改過,請問你還要不要相信他?借他錢?

這時就真須要有橋歸橋、路歸路的兩路並進的工夫了!我們一方面仍當相信他有改過悔悟之心(因為人性本善)而樂意幫助他,但同時又要清楚認知基於他的習性與過往紀錄(這則屬於知識、模式反應層面),他有很高的或然率會再度食言。換言之,我們要正確掌握他的實存狀況是蘊涵著矛盾的,若他改過的決心不足、方法不周,他會有心無力(心力與法力),只會在又一度失信之後懊悔自責罷了!

所以,我們的面對之道就該相信他的改過之心,但對他有效改過之力存疑。然後為貫徹他的改過善心、幫助他真的重建自我,不妨就針對他力不足、法不周之處予以要求與協助,例如要他提出可行的還債方案、改過步驟,並一步步予以監督等等。當真的兩路並進、相輔相成,而幫助他走出難關、自我實現,我們將會又一次體驗到人性的良善真理,並且因為參與其中而獲得與有榮焉的道德實踐之樂。

 

台長: 曾老師的學生
人氣(74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中華日報專欄文章 |
此分類下一篇:當下一念便決定際遇是禍是福——[自我是什麼東西]50
此分類上一篇:一切人生問題都是人生觀的問題——[自我是什麼東西]4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